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浮沉隨浪

  深夜掛在網上給人寫信,突然就看到msn好友裡跳出一個"xxx hates Christmas, why should it be a big deal?",一時間覺得深得我心,遂搭訕之。我本來想說,這洋人的節日,不明白我天朝子民要湊什麼熱鬧。後來轉念一想,我自己好像更厭惡春節那鑼鼓喧天走親訪友——原來是自己的問題,愛清凈,見不得鬧騰。另外,用易老師的話來說,節日就是城市中產買禮物哄女朋友順便慶祝窮人睡街的日子。主席一向認為我右保色彩鮮明,不知道典型右保女該對過節有個怎樣的看法。
  後來我突然想到,這個掛"xxx hates Christmas..."的平常幾乎不說話的msn好友,可不就是大一的時候,走進我寢室給我傳福音的兩個基督徒姊妹之一嗎?
  想一想,真是世事變遷,浮沉隨浪啊。

Thursday, December 18, 2008

Yier同學是對的

我是個messed up的人,all messed up

Tuesday, December 9, 2008

...

  当你感觉到你的思想与感情不再与一个人相连结的时候,所有的语言都成为了空洞的应酬。

Friday, December 5, 2008

绿油油的日台亲善片

  基本上我觉得《海角七号》是部绿油油的日台亲善片。大陆禁映《海角七号》,网上评论说好好的电影作品为什么要与政治扯上关系,我的观感却是这电影自己硬要跟政治扯上关系。事实上,政治二字的概念是宽泛的,也是模糊的。当茶馆店里“莫谈国事”的牌子高高挂起之时,人的思想与生活仍然不可避免地受着某一种或某几种政治理念的渗透。最好的电影当然是不要讲政治的,比如《再见列宁》,它讲的是对苍生的悲悯;次好的电影也不必要讲政治,比如《窃听风暴》,它讲的是良知与正义感被唤醒的可能性。你也可以说这些电影是政治题材的,但它们所被认同的价值指向,始终在于人性本身。至于《海角七号》,它的故事架构令人感觉是空洞的、匆忙搭就的、拿来主义的、缺乏真实感的,除了那种急欲将台湾与日本连结在一起的意图,我看不到其他的东西——甚至连这种意图都缺乏真情实感。
  陈升与刘若英有一首对唱的老歌,叫做《国界》,讲的也是日侨撤离台湾后一对异国恋人的故事。那种深沉哀婉的情境,使人忍不住叹息,从而从家国变乱中品尝出另一层苦涩的味道。单这一首歌,份量就比《海角七号》这一部电影重多了。
  如果说导演的意图是讲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无可奈何的命运,那日本教师与台湾女学生的诀别场面也实在是过于宏大与非私人化了——那是船上数以万计的日本侨民与岸上数以万计的台湾人之间的依依不舍、无语凝噎。镜头拉远,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与“台湾光复”的字样,仿佛是某种恶势力,生生终结了这一场美梦。要说这不是在做政治宣传,我是不信的。
  人回忆时总是拣最美妙的部分,而忘记了作为恶之花的殖民主义结不出善之果,这其中不可能有平等和道义。且不要说站在大陆上的人不懂得台湾的悲情,悲情若被拿来作为愤世嫉俗的借口,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尊重的。

Wednesday, December 3, 2008

那些被折磨的细致的灵魂

  也是因为豆瓣上那篇《阿富汗之旅》的影评写得太漂亮,前些日子频频在网上搜索Annemarie Schwarzenbach的资料,见到有人说她那“被折磨的,细致的灵魂”。看毕The Hours,这个词组很自然地就浮现在了脑海里。坦白来说我对此片的理解并不敏锐,Virginia Woolf当然是如雷贯耳,然而西人的文字与文学,我虽然也熟练,精神上始终不能贯通。打动我的只是那些细节:Virginia Woolf瘦削的鼻梁与夹烟的手指,她眼睛里的敏感、焦虑与忧愁,她躺在小鸟墓穴旁边的样子——仿佛整个世界随之死寂;Laural Brown与她周身环境那强烈的疏离感,她悄无声息的挣扎;Richard在洒满阳光的窗台上念着Woolf遗书里的句子,翻身而下……也许过几年我回想起来,才会能够把这些瞬间的感动归纳入条理清晰的思考。
  我猜想这种向死的纵深是在探寻人性的深度。他们望向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执信于它将比外在的一切更为丰富与浓烈,连死亡也不得不为为其服务——它在生命终章叩击出最强音。他们不能看到自己的灵魂被稀释,不愿意与那些与自己的心无关的事物相牵涉。当自杀行为跟这些意图相关联,它就跟所谓的懦弱或精神疾患无关了。也许也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个很怕死的孩子,那些够胆使自己消亡而神魂俱灭的人,在我眼中看来多少都是非凡的。
目前只能想到这些。

  准备那极耗时间和脑力的考试当然是宅在家里的好理由,而事实其实是,这几年来我渐渐失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没有任何动机足以支持我去行走在这浮躁、拥挤、毫无灵魂的城市中。这不像少年时,每一天都能发现振奋人心的东西。很多事情你一旦掌握了它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规律,就不会再好奇它的背面藏有什么。我们需要找到Virginia Woolf们试图以死亡去成就的那些东西——真实的、鲜活的、浓郁的,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可那又是什么?又将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呢?

Monday, December 1, 2008

花桥荣记

  文字与电影同作为故事的载体,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花桥荣记》的改编电影怎么看来都四平八稳,不过不失,却始终觉得少了韵味。文字背后是有着无穷张力的,即使娓娓道来波澜不惊,意思也见深沉。至于电影,将满幅的画布展现于人眼前,想象的空间却被压缩了,要求反而更高。  
  郑裕玲早年主演过港版的《谪仙记》,与谢晋导演《最后的贵族》出自同一本原著。但港剧是这样:无论演出哪里的故事,都是粤曲的腔调。这次的米粉店老板娘仍是这样,似乎也不是演员个人演技的问题,镜头一转回叙她年轻鲜妍时——那种好看,跟桂林的山明水秀,绝对无关。
  周迅当然要好上很多。罗家小姐在原著里是虚写的人物,她代表着无从着落的青春与乡愁。我以为电影的着墨可以更淡些,不需要在失散处痛哭的戏,只一帧旧照便已足够。
  卢先生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里都写着他的家世与教养,纵然白了少年头,仍能看出当年体面的长相。怎么就成了电影里那个忸怩木讷的后生,讲一口拗不正的台湾国语,最不能忍的是,还gay气十足!
  顾宝明则等于是一种品质的保证——有他加入的戏,总还是可看的。
  
  因为听说谢衍导演去世的消息,查他的资料才知道原来有过这样一部电影。怎么说呢,先小说而后电影,对电影不免是苛刻的。《最后的贵族》里的潘虹被我挑剔了许久,末了听说本来的人选是林青霞,才感到有些舒心。
  其实我已经用想象给这些人物定下了规格:李彤、朱青、金大班、尹雪艳……与之有偏差的我总是不满意。所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后生晚辈来说,也只是臆想与幻觉。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It's aching...

20081118037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This is the reality, and we must move on

  在土豆上看罢Kissing Jesscia Stein的最后一节,见到评论者纷纷抱怨这个吞苍蝇的结局,我却以为这样的结尾恰到好处。我很高兴这不是另一本惨绝人寰的题材片,这本来也不是性取向的问题,而关乎现代人要如何成长为独立坚强的个体——引用ziye同学的话,即是“风生水起”四字。大龄女青年Jessica Stein供职于杂志社,眼看七步成诗的昔日恋人沦落成牢骚满腹的编辑,她自己的境况当然也不很妙:常年小姑独处,老妈的唠叨自然少不了;相亲的男子如走马灯般更换,但在她眼里他们奇形怪状,只够当个笑话;Jessica小姐本人的性格,台湾人叫“龟毛”,也就是上海人说的“疙瘩”,羞涩压抑却又爱挑剔,大有spinster潜质。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如人窥镜,暗暗心惊。然而换一种角度,你会嗅到沉睡的美丽与激情,馥郁芳香,质地温润,一经呵护诱导,也许是要牡丹怒放的。这才是动人之处。

  一边是Jessica压抑得来苦闷,一边则是Helen放纵得来空虚,两人相遇而为彼此创造出契机,理所当然。那些美式喜剧的小诙谐,轻轻点过几笔,会心一笑间,那些初次尝试者的尴尬笨拙,也成为Jessica小姐的魅力所在。

  我很能理解许多人对影片结局的鄙夷:眼看着母亲深明大义噙着泪花安慰女儿说其实那姑娘不错,眼看着一对佳人手拖手下天台如此美景点亮满天星辰,末了还是不能“公主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说分手就分手,最后还要“再见亦是朋友”,坐在露天咖啡座处互通有无交流八卦,这实在是有拿观众开涮的嫌疑。然而现实总是要拿人开涮的,一瞬间电光火石并不代表日后生活的长治久安,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审美眼光相悖,生活习惯不合,或者单单是sex上不相谐,任何一样都足以成为deal breaker。这是现实,而我们必须继续前行。

  Catrina上次写信跟我说,他们美国人之所以整天满眼放亮欢欣鼓舞,是因为美国文化并不待见愤世嫉俗或悲观主义者,换句话说,they are under pressure to be cheerful,很有趣的说法。他们似乎也不爱“心头上一颗朱砂痣”这样千回百转的戏码,一段段感情多是轻装上阵,见好就收,除稍嫌轻巧外,却也不失积极意义。在阳光灿烂的大好周末,看High Art就太过沉重一些了。

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Random msn picture...

Copyright reserved by Elaine Wei

未命名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崩溃了

再征中文教师一名

工作地点在南京西路上海商城

工作时间为每日7am-8am或8am-9am

每周3-4天……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转载一篇211推荐的博文,昨夜看罢,抽出那本线装已散的《三毛作品集》来看,一时间前尘往事涌上心头。我想起以前跟我教中文的学生讲过类似的话:这个男人在本国无非是赚钱养家的普通工程师一名,却因为他妻子的原因,永远留在遥远东方国度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我看到José这样的名字,常常直接就叫他做荷西,而不是更近似的音译何塞。

大胡子与我们的父辈同龄,如果没有在1979年死于事故,现在会是个挺胸凸肚的花白大胡子伯伯吧。他在世的时候这世界上没有移动电话,没有互联网……一切都烟雾飘渺,好似梦境。可怜的荷西,怎么就成了孤魂野鬼了呢?在浩淼的大西洋上漂,像永远都回不了家的人。

--------------

2007-07-28 | 北非归来(二) 拉芭马岛,你好荷西

25号到TENERIFE机场后,马上买了转天去LA PALMA(拉芭马)岛的机票。航空公司是群岛当地的BINTER AIRLINE,因为各岛间的飞行时间都在30分左右,飞机皆是小型螺旋桨式,并且每小时都有,是名符其实的“空中巴士”。

26号上午10点我乘的小飞机从TENERIFE起飞,继续西行,飞向群岛中距非洲大陆最远的LA PALMA岛。大约飞了20分钟,我看到远处云里突出的山峰,飞机开始下降,一会儿我看到了至今见过的最蔚蓝的海,阳光被微微的海波筛碎,整个海面如撒了金粉,让人看得忘记了呼吸。

LA PALMA的机场很小,取行李的地方有个咨询处。我此行的最大目的是找三毛的荷西,我相信有这个人,因为我相信三毛书中的那些故事不仅是故事,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编造不出来的。于是我到问询处的柜台,里面的女士很热情,我告诉她要去SANTA CRUZ DE LA PALMA市中的墓地和市政府,她给了我一张地图,并在上面圈出那两个地方的位置。LA PALMA的面积大约只有TENERIFE的三分之一,首府是SANTA CRUZ DE LA PALMA,虽然我不知道三毛他们过去是否就在SANTA CRUZ,然而我还是想试试看。我离开问询处,刚转身,一位警察站在我身后拦住我说“小姐,请出示一下您的证件”,我开始有些吃惊,因为别的乘客都没人过问,后来我意识到,因为这里很少有亚洲人,警察们感到很新奇。于是,我不仅被拦下而且被请进了办公室,然而我没有紧张,因为警察们的态度很友好。一个上司模样的人,翻着我的护照,当他看到柬埔寨签证时,对其他两个同事说“老天,柬埔寨,真远的地方”,于是我的护照在办公室里被传阅一番,警察们问我日本如何,中国怎么样,柬埔寨是不是只有地雷,越南人还讲不讲法语。一时间,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天方夜谭里那个给国王讲故事的女孩儿。最后,终于拐上正题,那个上司问,您到拉芭马是观光么?我说,可以这么说,但最主要的目的是来找一个人,他28年前死了,我想找到他的墓。警察眉毛一扬说,听上去很有意思,请继续。我接着说,他是西班牙人,他的妻子是中国人,他们30年前在这里生活,但那个男人出事故死了,死的时候很年轻。或许你们不知道他,然而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人都知道这个男人的。警察说,越来越有趣,那您知道他的埋葬地么?我说,说实话不敢确定,但我知道他的名字和去世的日期。警察说,那很好,您去市政府那里应该有记录。我说,是的,您瞧所以我还带了个律师来。这样,被挡在门外的朋友才被允许进来。朋友是个西班牙人,律师,我告诉他三毛的故事后,他决定和我一起来找荷西。

这样,警察送我出来,看到一辆巴士正要离开,一位年长的警官过去将它拦住,让我上去。我们微笑着招手道别,蔚蓝的大西洋再次映在车窗里,那时我就感到我会找到荷西。不到15分钟,车到了SANTA CRUZ市的中心,我和朋友下车向几位老人打听市政府的准确位置,老人们很快乐,一个说“啊呀,这里有很多黑头发的姑娘,但黑发小眼睛的实在少“,我说”我是从大洋那侧游过来的“。老人们告诉我地点以后,说”姑娘,你得抓紧点,他们只工作到12点“,我一看表11点半了,于是加快脚步。然而沿街美丽的中世纪殖民风格的建筑还是让我忍不住驻足拍了几个照片。赶到市政府时,我以为时间充裕,谁知一问,那里还不能查询,查询处在另外一个建筑里办公,还要走几分钟。这下,我开始跑了。幸好是小地方,到那里时刚好听到教堂的钟声。我前面有2个人,听见钟声,里面的办公人员出来将我们请进屋,然后大门紧闭。我擦了下头上的汗,想,真悬。

轮到我时,我将来意告诉办公人员。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厚本资料,说”姓名是JOSE MARIA QUERO?“,我说是的,死亡时间1979年9月30日。他先按姓氏字母在目录里找,然而到Q打头的那段,我们发现那里是空白,就说明没有那个姓氏人的记录。官员问我”您确认他的名字是QUERO?“,我开始紧张,头脑里一片空白,想,难道真的没有荷西这个人么?我说,对不起,其实我不知道他姓氏的拼写,只是从发音里推测应该是QUERO的。官员又说”那您确认他就是在SANTA CRUZ市去世的?如果不是,这里就没有他的记录“,我摇摇头说,我只知道他在拉芭马岛上出的事,不过还是请您找一下79年9月30日去世人的记录吧。于是,办公人员开始翻着那日的记录,我却不敢再看,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抓得很紧,不能透气。突然,我听朋友喊道:“这儿这儿,JOSE MARIA QUERO Y RUIZ”,我马上抬起头,看到用蓝圆珠笔写的字,从我的角度看,那页纸是倒着的,我只感到一瞬间的汗流浃背,什么也看不见,只听办公人员念道:“JOSE MARIA QUERO Y RUIZ, 死亡时间1979年9月30日,原因潜水,是这个人么,小姐?”然而,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朋友替我回答,就是此人。

市政府的人给了我们记录的复印件,按西班牙法律(LEY 25/1986,DE 24-12),这种资料是可向公众公开的资料。朋友提醒市政府的办公人员说”您们似乎忘记在目录里写上此人的姓氏了“。那人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您看,30年了,还没人查询过他···“,我听了心里一阵难过,于是又说”但这个人在1万6千公里外的中国很有名“。办公人员说”真的?老天,那我得快写上“。

出了市政府,我们在一个酒吧坐下,边吃东西边仔细看着刚才的资料。朋友说“你看,这里写着已婚,那说明他和三毛就是结了婚的,并且在死亡申报人处,没有三毛的名字,只说援救,证明信息来自海事处,那说明三毛写的是真的,荷西出事时,她不在这里,她正和她父母在伦敦,所以申报人不可能是她”,我说“此证明是在10月4日登记的,那说明葬礼很可能在9月30日到10月4日之间,一会儿去墓地时可以有个参考。”朋友又说“看,这里说他出生在JAEN的ANDUJAR市,在西班牙一个人去世后,他的资料也会到其出生地,那里应该有更多信息。”我摇摇头说“我来找这个人,就是为感谢他给了三毛一个家庭,让她能在沙漠中有安全感,写出那么多好故事给我们,另外因为后来有人说荷西是三毛编造的人物,我不能相信所以来查找,现在我知道这个人是存在的,三毛没有编造任何东西,这就够了,我自己知道就够了。其实看了这份证明上荷西的年龄,我突然明白为何三毛迟迟不能答应荷西的爱,为何到结婚6年后才介绍荷西给她父母···”朋友拿过资料看着说“1951年10月9号,怎么了?”,“三毛是43年出生的,他们相差8岁,但在三毛的书里,说他们差4岁,如果资料上没有写错,那我理解了为何三毛迟迟没有向中国的朋友介绍荷西。”朋友叹了口气说“是这样,可最终三毛终于向父母介绍了荷西时,他却死了”。“是的,死时才28岁,三毛的本命年,三毛在12年后48岁的本命年自杀的”,朋友听了,不住的摇头。

下午2点,我们乘出租来到墓地,与三毛书里写得一样,那是在一个小山上。我们看到一个扫地的人,上去问他,他说,很抱歉,现在是午休时间,正式负责的人回家午睡去了,要下午4点才来。于是,我们自己进入墓地开始寻找。那里虽然不大,但也有好几层,数百个墓碑。我们参照着墓碑上的去世年份,一个个确认着。下午2点的气温有些高,我渐渐体力不支,边找边在心中说“DONE ESTAS JOSE?(荷西你在哪儿)”。都找遍了,还是没有结果,于是我们想,可能后来他的亲人将遗骨移到他处了。但还是决定等到4点,我们去了一个小酒馆,我吃了一小盘蜗牛,看着下面海港,我想荷西以前就是在那种地方工作吧。

4点,我们又去,那个负责人来了,我们说了荷西的名字,去世时间。他打开一册登记簿,用手指查找着,然后在一张小纸上写“JOSE MARIA QUERO Y RUIZ PARCELA N11,FILA4 FOSA4 2-OCTUBRE 1979”,然后说:“这是他的位置”,我说:“那他还在这里?可我们刚才找了一个小时也没发现墓碑,是否有亲人将他移到别处了呢?”管理员又拿出另一本册子,查找一番说:“嗯,没有变更记录,他还在那里,我带您去”。

随着管理员向上走,我在想,那墓碑会荒凉成什么样呢,怎么我竟然都没有发现呢?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层,那里正在修新的墓室,我刚才也到过那里的。正满腹狐疑,管理员说,这里他在这里。然而我看到的是一个其他人的墓碑,没等我问,管理人说“这个墓碑不是他的,您看,旁边正修新墓室,这块碑靠施工地太近,我们怕碰坏了它,就先把它移到JOSE的墓上面来,您看,下面是垫着木头的,下周二新墓室完工后,这会墓碑就回到原位”。我说“那JOSE的碑呢?”管理人说,已经没有了,30年了,没人纳费,打理应该已经损坏了。“我不住地摇头,说“他在1万6千公里外的中国很有名”,管理人也摇头说,“很可惜,他在这里没有家人”。我什么也说不出,看到墓旁有棵树,便从包里掏出携带了多年的幸运符挂在树上,正好对着荷西,然后说“你好,荷西”。因为我当晚还要回到TENERIFE,不能久留,临走时,我蹲下,将手伸进那块墓碑与土地间,轻轻的拍拍盖在荷西上面的土地,说“JOSE,TENGO QUE IRME,HASTA LUEGO,JOSE(荷西,我得走了,回头见,荷西)”

乘出租到机场,车里放着音乐,一个男声唱到“是你么,我的心,是你么?”一瞬间我眼泪汹涌而出。飞机起飞时,我看这蔚蓝的海水,觉得那像忧伤的蓝眼睛,我心里说“三毛,谢谢你的故事,我替你看了荷西,然而,你或许不该死的。”飞机在15分钟后回到了丹那利芙,我想我会再来看荷西的,为那些永远美丽的故事。

1)市政府的登记证明

2)墓地管理人写的小纸条,这是荷西的位置,如果有人来拉芭马岛,请也来看看他吧。没有墓碑了,但凭这个位置可以找到他。

3)墓地正门,从这个小山可以望到荷西喜欢的大海。

4)荷西的位置。旁边正修新墓室,这个十字架墓碑是别人的。我把幸运符挂在树上了,树前方的下面是荷西。

5)拉芭马的海


Sunday, September 14, 2008

撒哈拉之心

  把“我的音乐”文件夹里的歌拿来随机播放,突然就听到了《追梦人》的前奏,接着,那篇我极爱的歌词随着熟悉的旋律被吐出,一字字渐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继而成章——极飘逸的笔迹。这首罗大佑作来纪念三毛的歌,当年非常莫名地被用作《雪山飞狐》的片尾曲,以至于我现在听来,忍不住要想起戴着紫色帽子的伍宇娟。我那时当然不知道,对岸那位女作家的自缢身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星辰陨落。
  其实我不是那传说中的文艺青年——我自由散漫,统共也并没读过几本书。对一些作者或是文字本身的热爱,纯粹是兴之所致。印象中三毛属于我的前辈,属于白衣飘飘的年代,而我直到大学之前,都没读过她的任何文字。记得当时我从szz的寝室里坑来一本显然是盗版书的《三毛全集》,考试的时候,把它夹在一堆法律书里带去自习教室,书背得累了权当解闷。其后随意翻开这本书,才惊艳于那满目的才情。最奇怪的,是她的沙漠,她的吉普车,于我始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拿出高中时的那些随笔看,发觉自己脑中是早有一幅天涯旅人的图景在的,可那又是为什么?直到有一天,我躺在寝室的床上听齐豫的一张中文专辑,黑暗中,一个分明不是齐豫的女声独白娓娓道来,她的声音纤弱无力,如同呢喃,而她形容她对沙漠的感情,说是前世的乡愁,齐豫的歌声紧接着就响了起来:前世的乡愁,铺展在眼前……那时早过了熄灯的时候,周遭的一切都很安静,隐约有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我却有如醍醐灌顶,眼前洞明:那个女人是三毛啊。
  我是后来才知道三毛与齐豫、潘越云的私交,以及她们合作的那张著名的专辑《回声》。这三个在当时台湾被誉为最适合穿波希米亚的女人,原来是这样风云际会过的。齐豫翻唱自西班牙女歌手的《Donde Voy》,至今都是我最爱的歌。也是这首三拍子的情歌,在我的潜意识中描画出一片天地玄黄,而驾着吉普车的旅人,会在戈壁的夕照下露出一个磊落的、苍凉的微笑。我想我所有情绪的联结点就在这里——我不是读了她的文章才认识她,她是太阔气,随手一撒,性情和才气就散落在了各处,曾受过这些的熏陶,即使是初读三毛,都感觉是一见如故了。罗大佑写: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真是可圈可点。
  其实我现在能回忆起的篇章并不多——比如她在自己照片上的题字:乱发如芳草,更行更远更生;比如书页上的一方印章:我爱中国;比如那篇爽快酣畅的《不懂也算了》:段正淳就像倪匡,做王不够要加框,自讨苦吃;当然还有《一个男孩子的爱情》,几个六年的轮回,永远的撒哈拉之心;还有《哭泣的骆驼》,还有姑卡……姑卡若还在世,该有几岁?想一想真是沧海桑田。罗大佑为她最后的剧本写歌,“本应属于你的心,却依然护紧握胸口”,给荷西的未亡人看过,也不知道作何感想。
  前几年有旅行家四处考证意图证明三毛写的东西都是谎言,我就想还真的有这么焚琴煮鹤不解风雅的人。文学的意义并不是以华丽曲折的故事来填充凡人的空虚,而是唤起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动与慈悲。透过文字我们感受的是这个人本身,她的旷达与性情,那一份磊落自在,如谪仙子。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最近一次在媒体上听见三毛,是眭澔平在《康熙来了》里公布她的遗书。虽说眭澔平是个爱飞碟的怪叔叔,可是听他讲述三毛,也难怪三毛要留那样一份书信给他。相知这两个字,有时是矜贵过爱情的。
  以前流行网上祭奠的时候,我去过一次三毛的那一个,点按钮留言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了荷西的碑文,于是我看到自己和其他很多人留了这样的话:

  你的读者纪念你。

Monday, September 8, 2008

Saturday, August 30, 2008

反刍

  我常常覺得我的性格裡多少繼承了一些外婆的敏感多疑——她出身富貴,教養良好,為人也正派,但是我聽說,她年輕時也略有歇斯底里,總是為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和我外公吵架,這在鄰里之間都是出了名的。敏感的孩子心重,因此往往脆弱,這兩者有如雙生。偶爾聽到鄰居家裡吵架,聽到那些口沒遮攔的惡言相向,總是略有詫異,家人之間怎麼可以有如此惡毒決絕的言語,而後又可以好得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因為我比很多人都神經細條,常常會很愚蠢地讓自己陷入一些無謂的情緒中。如果現在讓我做普魯斯特問卷,這大概是我最痛恨自己的一點吧。

  最近常常關注這個博客,并不是我有多讚同作者的觀點,而只是欽佩她的出發點與勇氣。以及她面對質疑或謾罵時,不卑不亢的態度。為什麼要讓別人的言語讓自己心情不好呢?為什麼要忙不迭地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修正呢?他們在這個地球上,跟你是一樣的人,不會一定比你正確。人是有理性的,這種理性應當作為信心的支撐——知道分辨那些質疑與意見是否有價值有誠意,或是否與自己根本無關。讓感性做主而進行無謂的爭論,是最不智的事情,是沒有營養的事情。

  每一個寫公開blog的人,除非盡寫日常生活,但凡表達其生活態度,即使看的人再少,也不能保證盡如人意。人要相與的是真理,不是其他人的口味。

  堅持自己的態度,保持有禮的語言。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记一件难过的事...

  我没有事业心,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词的冠冕堂皇背后的空洞无物。商业社会的发展需要愈来愈细化的分工,在体面的Title之下我们只是巨大的资本积累机器上一个微乎其微的零件,不需要有灵魂——最好没有,那样才能圆转如意,合乎规则。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文明有其代价,而分享着现代文明的丰饶与便利的微小生灵们,并不应有抱怨。我只是不喜欢那些携着谎言与欺骗的人造光环,那些拿腔作势、全副武装、却毫无实际意义的规则、人、事、以及作为。我喜欢把工作当工作的人,踏实、能干、负责、思路清楚、目标明确、不卑不亢、不吹牛和说废话。对老板来说,这样的员工是可遇不可求的。几年前在实习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孩子,她应该从学生时代就是外貌和才华都耀眼出众的人,大约半年(或更长时间)前看她在space里讲她讨厌工作,那样满腹牢骚的泄愤之语,都让人感觉活泼清洁。而我至今记得当年做同事的时候,她跟“很傻很天真”的我讲解一个最基本的有关条码的知识,是极耐心和周到的。做和说有时是两回事,开口闭口讲professionalism的人,未必是做得了事的人,甚至,也未必是有心做事的人。诚然,人如果没有原则,要混得好那是不难的,可是混这个动词,永远跟混杂污浊这样的概念脱不了关系,从不了良。

  星相说水瓶座人最藐视权威,对外界的衡量标准不屑一顾。我们佩服谁欣赏谁,自然有我们自己的道理。写得晦涩了,点一下题:那就是我真有些舍不得。  

Sunday, August 24, 2008

Volver

  昨天看了一下NBC版本的奥运会开幕式,好几处俯瞰北京城上空的璀璨烟花,我的思维三级跳跃到今夜星光灿烂,感觉是图兰朵终于嫁了卡拉夫……怎么会这样。记得读高中的时候申奥成功,寝室同学说那就可以去北京看奥运了呀,到时候我都进大学了……她突然意识到算术不是这么做的,惨叫了一声说,2008年??!!她一定觉得我们到那时已经很老了。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今年Yier回来。因为与她的交谈,我开始审视自己这两年来的价值观。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虽然她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常常令人错愕,但她不会把交谈往尘埃里引,她好像从不懂得以世俗的恶意去揣测他人。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原不该倚赖旁人的光与热。然而有这样一个人,好像是提醒我,我们所珍视和尊重的价值还在,人不应以成长为借口而对自己敷衍,随波逐流只是多种生活方式的一种,而我们所有的不快乐,来源于选择了它,而背离自己最初的坚持和信仰。
  今年Yier把鱼老师介绍给我,说你们水瓶座的冷幽默如出一辙。鱼老师在space标题行挂自己的大幅肖像,却屡次拒绝跟我吃饭。鱼老师喜欢在msn上叫我,喜欢跟我有一搭没一搭聊天,我突发奇想开摄像头给她看猫,她欣然受之。我每次打开豆瓣,就看到鱼老师又已经把一两本书读完。跟鱼老师聊msn甚是轻松愉快,棋逢对手。虽然各自偶然会有些小哀怨,但放在那些对话中,多么无伤大雅。值此周日深夜,鱼老师又在践行她人为延长周末的活动,不肯好好睡觉了。这多么像我啊。
  今年在网上认识Shang,她的个人资料一开始写:very shy。我好像在做点名题的时候就说,我最喜欢Shang的性格。她待人极诚恳,认真回复每一封有意无意搭讪的message。这在现在的网络上是不可期待的美德。因此我愿意花时间回她的信,做认真的叙述与讨论,并且把标点点好;因此我愿意在她讲述不愉快的时候做一个坐姿端正的聆听者;因此我愿意鼓励她把那段关系好好继续下去,即使换作是我我早将这判为不可能。三人行,必有我师。诚恳的态度,认真的语言,为人的勇气,这是我们被不快乐的经历所磨损掉的东西吧。我还记得她在第一封信里跟我讲她居住的地方,一个没有大型百货公司的地方,生活安静悠闲。我就万分哀怨自己被困在这嘈杂、浮躁、什么事都急吼吼的城市,以至于南投这样的地名,因为她的讲述,都让我觉得很浪漫。(我上司某天跟我说,我看得出来你很喜欢台湾,我觉得你将来会嫁给台湾人。很让我囧了一下。)

  以上讲的是一些有趣的,最近对我产生过影响的人。此外,我最近还认识一个澳洲宅男,我跟他说我也不爱旅行,每次出去玩就窝在旅馆里打游戏,唯一让我有兴趣的是人——观察特定地方人的外貌啦气质啦谈吐啦,听他们讲自己的生活,这个会很有趣。宅男说他会顺便在公园或者马路上做people watching,大多数人都很平常,但总有些人会stand out在你的视线里。很妙的点,大约也是因为这些stand out在视线里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自信而从容。

  听说人的性格特质在25岁就基本成型,不会有大的改变。我很惭愧,觉得自己的成型期恐怕更早,以至于这些年来仍毫无长进。末了,又回归到了原先的样子。所差池者,恐怕是更冷口冷心,同时又更坚定了。写博客也不免有遗憾,那个困扰了多年的主题,仍然会间或出现在这里,全无新意。然而很少人知道,我处事的态度,审美的眼光,甚至是人生观念,都同这段经历密不可分。要如何跟自己割裂呢?做不到的事,我不再勉强自己去做。今天在跑步机上,脑海里响起A wishful way的旋律,突然就明朗起来。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是不会再失去一次了。

Saturday, August 23, 2008

My Mask

I never thought you were annoying. I fear that, if I fail to restrain my emotions, whatever I say will put you into silence just as before.

So, why do I need a mask if I don't have a broken heart? Why can't I call you by the name I used before? You think you really know my sorrow? I've known you for SEVEN years.

Friday, August 22, 2008

魂萦旧梦

  还是从老白说起吧,我对旧时上海的印象几乎完全是由他的文字构筑起的——张爱的上海冷寂苍白,是座毫无灵魂的孤岛;而老白的上海多少有些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味道,是李彤或金大班她们在夜半无人时候的两行清泪。我第一次听说白光,也是在白先勇小说《一把青》里,曾经天真羞涩的朱青,在经历家国变故后判若两人,小说里写她爱唱白光的名曲《东山一把青》,“倒是难为那个女人却也唱得出白光那股懒洋洋的浪荡劲儿。”由是我对白光的印象定格于“风骚慵懒“四字,并无其他。后来看到音乐频道做的纪念白光的节目,有一小段暮年的她在香港领奖的视频,立时被她一个扬起下巴微笑的样子迷住,即使她鸡皮鹤发,容颜已非。这大概是一个人的气场吧,不负“一代妖姬”之名。想起《大明宫词》里张易之花武则天的话:女人是会老的,但美不会。又有后人谈起白光当年的罗曼史,说她与美军飞行员恋爱,明知道跌跌撞撞不会有结果,仍然轰轰烈烈了一回,旁人问起,她也只笑说,当时是顾不了那么多的。蔡琴做不了情演唱会时翻唱白光的名曲,称她作女人中的女人,《魂萦旧梦》的调子响起,我才恍然这歌原来是白光的。

  而我第一次听的《魂萦旧梦》却是李心洁的版本,那是在电视剧《孤恋花》中——又是老白作品了。剧中李心洁扮上海滩歌女,用现代的唱腔演绎旧时歌曲:《夜来香》、《蔷薇蔷薇处处开》、《梦中人》……而这一首《魂萦旧梦》,在后半部的台北篇中,由袁咏仪轻轻哼唱开来,引发那些白了头的五陵年少好一阵唏嘘,跌足叹道:这里怎么跟上海比。青春一去,永不重逢,歌词正切了题。

  白光是北平人,一口脆生生的北方话,在《魂萦旧梦》念独白,让我想起早期黑白电影的中文配音(比较乌龙的是我分明听到她把魂萦旧梦唱成魂“荣”旧梦,难道另有深意?)。她的女中音慵懒随性,大约是歌如其人,听多了才能体味那种潇洒放诞的味道。风骚这个词,褒贬之间差别极大,最顶级的那种,可用来形容白光。

  周璇的唱腔则要正统上许多了,此外她有一张明眸皓齿的标准美人脸,以现代审美看来仍是漂亮。有这样一张脸,她怎么还可以有这样一把金嗓子呢。蔡琴在演唱会里以《天涯歌女》为序曲让我着实寒了一下,尤其听她浑厚的嗓子唱“小妹妹想郎……”那句,万般不是滋味。这歌也只属于周璇,那份浅笑低吟的小儿女情怀,与她在电影里的形象相得益彰。看过《暗恋桃花源》,没有道理不喜欢那首《许我向你看》,我一直记得当这歌的前奏响起来,白色的山茶花就绽放在江滨柳的梦境中了。“你不让我吐露一言,只能对你多看一眼……”想想真是幽怨隐忍,蒲苇如丝。当然还有《花样的年华》,王家卫的上海情结,不在话下。而周璇本人是红颜薄命的典型范本,看她的生平,觉得是很傻很天真那一类,哀其不幸,总也要怒其不争。所余下的,也只有岁月里的好声音了。

  又去听了《夜来香》,总觉得发音有日本腔。李香兰的八卦意义几乎与她的名气等肩,是任何一部相关影视作品都不愿意错过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流转的皇妃》里的李香兰,用生硬的中文唱“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还有念白:来来来,喝光了这杯再说吧……作乐不思蜀状。据说李香兰和川岛芳子的私交不错,多年后回忆起来还赞她是美人。上户彩那部《李香兰》里,川岛芳子就对李香兰颇暧昧。这片子本身不是佳作,铺陈得简陋,而彩色屏幕上活动着的上户彩,对比之下,尚不及黑白照片里静止的李香兰勾人。

  关于吴莺音,只记得“我想忘了你,可是……”的歌声渐轻,张爸爸在外白渡桥上悄然回头的样子了——张信哲《用情》的mv。《用情》那旧上海的故事拍得忒差,大街上尽是助动车和摆摊的小商贩,唯有外白渡桥一处是有点感觉的。

  旧时这些流行曲,旋律百转千回,很是耐听,难得是词也雅致,即使《夜上海》这样标准的靡靡之音,它用“胡天胡地”,都让人觉得用得端正,毫无狎亵的味道。舅父凡讲到这一节,必然要哀怨说,如果农民起义军不来,上海的音乐事业是不得了的。陈歌辛抱着一腔爱国热忱携妻儿从香港回到上海,却在盛年之时以右派的身份饿死在劳改场所,这又算什么事。诚然,歌舞升平莺莺燕燕不过是旧上海的向阳面,而彼侧是官僚资本主义主导下畸形的社会发展。然而艺术面对暴力革命,总是无可奈何。如今,洋人回来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回来了,奢侈品与消费崇拜回来了,空气又飘浮起腐败的气味,而真正好的音乐,那种雅俗共赏、亦庄亦谐、带点俏皮的情调,却是回不来了。老白的小说我最爱《谪仙记》,就是谢晋《最后的贵族》的原作。潘虹演李彤并不很好,不是演技的问题,而是气场不对。让我喜欢的改编是片尾李彤在海外流浪,在河边跟拉小提琴的老者谈起上海,那时候,连威尼斯的景色也一片落寞。


  海角天涯,无影无踪。

Tuesday, August 19, 2008

人生的酒盏

  《无悔追踪》这部电视剧首播于十年前,前不久在电视上重播,才得一见。闻说是曾经被禁过,如此也不奇怪——当权者的审美格调一向令人扼腕。初看的时候还小,只记得剧情抓人,如今重看却回味不尽。网上看来,此剧资料寥寥,有些人评价这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巅峰之作,个人看来并不为过。

  这样的故事模式并不少见,两位男主角一个兵一个贼,片头里各占一半画面相视,由青丝渐变到白头。尽管是敏感的特务题材,故事的切入点却不大,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全被几个有限的场景轻轻交待过,一丝不乱。五零年代初期那一派荡尽流弊的新气象,令观众感同身受。可惜是昙花一现。国民党潜伏特务冯静波初初亮相于剃头铺,剃头师傅问改朝换代可要理个新的样子,他冷笑答:我啊,照旧。
  我一直以为两位男主角的形象特质是具有象征性的——冯静波清癯儒雅,轩轩高举之姿,却失之酸腐,欠了担当;肖大力是铁铮铮硬汉,顶天立地,然而粗鄙无文,行事不免粗拙横蛮,少了修养。所谓官匪之别,不过各为其主,隐隐是新旧两种政权的对峙,两类气质和两种理想的交锋。这种对峙与同是特务的王六斤无关,王六斤是没脊梁的人,他浑浑噩噩,在哪里都不过是苟活;这也与获特赦去港多年后,被政府以投资商身份隆重接待的阎殿昆无关,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早已断裂,没有经历它的爱与痛,不能代表任何。而冯静波与肖大力在数十年的翻云覆雨中互相较劲,又不可避免地互相影响,最终达到和解,其中有血有泪,着实感人。

  剧中老北京的胡同人情,比我喜欢的那部《九九归一》不止好一点。(顺便牢骚,《九九归一》只能看前半部,后半部那奴颜媚骨,能恶心死人。)演员也都是一时之选,细细数来,没一个角色多余,即使他们台词有限,也值得咀嚼良久。
  刘佩琦和王志文的演技不用说,场场都在飙戏。肖大力的老婆亚琴是孔琳,那时真的年轻,即使作中年妇人打扮都掩不住眼神里的青春颜色,一来二去,如今也老了。亚琴对冯静波始终怀有莫名的情愫,在教室外听冯讲课,悠然神往,而获知冯静波与徐小妤的私情之时,竟然比冯的妻子还要激动,追问冯静波的神态俨然是一个不自知的暗恋者。肖大力私拆冯静波的情书,指他通敌从事特务活动时,亚琴忍无可忍,拍案说,信里的莱蒙托夫是俄国诗人,他既不是布尔什维克也不是孟什维克,因为他死时列宁尚未出生。这是剧中我印象极深一笔。人对书香清雅,总是心向往之,这自然审美价值不是意识形态所能撼动。
  李冰冰演的是冯静波的女儿,那时是新人,穿八零年代那种稍嫌土气的衣服,然而眉清目秀。我记得她在父亲身边吟起莱蒙托夫《人生的酒盏》,幽愁暗恨间,楚楚动人。

  国内的影视作品,很少能怀有《无悔追踪》这样的胸襟。它将四九年以来的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娓娓道来,不歌功颂德,也不带有怨恨——人若心存怨恨,执迷进去,就不能创作真正好的作品;而奴颜婢膝,更是要不得。它关注人心的跌宕起伏,肯定人性的每一处闪烁:焕章对爱情的执着、金尿盆子对晚辈的慈爱、剃头包这样的手工业者的职业操守、李三妻子的仗义、阎伯隐夫妇的骨气,等等。而一生敌对的冯静波与肖大力,在大半生无悔追踪中,其实是荣辱与共,这个“共”字,也属于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任何好的文艺作品,少不得“悲悯”二字,这里没有杀伐横蛮的绝对是非,相反却对世事无常怀有淡淡的迷惘。相对而言,那些轻巧浮躁或是愤世嫉俗的东西,输了境界,必定黯然失色
        
我们紧闭双眼 饮咽人生的酒盏
却用自己的泪水 沾湿了它的金边
等到蒙眼的遮带 临终前落下眼帘,
诱惑过我们的一切 随遮带消逝如烟,
那时我们才发现 金盏本是空的
它盛过美酒,幻想
但却不是,我们的酒盏

  --[俄]莱蒙托夫《人生的酒盏》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终南旧侣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王重阳和林朝英这一对前辈侠隐,从来不是我目光驻留之处。牛鼻子丘处机那一干道人,让我深信孙婆婆的说话——全真教自王重阳以下就没好人。而“中神通”这样的名号,较之东邪西毒横空出世,反倒显得鄙俗。林朝英是古墓派的祖师婆婆,一箱华美嫁妆守到枯槁如灰,哀且伤,到底是过了,不如龙儿心地澄明,无物无我。
  后来看网上的文章,知道明报版神雕有那么一回叫做“终南旧侣”,四个字细细读来,竟然让人心酸。这是一个少年人所不能明白的故事——没有外力的影响或礼教的妨碍,而两个相爱的人比邻而居数十年,始终不能相谐。小说告诉我们:早在四大高手成名之前,王重阳和林朝英已经站在了武学的巅峰上,心高气傲的两个人,互相存着争竞之心,难以琴瑟和谐。看得浅一些,如果两人中的任何一人肯低头俯就,这一对本来是佳偶天成。就好像有人要笑李寻欢的愚,说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要把美人连同家财送给兄弟,自己在寒天雪夜里哀怨地喝酒咳嗽。

  可这些事件,讲的正是人生的无奈,无论多荒谬可笑,看似脑筋稍微转下弯就可以克服的障碍,却注定了人与人的分离。就像《蝴蝶》里真真说的,写好咗。   

  电影《天堂电影院》有两个版本,导演剪辑版中加长的30分钟,主要叙述Toto与初恋情人Elena的相逢。据说,导演托纳多雷拒绝回答他更喜欢哪个版本。像Toto一样,任何一个在声色光影里长大的人,他的想法往往是诗化的。因此,作为观众的我们,也陷入艰难的抉择:究竟该让Elena无凭无据地如烟消失,如一场青春梦,还是让他们彼此审视老去的容颜,慨叹当年的阴差阳错呢?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前者,然而当功成名就的Toto回到西西里乡里废旧的天堂电影院时,我多么希望灰尘在他身后轻轻随脚步声扬起,蓦然回首,得见灯火阑珊处的一人,算是全了观众心中那些或多或少的人生遗憾。另一处泪点是Toto年迈的母亲对他说,这么多年来,你身边的女人一直在换,可是我从她们的声音里,听不到有爱……忘了她吧。
  当Toto在楼下电话亭紧张地凝视着高处窗口那人的剪影之时,我相信世上所有的牵挂都如出一辙,无论是西西里,是冷香小筑,还是活死人墓。

  思来想去,祖师婆婆与重阳真人的形象鲜活起来,那长眉入鬓神采飞扬的美貌女郎,那腰悬长剑磊落潇洒的侠士,他们失落于漫长岁月中,那如剑芒般耀亮着的爱与倔强。其后,是半生的沉默。

Tuesday, August 12, 2008

有没人给我推荐一下

  帮朋友找一个中文老师,工作时间为每天上午7am-8am或8am-9am(因为他工作很忙经常飞来飞去,实际时间大约每周三四天),地点在南京西路上海商城。前段时间在光华上找过一个,不是很合他心水。他说,I want someone exactly like you.
  There is no one exactly like me.    

Sunday, August 3, 2008

转载

zz from

http://mercurio.ycool.com/post.3019365.html

博客,杂谈

Mercurio @ 2008-07-10 23:29

      没有写博客,这一年实在繁忙极,只能把这里暂时搁置。
      在略略忙碌的一年里面,依旧会大约隔几周来到这里,依次点开链接上的页面看看朋友们的近况。我大约2004年写博客,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很多当时和我一样读书的学生已经工作了,有的刚入学的新生已经毕业了,有的朋友完成了结婚到为人父母的跨越。虽然写作本是随性为之,却随着写作,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许多人见面。他们给予我了生活和事业上都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些相遇,我觉得很感激。
      也许我并非如文字所展现,其实在网络上并非很擅表达,但我真切的记得每一个在这里认识的朋友。
      有时候我也会想,于我,写博客的给我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袒露在网上? 
      对于心理阴暗的人来说,一句“炫耀”或者“偷窥”大概就可以概括写作和阅读的所有动机,但这显然只属于他们。但我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子里面,大家依旧坚持着认真的写作,严肃的写作,给人带来知识或者、怀着热爱或真诚感受生活的写作。觉得这有一片净土。于我,我感到,坚持认真和有意义的写作,会令人将浮泛的想法沉淀下来,会令没有沉淀的琐屑之思得到发酵。这不是多么无私的东西,这本来也令自己的生活得到提升。如今我已很少去豆瓣,有意义的文章越来越少,哗众取宠的东西越来越多,网络写手式调侃的嬉笑怒骂的东西占据了我们原本宝贵的时间,我们的生命被棉花一样填塞的满满,近看,那些文字却是粗俗和空洞的——远远不及阅读一页经典给我们带来的享受那般收获丰饶。
      认真的写作也会令人成熟。如今我已不会如当初为了一两个小问题和无知的人争辩,也一眼能看出那些在国内知名的所谓博客er,是怎样贪图于敲打键盘一瞬间的文字快感,而浪费时间,挥霍生命,用粗俗的语言令自己和看客变得言语粗俗,引以为酷。当然我会坚持有礼的语言,热情的语言。语言常常会改变一个人的整个面貌。
      我还看见有些朋友以极高的频率写作,发表文章。我在网上看见有的人已经工作,一天可以写两篇;有的人还是学生,一两天就有新作品面世;还有些人,无论写了多少年,都是今天对社会上这个人嘲讽几句,明天再对某个八卦编一篇打油之作。有时我想说,这不是一个你应该呆太久的地方。网络不是一个应该让人逃避现实社会的地方,也不是一个用来虚度生命的地方。网络和博客也不是一个用来无节制发泄情绪的地方——它应该引导你的情绪,完善你的性格。
      我想起我每晚会带小狗出门散步。我出门的很晚,有时9点,有时10点,有时甚至11点半。可是无论我几点出门,路过的一个窗口,总有一个年轻人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一动不动。有时还用语音联系各玩家发起“大型战争”。
      我路过那个窗口,每次都忍不住看几眼。以我的了解,那一定是个大型网游。那个男孩大概也就20岁多一点的样子。他的生命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在这电子数据制造的迷幻中荒废了,一年又一年。等回忆的时候,是一片空白,甚至不如一次失恋、一次乱七八糟的旅游、一起不成功的冒险给他带以回忆。
       只看少数几个给人以收获的博客,远离粗俗调侃的语言,因为你会变得粗俗;远离网络游戏,尤其是大型网游,那对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不要和网络上好吵架的人一个又一个帖子的争辩不休,那些人往往是生活的失败者,是现实中你理都不想理会的人;最打动人的文字往往是感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你需要为自己的生活斗争,你需要摒弃一切浅薄的情感,你需要情感细腻但是自信而坚强。
        写的很说教了......sorry,只希望看到越来越多80年底90后的朋友出现在网路上时,这些可以带来一点帮助。

Tuesday, July 29, 2008

降是不是比较含蓄一点

http://www.verovie.net/?p=404

树老师的评论:

1. 对待暴政,与其痛恨,不如嘲笑。(光华上不知道谁的qmd,姿态很好)

2.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个是自然规律,不是人民要唱衰。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Monday, July 28, 2008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We don't have the right to decide who shall hold the key to our poetic memory. The poems, the songs, the stories...when I review them, this certain area of my mind is reactivated. Nothing can be done to offset the lifetime regret.

Monday, July 21, 2008

bh的电影不需要解释

a3675361-9cc5-4134-888a-810c5fd9cea2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日光底下,并无新事。各朝各代都少不了这样的才情与风流,只是看今人如何去书写。作为1984年的邵氏影片,《唐朝豪放女》这样的片名真是很后现代,难得影片的意境幽远,从片头音乐铮铮响起,湮灭在烽火硝烟中的古都长安,铺展在了眼前。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样子,不应含糊。早先那部长脸帅哥云集的电视剧《贞观之治》播出时,被盛赞尊重史实,从人物造型到布景道具,无不再现了初唐的质朴风格。而依我看,这部二十余年前的邵氏电影早已做到这一点,甚至更出色。前者是画龙,后者却已点了睛。真是好大手笔的三级片。

镜头极喜欢给出鱼玄机的侧脸,19岁的夏文汐,敛着眼眉,却尽是风情。她的夫君李亿在片中被设定为老实的商人,在道观里请求鱼玄机回家,说自己也可放弃生意长居长安,也学作诗。鱼玄机恭敬地叩首,却不答应他。那个时代可不是如此——朝来暮去颜色故的琵琶女,委委屈屈嫁作了商人妇,就哀怨得很,心里总念着五陵年少的好,少不得也跟江州司马眉来眼去惺惺相惜了一把。而长安才女鱼玄机,更可名正言顺地嫌弃稍欠文化的李郎了。

鱼玄机自然是个实实在在的文艺青年,她嫌弃夫君没文化,带着侍婢去道观修行,又看不惯道姑攀附权贵,骑着高头大马绝尘而去。归根结底,是一类人有一类人的脾性,文艺青年与社会规范总是过不去的。她的座上宾里有李义山温飞卿,一个尚且会反思是否荒淫无度虚度了光阴,一个索性不问情由及时行乐。而这里有最美的酒与最好的诗,正应了那个被用得俗烂的短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与崔伯侯的相遇拍得很美:剑光、血色、流水与美人。崔伯侯的身份是游侠儿,文化是不大有的,但他在精神上与鱼玄机有着奇妙的共通。他问鱼玄机说你这么有才情为何要做道士,鱼玄机回答:有学问的女人能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妻子,不喜欢做妾,不喜欢做妓女,不喜欢做尼姑,我舍不得我的头发,所以只有做女道士了。崔伯侯则说: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夫婿,不喜欢做朝廷大官,不喜欢做商人,也没有兴趣做藩镇武将,割据一方。我更不能容忍这班贪官污吏,所以我只有杀人。游离于社会规范之外,率性而为,游侠如此,才女如此。范阳游侠杀人之时,全是近身攻击,短兵相接,有别于其他武侠片里飞来飞去的炫技。尚未发福的万梓良,在月下歌《国殇》,还真是有些江湖豪客的味道。这种味道在新武侠小说里都没有,要追溯到《虬髯客传》,那种古拙豪迈,自唐以降便不再有。
限制级的戏全都拍得恰到好处,乐而不淫。相比之下,《色戒》实在令人发腻。

除了崔伯侯,她没有知己。欧阳铸剑是铸造得太刚硬的铁,永道士是琢磨得太精细的玉,而绿翘则是任人揉皱的绢。历史上,长安才女鱼玄机因争宠而杀其侍婢绿翘,埋尸地下,其后事情败露而获罪,被处斩刑,时年24岁。而影片不会满足于再现这个平淡恶俗的故事,鱼才女以人性解放、女权主义的先锋派人物出场,横眉冷对温飞卿这轻薄文人,说你们男人玩女人女人为什么不可以玩男人;又讥诮着永某的道貌岸然,说我如果是妓女你岂非连做嫖客的勇气都无;当绿翘频频以奴婢自称而坚持着她回乡嫁人生子的卑微愿望时,鱼玄机愤然拔剑……早些时候,友人从远方捎来信息,说李义山因抑郁失明,客死异乡;温飞卿狂性不改,与人争斗时被打掉门牙。鱼才女门前车马渐稀,豆瓣上有该片的影评,名字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而崔伯侯也不是她的知己。劫法场英雄救美本来是不差的戏码,就算鱼玄机飞身上马,二人绝尘而去,也不算是太糟糕的结局。可编剧偏偏让白色囚衣里的鱼玄机站在镜头中间,崔伯侯殷切的手从镜头边掠过,她几次三番地让开,双手紧紧背在身后,傲岸而冷冽地笑,世俗所给予她的一切:艳羡、爱慕、追捧、嫉妒、蹂躏、同情……不过是履下之尘。张爱玲17岁作《霸王别姬》,让虞姬吐出一句教楚项羽费解的遗言,在这个故事里,虞姬得以抹去戏剧给她上的浓妆,以前所未有的素颜为自己作注。《唐朝豪放女》所成全的,也是一个女人的独立姿态,纵然她的思想世界并非无懈可击,甚至千疮百孔。但在士大夫惯于对女人抛洒鳄鱼眼泪的古装戏码里,本片实属难得。如今,二十余年过去,华语电影作品中兼具如此审美格调与批判精神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之前,我对夏文汐的了解仅限于《春去春又回》与《新龙门客栈》,一度以为她是台湾演员,未料到当年是这样横空出世颠倒众生过。最爱她着胡服束马尾,素面朝天,马上那番英姿,简直通杀。
一部一个半小时的戏,竟然可以包含这么多的元素:盛唐的文采风流、才子、游侠、异人、女性自觉与女权主义、异性情色与同性情色、凶杀、SM等等。当真是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大家各取所需。

Friday, July 18, 2008

情到深处不可欺

  Affinity并不好看,Tipping the Velvet和Fingersmith的观众必然要大失所望。早先FS的苏虽然得我腹诽良多,毕竟有莫德撑着,绅士萨大妈等诸人也都可圈可点。Affinity基本上是Margaret一个人的戏,Selina的气度与姿色一样平庸,故事又如此收梢,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
  基本上,这是一个富家淑女遭遇仙人跳的故事。伦敦民间的道听途说,必然是富家女学者大龄未婚,醉心学术研究,终日沉浸在知识分子的酸腐气之中,以至于误入圈套而不自知,送了卿卿性命。话到尾,大多数个人悲剧都是自己一手铸成:对自我的过度重视,不快乐的往事,对人倾吐的欲望,以及那一点点对爱的执迷。凡此种种,足以警醒世人。
  而这套剧唯一的好处是从另一角度来讲Margaret——她的压抑与焦虑,爱欲与孤独,还有镜头回放处她白衣飘飘的好年华,纵然那个Helen又是粗蠢到不能忍。那个敢于反抗母亲的Margaret,那个伪造支票签名的Margaret,那个向往着罗马、佛罗伦萨的Margaret,仍然为影片留下些许亮色。甚至是那个梳洗完毕,披散开长发的Margaret,站在伦敦桥头俯瞰众生的Margaret,那也是一种美丽的存在。求仁得仁,从某种角度来看,她并未损失任何。反而是Selina,在她入水的幻想中,已丧失了一部分的真身。
  我习惯生僻角度看人看事,因此我眼中失败者未必失败。情到深处不可欺,希望这是Margaret最后的姿态。

  还是要发牢骚,这片子实在不值得花时间看啊,唉。

Thursday, July 17, 2008

昨天晚上跟我聊msn的人

You'll be fine

Thursday, July 3, 2008

只有大人物才值得卷帙浩繁

  港人将西语片Volver译作“浮花”,我便看了。不知道谁把德语片Das Leben der Anderen译作“窃听风暴”,盛名之下,我却不愿去看——有些片名还是直译的好。这确实是一部可以获得奥斯卡的影片,我的意思是,它所表达的东西并没有脱出世界主流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尽管德语片的朴实质地,不是不让人喜爱。柏林墙倒掉的故事背景,总要让人想起《再见列宁》,那才是真正直指人心的电影,把破灭的理想还原到最初,是笑出泪的苍凉和无奈,但,并无怨尤。Das Leben der Anderen的男一,只在开头冷峻了十几分钟,就迅速陷入温情脉脉中,影片的基调被定位在他的温情脉脉上,直至终结。

  这样一个有着诗人气质的家伙,职业却是东德秘密警察,并且,他够资历站在讲台上,向学生授讲他训练有素的职业讯问方式。当某个学生质疑他的询问方式不人道时,他回答问题之余,悄悄在学生的名字边划了一个叉。当他看到作家美丽的女友时,他在自己的姓名边划了一个叉。这若不是一个悖论,也是一种难以取信于人的理想——一个经过专制体制层层甄选的高阶军官,竟然如此多愁善感,随心所欲。这究竟是基于人道的天良发现,还是独身中年男人一次短暂的欲令智昏?如果是后者,那老易尚且为王佳芝掉过几滴鳄鱼眼泪。我喜欢这个男人,当他拿起给HGW XX/7的书时,我也感到欣慰。可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相信在西西里淳朴乡间意大利少年的暗恋,却无法相信民主德国极权体制下秘密警察的温情。虽然,我们都会随着他们的眼光,恋上那个女人。

  无论如何,故事随着女演员的死亡走向高处,问题从而不需要被解答。那个女人很美,她的脸略显沧桑,有不浅的法令纹,但轮廓高雅,常在刹那间美得摄人心魄。她的破碎令很多人于心不忍。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对艺术家情人好像童话中的王子公主,完美而有欠真实。特别是作家,他的形象太过好莱坞了。我眼中更值得玩味的,反而是老色鬼部长在两德统一后说的话:“现在我们没有信仰值得遵循,也再没有标的可攻击。”曾经凛然不可侵犯的理想与罪恶,碎了一地。

  两德统一后,曾经的东德公民可以去档案馆查阅自己以前被政府监控的档案。作家看到了自己整整一车的档案。影片并没有交代,跟作家同一个阅览室的那些普通人,一个水管工,或一个邮差,一个小学教员,当他们看到自己那一小本档案的时候,又将如何感慨,又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呢。也许,只有大人物才值得卷帙浩繁。

Tuesday, July 1, 2008

Thursday, June 26, 2008

Quote

戈达尔为特吕弗传写序,在开头写道:
是的。弗朗索瓦死了,我还活着,但这又有什么区别。我们都不停得述说着忧伤,但是我们的痛苦却一直沉默。

Tuesday, June 24, 2008

碎碎念一下

  张纪中那一套武侠剧其实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主题音乐却总选得不伦不类。看这版《鹿鼎记》时要特别怀念黄老霑,他作的词有仙气。他写给韦小宝的词,结语简简单单几个字:“终此生,始终都会行运”,意思已然周全。而那个版本的小宝是梁朝伟。我记得有评论写,所有影星在TVB时代都呆气十足,受制作模式限制,连周润发都不例外。唯有梁朝伟,评论称他“活色生香”。他的小宝,眼神轻浮灵动,正是从扬州妓院走出来的市井少年。看梁朝伟年少时的旧作,总要感叹有些东西真的是天分,不是那位用功的康熙及得上。

  黄晓明的眼神太定了,耍奸时分明一个心机深沉的杨过,而不是狡猾惫懒的小宝,因此我总觉得不对。他的老婆们就这样,漂亮得很工整,没什么大意思。刘孜的方怡感觉很好,温柔机巧,那一点点凉薄。建宁公主找舒畅来演,唉,暴殄天物。一直觉得钟汉良戏不错,虽然出演烂片无数,演少年康熙当然不过不失。行痴和尚便是一普通大叔,而原著里特地写他比小皇帝好看得多,温和慈祥。九难师太倒很亮眼,因为期待不高。长平公主的故事合该结束在碧血剑时代,金庸却请她出来做这不伦不类的独臂神尼,收了三个吵吵闹闹的活宝徒弟。回皇宫见陶红英的戏也匆匆带过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不是不可感慨的。

  50集目前看了一半,期待雅克萨之战。

Friday, June 20, 2008

Someone I'm reading about these days...

1916bis

"Vladimir Paley, first cousin to the last Tsar, was a poet among the Romanovs, but not a Romanov himself. The rules of the imperial family prevented him from being considered a member of the dynasty, due to the "unequal" marriage of his parents. This ciucumstances could have saved his life; however, when he was requested by the Bolsheviks to denounce his beloved father, Grand Duke Paul Alexandrovich of Russia, young Prince Vladimir instead chose loyalty, honor and affection. His only crime was being related to a dynasty of which he had not even been an offcial member. This is the compelling story of a young man, and a talented poet, who in different ciucumstances would have attained great heights. Destiny, however, played a sad role in bringing a brutal end to a promising life..."

"I owe so much to this boy, who was the first to wake up in me the feeling of beauty by his conversations, by his readings, by his own writings. That, if through me you have received something, it is partly to him that you owe it...Because it was he who was the first to shape your soul...I know he would never be for you what he was for me. An uncle is never a brother and especially when one has not known him. But revere his memory as that of an essentially pure being..." --A letter written by Princess Irina Paley, younger sister of Prince Vladimir Paley, to her son Prince Mikhail on January 29, 1938

Wednesday, June 11, 2008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read, seriously

 這是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寫給我的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失掉了聯系。他是在中國南方生活過幾年的美國人,最近剛過來上海,在國際學校裡教書。信的內容我摘取了幾段翻成了下面的中文,因為做得很快就不能信達雅兼顧了。這些內容并不關乎隱私,我想他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我能體會為富人——那些幾乎被富有寵壞的人——工作的感受。我服務於有錢的中國人家庭——用英語向這些家庭的孩子教授課程,好讓他們富有的父母日後有機會把他們送到海外最好的學校。我也教那些有錢的外籍人士子女,他們大都來自韓國、日本或新加坡。基本上我不喜歡這裡的外籍人士,不喜歡和這些有錢人打交道,并且對社會構架持有非常socialist(不譯)的觀點。如果要用你常講的一個詞來形容這些外籍人士,那就是“傲慢”。諷刺的是,這些人在母國時,常抱怨居住在他們國家的外國人不愿意積極融入他們的社會,不學習他們的語言,也不吃他們的食物。但這卻也是他們在別國居住時所做的事情——他們住在外籍人士社區裡,蔑視本土人群,不學習這裡的語言,也不會對這裡的文化表示出絲毫興趣。居住在中國的外籍人士與本地中國人相比,富裕程度令人發指(insanely rich),但這卻并不能阻止他們占本地人的便宜,例如支付他們極低的人工,對待他們態度惡劣,等等。

在中國時,我遇到過幾件讓我噁心的事情。有一件發生在陽朔,那時我正在找地方吃飯,正好看到一家看上去不錯的西藏風格餐廳。進去點單後,我發覺餐廳的老闆是個美國人,於是我們開始攀談。我記得我跟他說,與我自己在這裡執教的收入相比,我的中國籍同事的勞動力幾乎不值一錢,那讓我感覺很糟糕。我告訴他,我的工作職責幾乎比我的同事們少一半,收入卻是他們的4-5倍。他告訴我他付給餐廳員工的錢是多少,還跟我說他們就值這些,因為中國員工是懶惰的可憐蟲。他的餐館菜單上,每道菜的均價是40-60元人民幣。即便是經營著所謂“西藏”風格的餐廳,他卻似乎只愿意招待西方人。因此,餐廳裡的任何東西價格都很貴,遠高于實際的價值。給他的員工多一些的薪酬,對他不是一樣難事。而他卻抱怨說,他在這裡賺不到跟在美國一樣多的錢。這當然不可能,因為他在中國,而這裡人的平均薪資只有多少?他究竟想要什麼?他不需要跟在美國一樣的收入就可以在中國過上很好的生活,而他卻因為賺不到跟美國一樣多的錢就遷怒於他的員工并輕視他們。我告訴了他我的想法,然後走出了那家餐廳。

不管怎麼說,當我想到我每天看到的這些不公平,當我想到西方的傲慢與吝嗇在經濟尚欠發達的中國的典型體現,我都開始覺得有些憤怒,所以我不想繼續說下去。

我讀很多書。我以前喜歡讀小說或者是詩歌。不過後來我發現,在這世界上,唯一能幫助和拯救人的,是科學。從那時起,我不再讀那麼多文學類作品,而開始學習這個世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我想要掌握到如何利用自然科學去幫助窮人、病人和其他不幸的人。我讀的書基本上都有關于社會的不平等、socialism(不譯)、以及我們如何創造一個更平等的世界。我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國歷史和文化。而我的問題是,西文資源中滿是反華宣傳,而中文的資源我顯然讀不懂,也許你能幫到我。

……”

Friday, June 6, 2008

沒完沒了的點名題

规则:被点到名字的要复制上一位点名者的问题, 然后先随机点出十个人, 在回答所列问题。按住耐心,回答完了再看我的回答。最后请加一个自己的问题。被点名者可以拒绝问题或者回传(划线处为rp增加点),反正我祝福你一下也不花钱-.-

1、太后  2、else 3、Yier 4、Shang 5、魚老師 6、拉老師 7、Alex 8、小鋒鋒  9、主席 10、想不出來了,小賓賓吧

★[6號跟誰在談戀愛?] 单身吧。。。
★[9號是男還是女?] 男
★[如果7號和10號走在一起,會是好事嗎? ] 會很好的...都不用來煩我了
★[那8號跟5號呢?] 我實在覺得也很妙,就是女方大了些
★[你跟3號最後一次聊天是在何時呢?] 今天還在sms
★[8號最喜歡哪隊樂隊?] 不知道,他大概只喜歡染色體組?
★[1號有沒有兄弟姊妹?] 沒
★[你會追求3號嗎?] Well, let me put it this way: I can never afford to lose a good friend.
★[那7號呢?] 不會。
★[4號是單身嗎?] No. 她異地戀
★[10號的名字?]MUSLIMAH MIRAO-ATO...
★[5號的姓是?] 余
★[2號的嗜好?] 我相信是打麻將
★[3號有魅力嗎?] hmmm....good question. 我想有的。
★[5號和9號合拍嗎?] 一對詭異的男女。
★[隨便說一件關於1號的事] 她看上去怎麼也不像她那個年紀的人,真羨慕
★[9號呢?] 主席是左派青年
★[2號呢?] 她很愛玩
★[你試過對8號有feel嗎?] 没,我沒見過他。
★ [9號住哪裡? ] 北區。。。
★[4號最喜歡的顏色?] 不知道
★[5號和1號是好朋友嗎?] 不是,她們不認識
★[你怎樣認識2號的] 灌水
★[10號有沒有寵物?] 有不給她折磨死?
★[说一下你对3号的感觉?] 我覺得她太真了,所以會為此痛苦。不過這也是我喜歡的一個trait。
★[10个人里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个?] 跟我經常聊天的哪一個會是沒個性的?
★[10个人里你最喜欢谁的个性啊?] Shang
★[你觉得6号的人怎么样啊?] 她人應該非常好的
★[10人中毕业后你与谁联系最多?] 你沒叫我寫同學錄裡的人呀!
★[你认为1号会先结婚吗?] 唉,留來留去留成愁。
★[6号什么时候结婚?] 大概还要满久呢
★[9号和点你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么?] 是同一個人
★[4号和8号谁更好色?] 4號
★[4号和10号你比较喜欢谁?] 4號
★[5号和7号谁更欠打?] 7號
★[10个人里有没有原来想表白而没有表白的?给你个机会] 沒有啊;有一個想表白後來也表白過了,有一個我沒來得及開始喜歡就跟別人跑了;請大家自由聯想,切勿對號入座。
★[7号会画画么?] 我不知道啊,他說他每天的工作是扔炸彈。
★[10个人里面最有浪漫气质的是哪个?] 他們都不怎麼浪漫(這個回答目前看來招致了幾位被點名人的非議……)
★[10个人里面有没有你想说抱歉的?] 7號,我每次跟他聊天都敷衍得很。
★[10个人里面谁最了解你] 1、7、8、10不了解,其他的或多或少了解一部分。
★[10个人里面会有一对结婚么] 也不是不可能。
★[1号对3号现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他們不認識的。
★[为萨要点2号] 因為上次點了ziye被鄙視,這次由ziye聯想到了她老友else
★[3号怎么称呼你] 【女人】
★[5号做菜的手艺如何?] 我猜很一般。。。
★[你猜4号现在在干吗?] 發奮讀書
★[你觉得2号的感情经历对你的启发是啥?] I don't know...Maybe, don't let too many people get involved.

Tuesday, June 3, 2008

My desk

hmmm....

图像043

Monday, June 2, 2008

Nostalgic

  今天我媽拿給我一雙鞋底,說是從外婆的遺物裡拿出來作紀念。我腦子裡響起外婆的聲音,還是那麼清晰,真怕將來會忘記了。外婆其實不怎麼會做菜,家事做得也馬虎,唯獨針線手工是好的。我小時候也穿過她做的棉鞋,先用紙板墊在腳下畫好樣子,再一層一層的布,密密針線縫起來,非是有好耐心的人做不來的功夫。想起來小時候坐在她旁邊看她坐鞋,聽她叨叨年輕時候的事情,漢口漢陽武昌的景色總像清明上河圖一樣鋪展在眼前。

  今年一定要找時間去一下武漢啊。

  又及,我在okcupid上的個人資料裡用到nostalgic這個詞,因為好像自己很習慣於懷舊或懷戀。聯想到ziye在新博裡提到目標這一回事,我想有一些人所珍惜和看重的價值是和所謂目標無關的,它隨心所欲地散落在我們走過的路上,以及未來的路上。而有些美,真是自由散漫的人才看得見。

  夜半亂語,自己都覺得很晦澀。

Sunday, May 18, 2008

全國哀悼日5.19-5.21

 為同胞默哀。

Saturday, April 26, 2008

The Love Letter

The movie's just so so, but the letter has reminded me of someone,

Dearest,

Do you know how in love with you I am? Did I trip? Did I stumble? Lose my balance, graze my knee, graze my heart?

I know I'm in love when I see you. I know when I long to see you, I'm on fire. When I'm close to you, I feel your hair brush my cheek, when it does not. I look away from you sometimes, then I look back. Not a muscle has moved. Leaves hang unruffled by any breeze. The air is still. I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out taking a step.

You are all wrong for me, and I know it. But I no longer care for my thoughts unless they're thoughts of you. When I tie my shoes, when I peel an orange, when I drive my car, when I lie down each night without you, I remain…

Yours

Friday, April 25, 2008

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

  周一在Figaro吃饭的时候,好奇地到四周围的书架上去拿原版书看。他家的书扉页上会自我介绍说,I have traveled all around the world before getting here...毕竟是有趣的理念。随手拿一本到座位上看,标题是The Jew in the Lotus,翻开来竟然发觉是有关鸠摩智的(便将真事隐去,敷以假语村言-,-|||),讲一个美国犹太裔诗人前往达兰萨拉寻访鸠摩智并与之交流的事情,心想真是应景。作为一个有些小反动的青年,我对这类主题的书籍当然持有但看无妨的态度。结果当然也没有好好去看,一是Figaro的东西难吃,影响心情;二是因为诗人的表达方式迂回曲折,加诸复杂的宗教文化背景和概念,看起来很费解。

  宗教这单事,我一直对它抱有敬畏的态度。我对周身世界的认知实在是短浅的,这令我不安,而不敢轻易对任何东西说不。正因为这样,读书的时候我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听基督徒的传道而最终加入他们的人,也是后来转而怀疑甚至反感基督宗教的人。这并不是很负面的经历,但也决不会是心智最终的栖息地。写书的犹太裔诗人说:"I'd come to Dharamsala as a skeptic. A cultural Jew, a Jew by birth. But my religion? Nervous was my religion." 这样谦恭的说法很令我心有戚戚。有关鸠摩智的部分我还是闭嘴好了,要从世俗还是宗教角度看呢?还有不可信的中外媒体、炸药奖评判准则、西方价值中心、极权统治、民族问题……唉,这世界是很复杂的。

  图像018

  The Jew in the Lotus,封面图案亦是莲花座上的一人。首先联想到处女座圣斗士沙加,接着是手里某版天龙八部的封面装帧,再就是席慕容的一首《尘缘》——这已经是极汉化、世俗化和文艺化了的禅意了吧,我猜想。那些比较大路货的与佛有关的故事,例如风动云动心动啊,或者六祖慧能的佛谒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的,不知道为什么,读来总有种馥郁馨香的味道。相比之下,基督宗教真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了。The Jew in the Lotus,这个概念本身就妙不可言。

  对于魏小树这样一个自由散漫又不学无术的人来讲,能够在工作日的中午随手拿过一本这样的书来读,随之胡思乱想一番,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时时迷茫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能保持一个人的清醒罢。

  我是凡人,我看不破的就是这滚滚凡尘。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我喜欢的人不是布波族

  还是从Jennifer Schecter说起。那部虽然情节支离破碎,愈演愈黄愈暴力,唯有一点是深得我心:它对主流价值的态度,至少不卑不亢。而Jenny以IC为原型,该当是全片的灵魂人物——尽管她的人格跟情节一样支离破碎,在第四季里更演化成the devil wears prada。但当人物有光芒可耀亮,我仰头望她。我回过头去拉第三季,看到Jenny横眉冷对已然立业成家的前男友Tim,看到她跟Max理论说人难道应该像Tim这样对周身世界麻木不仁,看到她不屑于Max对公司性别歧视的低眉顺眼,就已经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喜欢第三季的Jenny。

  因为对这部剧的讨论,我认识一个新名词叫做“布波族”,这个概念来自于一本叫做《Bobos in Paradise》的书。百度词条布波族的地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875.htm 讨论者说Bette和Tina这些属于布尔乔亚阶级,Shane和Carmen属于典型的波希米亚,而Jenny和Alice这种属于两者结合——布波族。当这个言语诙谐意趣可爱的id兴高采烈地提出这本书和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不想说下去了。如果词条里的段落没有曲解这本畅销书的意思,那么这本畅销书,还真的是畅销书啊。Jenny和Alice两人,是剧情发展到后来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我欣赏Alice不平则鸣的原则和血性,而Jenny,无论她多疯癫,总令人难以舍弃——她不加掩饰的人格缺陷,她最真实的丑恶与美好,曝露在最外面,鲜血淋漓。她不麻木。虽然荒诞的坐小艇巧遇富翁情节让她赚点小钱,她所向往的东西和重视的价值始终跟Dean Porter和她老板不同,因为她不是那一类人。

  我喜欢的人不是布波族,我忍不住要借题发挥。

  电影Gia里(鸣谢Yier的推荐)说,时尚它不是文化,更不是艺术,而是商业,你从中赚的每一块钱,都有人为此偿付。就像Gia幼时故事里的那些人一样,剪下女孩的金发去卖钱,不知疲倦地榨取她所有的美丽。这其中没有平等可言,没有任何自由和博爱的精神。这里没有天堂。Where do bobos live if there is no paradise? On other's people suffering & bondage? 从这个角度看,畅销书总给我一种寡廉鲜耻的感觉。我所学有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略嫌依赖感性,因此我不能声嘶力竭地批判,没有底气。但我总是觉得,与这些东西保持距离是对的。

  我外婆住院时候的护工曾经跟我妈说起他们乡下人生病的情形,说一个人生了大病,是不去医院看的——根本看不起。他们得了大病的话就只有睡,睡在床上等死。相隔几百千米之外,我每天在这边看文案,看到“极致奢华体验”这样的字词无数,看的都要吐了,奢华奢华,奢华你们个头啊。关起门来自己奢华又没人要管的,干嘛拿出来宣传成为普适的价值观,这种话等世界大同了再说不迟。

  就不总结了,这世上的事只要开始想就难以通透。美丽如此短暂,而怀疑却如此绵长。

Sunday, April 6, 2008

I just like this song...(the background music)

She walks on the moonlit snow
She′s winterhearted, so you say
But you don′t see
She′s a dancer on the glass
That′s broken like her past
She would never flee
Fascination is her name
She is dancing in the wind
Almost dancing everything
Every moment of her life
She is taking me with her
With the music in her heart
She is breaking every ice
She is talking with the world
A far-traveled bird
Her soul′s her home
See how light are all her moves
Just follows her own rules
But she is not alone
Fascination is her name
She is dancing in the wind
Almost dancing everything
Every moment of her life
She is taking me with her
With the music in her heart
She is breaking every ice
In me

Monday, March 24, 2008

People

1. ma19

马帅高票冻蒜,公投无效。魏先生当年跟我说:他不一定上啦,你们这里的新闻不准。我心里嘀咕:切,新闻不准的地方,人民就一定没脑子么。民主政治、新闻自由都是社会的优良组成,可是由此滋生的莫名优越感是无用的。民意总难免被媒介操控,无论背后的力量是强权还是资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谁也别感觉比谁优越。KMT这一百年,跟国父这一辈子一样倒霉。里外不是人的日子以后还多的是,不谈也罢。秋海棠还是很值得yy一番的,可一转眼,岛上又换了人间。

期间我看光华的相关版面,总是觉得不那么对劲。青年人满身戾气,沉溺于阴谋论,有的尽是好勇斗狠的弱国心理,惟独缺乏对清明政治的认同和向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国的自信与胸襟,不是这样的。国台办发言说:xxxx的结果充分表明xx不得人心。
树老师补充说:xxxx的结果充分表明台湾同胞有着正确的审美观。何况,马帅娶老婆的眼光很好,不俗不沙文;马帅家的千金低调内敛,天然去雕饰,引发yy无数。比那个开设计公司的奸商有腔调多了。

2. 金默玉

溥仪的侄女,这不算什么——满清宗室浩浩荡荡,溥仪的侄女多了去;而川岛芳子胞妹,这个身份还是相当yy的。他们的阿玛肃亲王,号称是当年爱才而高抬贵手,导致汪精卫负了项上的少年头。照片上看来这位王爷相貌堂堂,难怪能生出个远东战区著名女间谍来-。-肃亲王有三十多个儿女(cft溥仪...清朝后几个皇帝都无嗣早夭,果然就不是什么好兆头),川岛芳子行十四,金默玉行十七,年龄最小。

在网上看金默玉的访谈,爽朗幽默那是不用说,那口正宗的京片子也好听得很。抛去封建帝制民族矛盾阶级性种种不说,我仍要感叹:少年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啊!简直是一个人的脊梁。经济基础铸就上层建筑,贵族的诗书礼仪真是不一样,更难得的,是人格魅力。可惜,十七格格和金璧辉司令一副很不熟的样子,说了些不痛不痒的回忆。汉奸,在中国传统里向来是最坏的一个身份,谁见了都要退避三舍。可错综复杂的事实,又是难以认清的。撇去这些,【男装丽人】这款型,实在yy到不行。我顺便就想到了一帧旧照,尼古拉二世家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们,十月革命的时候她们尽数罹难。王朝倾颓,末代皇族的故事有太多解读的余地,从帝女花演到真假公主,永远是段段好桥。

Friday, March 21, 2008

我为腔调亡

  我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等注定是入不了流了。读书的时候,我爱那些花花绿绿的历史典故,例如道德败坏的诸儿文姜啦,举案齐眉的刘欣董贤啦,还有那取败仁义的宋襄公。宋襄公的故事,我只记得是两军交战,部署排好了阵型要求攻击,他老人家说敌军还没布好阵,我们单方面开始是不仁义的,结果败下阵来,从此被作为愚蠢国君的典型。其实,我私心里倒是有些喜欢这个迂腐可爱的宋襄公。说起来,较久远的中国历史里有许多这样可爱的故事,浑不似后世里满口仁义道德,最盛行的却是阴谋论。

  我那时候不明白,我们被一些特定的人物吸引,一定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所激赏的特质。这几年我多少明白过来,我其实是和宋襄公一样的蠢人。

  跟社会平均人格相比,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人仍算是走正途出身的小孩——读书考试,出来谋一份办公室的职业。即便魂游天外或如羊走迷,我们却仍有一些异常清纯的品性与操守。例如脚被夹在公车门外,车驶过几站仍不吭声的王子夜同学,我一直相信她和我有着类似的价值观。我更因为读武侠小说长大,从来都是一幅心内波澜现的壮阔画卷,要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相知相契,灵魂上的认同与交相辉映。现世的物质利益,只要不饿死,都可以看得稍微淡些。因此便常常有一些脑残举动,对钱又看得太开,不知道营役计算,因此就一直穷,这也是家风使然——当然,当看到农民工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又想到他们的生活处境,我觉得我说穷无非是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大家谁不是一样人?——别人说我老实,我还虚荣心作祟地不乐意,心想怎么可以把我说得那么傻。我的那些ex,惟有sj直言说你是内心骄傲,这番知遇之情,我不能忘记。

  昨天留言给子夜说,我觉得成熟至少有两个方向上的:一是对外部世界的应对和把握;二是内心世界的思索和自省。能兼顾着两方面当然最好,可是当我还不足够强大的时候,难免顾了这头就亏欠了那头。在此种情况下,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坚守自己的内心原则。昨天跟老板做performance review的时候,我问他是否需要在往后的工作中be tougher,他说也不一定,我们的理念始终还是提供professional和fair的商业服务。不管他这话是否百分百真诚,我仍然觉得很舒服。

  这些林林总总难以归纳的东西,我统称为腔调。我知道理想主义在哪个世代都未必是受待见的东西,但鉴于我信仰自然正义之心一如我相信爱情,我还是要理想一下。我还是想做个有腔调的好人。再说,我一条百无聊赖的小贱命,小小折腾一下那是无妨的。

  哪一个更好,只有神知道。
  

Thursday, March 20, 2008

With one look...

我喜欢电影也无非爱这些瞬间,当一个女人的美不经意氤氲开来。

(土豆啊你就审核吧审核吧,你的格调注定比不上Youtube -.-|)

  http://www.tudou.com/v/8wpM9OKHmDI  

Tuesday, March 18, 2008

头疼便窝在家里做测试

是这样的,这个外国交友网站有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测试,比如gaydar啦,dating persona test啦,死亡年龄啦。虽然只不过是for fun的测试题,不过人家的某些理念和表达方式还是很好玩的。比如下面这个politics test,坐标系里的光谱分得很细啊,也不是我熟悉的分法,不是很明白。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是Libertarian呢。

在主体网站上,这个光谱上还有许多政治人物的头像,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而我的那个“you”,正落在希拉里克林顿同学的脸上-。-b,右下角还有奥巴马同学。那么倘若我是米国公民,大概要铁定选民主党了吧-。-





You are a
Social Liberal
(71% permissive)

and an...
Economic Liberal
(21% permissive)

You are best described as a:

Strong Democrat


















Link: The Politics Test on Ok Cupid
Also : The OkCupid Dating Persona Test

Thursday, March 13, 2008

由深情婉约改走冷笑话路线

昨天我正背到cosmos,意思是宇宙。可cosmos指秋樱(大波斯菊)的时候,中国的文人把它翻成【可思莫思】。
可思莫思,听上去就很文艺。这件事是sj以前写email的时候,顺便倾销给我的。因为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就把签名档改成可思莫思。
主席问起,我便解释,主席说你ex真达啊,我说也就是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吧。
那些散着大波斯菊味道的email后来没有了,因为电脑总归要坏的。因为我不是陈冠希,没有高手有兴趣帮我恢复硬盘数据。我也没觉得可惜,要说可惜,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人和心情,不是那些死的东西。
以前我喜欢《情书》一类的电影,少年长眠地下的感情,我以为那才是爱情最真实的面目。但再好的桥段也经不起反复咀嚼,最后还是会厌倦,我期待新的知识和体验。我看不见爱情的面目。Agnostic
以前我只读金庸的武侠,他的男主角们在小说结尾的时候,大部分是处男。后来我发觉,古龙的浪子们整天去幽会绝色佳人,或者握握“春葱般的柔荑”,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是识遍人间春色,又说什么天凉好个秋。
日子长了,就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有些人是越活越坚定越活越明白的,而我年纪越大,越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说不准的。这样一天天活下去,反正也未必是离真理近了,倒是离死亡一定近了。
我们能把握的只是那些荒谬当中一点星星火火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让人显聪明,我喜欢显聪明的东西。我每天跟鱼老师互相吹捧自我膨胀,说看啊水瓶女的思路只有水瓶女跟得上。几年前那些深情文字,多少有点深陷囹圄的味道。我只有在非常脆弱的时候,才会怀念。可思莫思。

P.S. 我还是领会不了鱼体文的精髓啊。

P.S. 树老师虽然自己乱七八糟,可也是个拽人,不是随便给人家A plus的。今天某个小朋友惹我生气了,降为B minus。生气

Monday, March 10, 2008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囧

  今天突然就很想自拍一张竖中指的愤怒照。结果一手绷着中指一手摩挲触摸板良久,都没有搞出一张像样的来。手都抽筋了……便很ws。哎呀我真是长得太不愤怒太没个性了,我真对不起自己啊。

Thursday, March 6, 2008

关于强烈生活

  虽然我还是觉得《颐和园》苍白无力疯疯癫癫,我也记得了那句“我只是想生活得强烈一些”。家传的低调与爱清静并不妨碍我热爱那些极致的情绪,那些热烈的奔放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东西。中午的时候抽空跟张江芯片女ziye同学聊了一下“生活得强烈”的问题,虽然她是典型白羊我是典型水瓶,在这点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很多人心底都会有一种热望,期待在某时某地被瞬间击中,然后张开双臂去大街上捕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好吧这句已经用滥了。
  李安那些罗嗦而低回之致的电影中,唯有一部《卧虎藏龙》是我心水。我也情愿看到玉娇龙一个人的江湖,她年轻无辜的神情,她热烈的爱与决绝的离去。在我心里,这是一种强烈生活的典范。
  旧日剧《因爱之名》里那段核心三角关系,在我眼里根本构不成稳固的三角——我几乎是第一秒钟投入时男的怀抱。哦~长发飘飘的时男,不务正业的浪荡子时男,去南非挖金子寄回来照片说生活很充实很快活的时男。而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健吾,梦想成为政治家的健吾……No. 那不是可以生活得强烈的人。
  有时候,这种强烈表现为绕指温柔。好像电影里Linda谈起Gia,她说Gia像一只小宠物狗,整天嚷着爱我爱我爱我,然后Linda顿了一顿,她说:and I did, I did right away. 这太强烈啦!打通任督二脉,怕也不过如此。于是我找无数人念叨了这段桥。
  说到底,我们还是不愿被生活淡化和稀释的那些人。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跟年龄阅历成熟度无关。但这些强烈的生活,强烈的人与事,总难免要拿代价去换。

P.S. 这个主题我说不明白,太多是个人的体验。何况脑子里塞满了拉丁字母串,思路都被堵住了。便这样吧。

Saturday, March 1, 2008

无言的痛楚

  其实我看洋人的电影,多少有些障碍。他们的思考及表达方式,他们的逻辑,常常陷我于困惑。相对而言,我始终偏爱东亚的电影。即使是日本人偏执的菊与刀,对伤感与唯美近乎自戕的尊崇,我觉得我可以在季札挂剑或者菊花之盟这样的中国故事里找到文化上的共同性。但洋人的电影,人们为什么要在某一时刻做出某种行为或是说某些语言,有时候我摸不着头脑。

  Exotica

  Christina和老板娘之间的吻代表什么?Thomas去看芭蕾舞表演,为的仅仅是寻找性伴侣么?还有Francis和Harold的对话,Eric和老板娘的协议,老板娘和她母亲之间的联系……Yier同学能来给我解释一下么?
  当镜头闪回多年前,Francis还是一个良好中产家庭的丈夫与父亲,他在车里与年轻的Christina一席对话,倒很让人怆然。Mia Kirshner的眼神里总有太深的忧伤,解也解不开。她的背影随着长长的花径消失在那扇门里,那里有不为人知的伤害与痛楚。多年后我们相遇时,谁也不再是完整无瑕的那一个人。
  那场景让我想到几个月前我帮朋友的一个澳洲朋友做翻译,在开往苏州的车上,这个年过半百却仍清癯健康的外国人,也是这么说他精力旺盛的11岁女儿,那种慈爱和兴奋,是掩饰不来的。
  我上次看老白的访谈,被问及写小说的意义,他说,他要记录人们心中“无言的痛楚”。我很喜欢老白的小说,《冬夜》、《花桥荣记》、《谪仙记》和《一把青》,都是我的最爱。老白本人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当年来复旦宣传青春版牡丹亭,他极是絮絮叨叨地说哎呀我早上是要睡懒觉的我爬不起来的但是为了排牡丹亭blahblah……
  Exotica让我感觉到的,也是这种无言的痛楚。很遗憾,我没有更好的语言可以送给它。

P.S.我在土豆上搜索Exotica时一开始少了尾字母a,结果跳出一部叫做The Berlin Affair的西德/意大利电影,查了一下资料,发觉又是一部极bh的电影。不过土豆上那个无字幕德语版,还是很让人崩溃的呀-。-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08

I did, I did it right away...


Vicky: love me~~~love me~~~

  我很容易就对office job厌倦了。
  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份工,我觉得这是我能找到的比较喜欢的工作。没谁对我大呼小叫,彼此人格上平等,工作流程很专业,上司很好很能干,老板还很帅。相比之下,交行真的是傻逼。但是我仍然会厌倦任何office性质的工作,对此我很无法。
  商业性质的工作一般不包含什么更深刻的意义,虽然老板告诉你追求卓越啊成就感啥的,我觉得为付钱的老爷们做做嫁衣裳,是没什么卓越的。
  对于我对工作抱有的消极态度,我多少感到有些抱歉。

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让他们去怨恨吧,我一个也不宽恕

  我真的是无语了。

上元佳节

  宋词里我最喜欢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讲的就是元宵。
  《大明宫词》里小太平初见薛绍,也是在吹落星如雨的上元佳节,长安街市。我以前做过一个mv叫做【面具】,也是关于这个的,文艺得一塌糊涂。即使矫情到不忍卒睹,却还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背景音乐,曾路得:《天各一方》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Queer

The word queer has traditionally meant "strange" or "unusual," but its use in reference to LGBT (gay, lesbian, bisexual, transgender, intersex, asexual, etc.)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ose perceived to be members of those communities has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Its usage is considered controversial and underwent substantial change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some LGBT re-claiming the term as a means of self-empowerment. The term is still considered by some to be offensive and derisive, and by others as a re-appropriated term used to describe a sexual orientation and/or gender identity or gender expression that does not conform to heteronormative society.

  定义是文明的产物,它帮助我们更准确有效地理解周身世界。然而,当思考止步于定义,种种概念、界定与推论足以催生文明社会之怪现状了。痛苦来源于,我们离真理那么远。我喜欢queer这个词的开放态度,这不是个资格认证的标签。如果不能走出洞穴人生活,或至少有走出去的意图,柜里柜外又有什么意义?
  近半年来看到最有启发的一贴,是有人讨论《红楼梦》,说得不要再说的钗黛之争,一则回复说:文明是有代价的,文明的代价是远离自然,人类需要文明与自然的平衡。黛玉站在,或至少接近这个平衡点;而宝钗走在了文明的极端。我看小说从来听从感性,究竟谁站在哪里,不做理性分析。然而这观点实在有趣。提及文明与自然,小说构筑的两个世界,一个敕造荣国府的显赫门庭,却只说门前的石狮子干净罢了;一个隐匿于社会构架背后的大观园,藏有一份“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热烈理想。当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骨肉,令他见之清爽忘俗——这是我一直的审美理念,女性更接近自然与生命——较之对性别自然属性的判断,更像是男性所代表的社会体制与主流观念的规避和厌弃。否则,小说里又何来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北静王,那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的柳湘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楼梦》真的是很强大的。我忍住笑看完青春版《牡丹亭》(石道姑那段自我介绍真是石破天惊啊不能忍不能忍,同时还有多处黄段子可供玩味),唯独杜丽娘一句“我一生儿最爱是天然”听得入心。《红楼梦》也是一脉相承的东西,很多文艺作品都是,它们寻求自然与本真的努力是不懈的。同时,它们相对超脱了狭隘的定义与推论等等“文明之毒”。
  唯一的遗憾是,我总以为《红楼梦》的大悲剧是命运必然(注意,是说曹雪芹伏下的线索与暗示,不是说高鹗的那个续篇)。寻常人家的孩子是没有闲情和场所去吟诗和葬花的,那些恋恋与叹惋,莫道不真挚,却也只能是发自富贵闲人的口中——可知他无意中沾了主流价值多大的好处?反抗体制的人同时也不可避免由体制孕育而生,这种先天性的残疾,导致很多文学作品的悲剧情结格外浓厚。
  从很远很远渐渐扯回来。我真的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很宽容的,不是教科书上那样愚昧刻毒。乱摘一段在百度“禅宗”词条里看来的文字:“中国精神的最大特色,不是喜作有系统的观念说明,我们最动人的诗,就是那些“言有穷而意无尽”的绝句,能够用字,声色所表现的,都不是最真实的。中国精神是超越了字,声、色之上,它是借字以写无限,借声以说无响,借色以明无形,也就是借物质以烘托精神。”看,传统文化貌似不大执着于定义和标签,这种开放的态度很好玩。理性能到达的疆域感性到达不了,反之亦然。不学无术的我常作如是观。
  再扯回来一点点。因为我喜欢胡思乱想方块字,我的很多观念都被那些创造过和用过方块字的人潜移默化。有关性取向,我不觉得把下拉菜单打开,从straight/gay/bisexual/asexual/transgender/not sure里选择任意一项,会对自己有任何帮助。一个人只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已经扔给社会契约的那部分自由不算在内)。我不是straight,我的异性们,跟我的同性们相比,没有什么更吸引我的元素;我不合时宜,我不喜欢化妆和购物,对名牌免疫,据传这个姿态很gay;gay倒是不错的,在我领悟到人没必要花功夫去搭理那些缺乏想象力的狭隘与偏见之时,gay绝对是okay的。可世上主要只有两种性别,要做出自绝于其中一种的姿态……这太,太上纲上线了吧;据说,bisexual是个特定有稳定特点的人群,作为骑墙派,或避免尴尬或为着虚荣去盗名窃誉,好像不大厚道;asexual和transgender,连基本条件都不符合了;剩下一个not sure,让我拥抱你吧!虽然拥抱你,并不更靠近真理。性取向包含的假定是:世人皆应有其(性)伴侣。我感觉这是亚当夏娃故事的条件放宽版,对我来说,早就不是真理。
  我看不见真理。但就个人体验来讲,思考的愉悦大于逛街做指甲啥的。大约,思考就像伐克一样,关键是过程吧-.-bbb思考让我觉得情欲很渺小。我向天发誓,虽然我过分讲究文字,但我是个实话实说的人。
  In sum, I'm QUEER.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em那么这样

規則:被点到名字的要复制上一位点名者的问题, 然后随机再点出十个人, 回答所列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要答。最后提一个自己的问题。被点名者不得拒绝回答问题。(树老师网开一面,你们拒绝好了。)



1. ziye 2. 主席 3. 太后 4. 鱼老师 5. TVBfans? 6. 怪叔叔 7. 怪阿姨 8. 坏阿姨 9. JoeZheng 10. 多多

1)点你的人是(她的姓名):Yier Xiao
2)你们的关系是:大学同学,我们不熟的,但是我用ws的方式ds过她;她是我某项特殊能力的明证;现在还是不大熟,但我喜欢看她的space
3)你觉得周围的人认为你是个怎样的人: boring & freaky?
4)自己喜欢的个性是:我喜欢做尽量顾及到别人情绪的【真】的人,赤子之心,性情中人什么的5)相反的,讨厌的个性是:世故、势利、虚伪、坏心眼
6)自己想成为的理想类型是:有腔调的人
7)给关心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大喊一句吧:我很低调的我从来不喊谢谢
8)需要多大的独处空间、如何打发? 一间房;基本上上网,同时看电影看电视看好看的文章,自己写点,有时候哼歌,极少数时候抽烟

★[6號跟誰在談戀愛?] 好像single
★[9號是男還是女?] 女的
★[如果7號和10號走在一起,會是好事嗎? ] 我觉得7号照顾10号会多少有些漫不经心,不过他们的外部气质很合:懒散而优美。。。
★[那8號跟5號呢?] 蛮怪的,风格不同
★[你跟3號最後一次聊天是在何時呢?] 前天
★[8號最喜歡哪隊樂隊?] 我只知道她喜欢万芳-。-b
★[1號有沒有兄弟姊妹?] 没有;披露一下她曾经对妈妈说不要生弟弟要生就生个哥哥
★[你會追求3號嗎?] no!
★[那7號呢?] no...不过她很灵的,聪明睿智,很稳,又open-minded
★[4號是單身嗎?] 好像是,但是显然yy无限。
★[10號的名字?]魏多多、魏小肥、魏小猫、猫咪、咪咪、乖乖、多多猫、Victoria WEI
★[5號的姓是?] 孙
★[2號的嗜好?] 看趣闻,看土产电视剧和TVB电视剧,听女人的歌。(赞我的记忆力)他很喜欢【长脸骨感眼镜女】
★[3號有魅力嗎?] ...everyone is charming in his/her particular way
★[5號和9號合拍嗎?] 会的,我觉得她们是同一类型,9号内向一点。
★[隨便說一件關於1號的事] 她是点名控
★[9號呢?] 她每年给我寄圣诞卡;每年祝我生日快乐;即使我们看似疏远
★[2號呢?] 他最近挂牌了
★[你試過對8號有feel嗎?] 完全无
★[9號住哪裡?]茅台路古北路
★[4號最喜歡的顏色?] 不知道啊
★[5號和1號是好朋友嗎?] 巨o的唔识ga
★[7號喜歡2號嗎?] 亦都唔识
★[8號跟9號呢?] 啊啊啊有完没完啊,他们估计互相听到过名字罢了。
★[你怎樣認識2號的] 在bbs上灌水认识的
★[10號有沒有寵物?] 她的宠物,就是我。
★[说一下你对3号的感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10个人里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个?] 估计是鱼老师
★[10个人里你最喜欢谁的个性啊?] 我喜欢TVBfans,很nice,有腔调,会玩,脾气好,嘴巴紧。
★[你觉得5号的人怎么样啊?] 很nice,有腔调,会玩,脾气好,嘴巴紧……
★[10人中毕业后你与谁联系最多?] 分阶段的:我跟1同居过一年;最近比较多话的是2和5
★[你认为1号会先结婚吗?] 哎呀这个问题她看到要哀怨死了我就不说了
★[6号什么时候结婚?] 我怎么知道,反正不会很早的;(强烈推荐怪叔叔,身高190,脾气好工作也好毫无大男子主义,难得一点,我觉得他很稳又很有趣)
★[9号和点你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么?] 都是女人,都是我旧同学,都是好人。
★[4号和8号谁更好色?] 显然是坏阿姨,坏阿姨每天在公司附近的starbucks伏击北欧帅哥,还要跟我叨叨以解馋
★[4号和10号你比较喜欢谁?] 猫和鱼嘛?虚伪地说,都喜欢
★[5号和7号谁更欠打?] 怪阿姨吧,怪阿姨整天死样怪气的,不喜欢赴约,偶尔放鸽子,放鸽子历史回溯到高中时代啊。。。
★[10个人里有没有原来想表白而没有表白的?给你个机会说] 没有
★[被點名的你打算什麽時候結婚?] 我觉得我要变孤老了不要问我这个问题
★[你觉得哪几号应该互相认识一下?] ziye和主席,鱼老师和主席,ziye和怪叔叔,坏阿姨和鱼老师
★[哪几号不应该互相认识一下?] 主席和多多
★[5 6 7 8 你会选哪个做今后一年的伴侣?] 这几个我都很喜欢。坏阿姨太作,怪阿姨有主了,所以怪叔叔和小T吧。。。那么还是小T吧
★[在你与1号到10号共处的经历中,令你最难以忘记的一件事是什么?] 10号当年离家出走的事,心有余悸啊
★[给1到10号每个人说句话]
to 1:不文艺不成活
to 2:有趣闻么?
to 3:我们出来腐败吧
to 4:我渐渐开始觉得我是像你的了。
to 5:你很像shane...性格上
to 6:找到女人了么?
to 7:结婚不要发红色炸弹,我一分钱也不会给你的,哈哈。
to 8:亲爱d,阿拉呃生活特悲惨了~~~~~~~~阿拉么希望了~~~~~~~~~~
to 9:出来打球
to 10:求求你不要再喝马桶水了!
★[用一种动物比喻1-10号?] 我不想做了不想做了成么
★[用一种植物比喻1-10号?] -.-b
[如果出这题目的人被你抓住了,你想怎么处置TA?] 树老师最擅长也不过是漠视别人
[买彩票吗?如果中了500万会干些什么?] 不买;大概存个定期吧
你选的这10个人真的是随机选的,还是看了题目后刻意选的?我看过题目,选的时候没记住。
★10個人中幾男幾女?2男8女
★Yier出的题目:把你們的最高理想都告訴我,幫我做參考。
sorry i don't have one; 不过这时候太后突然跟我说【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我觉得很应景,便这样了;我也可以好好阐述一下这个短语的,下次吧;我们要一起把问题想想清楚, my dear friend

Tuesday, February 12, 2008

...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With one look

  最近因为在Amazon上帮舅舅买碟,注意到一张叫做《Divas》的唱片,是韦伯几出著名音乐剧中首席女演员的合辑,有个很好的中文翻译——《歌剧女伶》。后来舅舅还让我帮他翻译每一首的歌名和歌手,工整地写在白纸上,嵌到唱片盒。顺便,我们欣赏了一下韦伯五十周岁的庆生晚会,这对于我基本上是个扫盲影音资料。
  在我印象中韦伯应当年事已高且形容清瘦枯槁,原来他如今大概也不过六十岁,并且长得很像伦敦小商店主,穿个围裙卖腊肠的那种……噢噢宽恕我吧。庆生晚会上有韦伯亲爱的前妻Sarah Brightman,韦伯评价极高的最能表现他音乐精神的Elaine Paige,大帅哥Antonio Banderas等等。
  撇去《歌剧魅影》、《猫》和《Evita》的经典曲目不说,引起我注意的是《日落大道》里的一首With one look。Glenn Close唱这首歌的时候,装束与《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那位色情小说家雷同……汗。舅舅跟我说,这是老太太在回忆当年自己辉煌的时光,所以表情很得意。我后来查阅了《日落大道》的故事背景,才发觉网上把With one look通译为“只看了一眼”有失偏颇,甚至那个偏文艺化的“惊鸿一瞥”都不正确。《日落大道》改编自五十年代美国的同名黑白电影,女主人公Norma是默片时代的明星,她日后的状态和心情不难想见,基本上跟民国时代的满清遗老类似——时钟对她而言,永恒停止在某一刻。看电影简介,说这是一部揭示人性阴暗面的电影,采批判眼光。然而在韦伯的改编歌剧里,当这首With one look响起,我听到的更多是悲悯。With one look I can break your heart, with one look I play every part...with one smile I'm the girl next door, or the love you've hungered for...听到with one look I put words to shame一句时,我联想到Vivien Leigh和孤独女神Greta Garbo,虽然那不是Norma的时代,一样是花开一簇,各自凋零。
  小时候看《神雕侠侣》,最讨厌的人自然是闯祸胚郭草包同学,看到最后她在千军万马中想自己奇异的心事,我就暗笑:该啊。后来再去读这一段,看到的却是那朵娇纵却笨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事的玫瑰,忽然就同情起这位郭大小姐来。她少年早慧的家妹早早明白,即使是帝王将相,也不能事事如意。草包却在浑浑噩噩中,闲掷几多青春。
  我发觉我对女人便很容易心软。
  回到《日落大道》,这个故事模式,至少是主角的样式,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欲望号街车》。美人迟暮,真的是很悲的。

With one look I can break your heart
With one look I play every part
I can make your sad heart sing
With one look you'll know all you need to know

With one smile I'm the girl next door
Or the love that you've hungered for
When I speak it's with my soul
I can play any role

No words can tell the stories my eyes tell
Watch me when I frown, you can't write that down
You know I'm right, it's there in black and white
When I look your way, you'll hear what I say

Yes, with one look I put words to shame
Just one look sets the screen aflame
Silent music starts to play
One tear in my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cry

With one look they'll forgive the past
They'll rejoice I've returned at last
To my people in the dark
Still out there in the dark...

Silent music starts to play
With one look you'll know all you need to know
With one look I'll ignite a blaze
I'll return to my glory days
They'll say, "Norma's back at last!"

This time I am staying, I'm staying for good
I'll be back to where I was born to be
With one look I'll be me!
P.S. 近日的aw就这样吧。看网上的经验介绍看到吐,狷介症又开始发作,八股文章老娘是不作的,你们爱评几分评几分去。——为不良学习习惯找借口总是很容易。

Wednesday, February 6, 2008

年啊年你快过掉吧

  我不喜欢过节,不喜欢过任何节。一过节我的情绪就低落到极点。
  我觉得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了,电视节目突然都被打扮得奇奇怪怪。空气里散布着异样的气氛,好像有些声音在朝我喊:同去同去。节日的特别气氛让我永远不自在。嘈杂的人声和二手烟让我头痛无比。农历新年是我最难熬的时光。
  百度词条【水瓶座】里写:
负面特质:冷酷、不合群、孤僻、不稳定、变化大、无法捉摸
  得了我心的永远不是欢喜文章,不是美目盼兮的俏黄蓉,我只中意古墓里的一袭白衣。
  我不要东风夜放花千树,我喜欢灯火阑珊处的那一人。这是我的审美基调。
  我又犯病了。
  

Tuesday, February 5, 2008

树老师今天农历生日

我恨我的农历生日,会把我的年龄莫名其妙地算大好几岁的样子

钦此

Friday, February 1, 2008

伐克伐克

树老师我今天不想issue,不想argument,也不想睡觉。

我觉得我的生活没什么意义,真的没意义。issue和argument简直就是用来填补我空虚生活的那个……那个什么……那个填充物好了。没有让我热血沸腾的东西。

我看到Yier space上用heart做动词,让我翻译的话我直接联想到中文的【爱重】,我很喜欢这个词,因为很重,就有质感。所以钟爱的钟,繁体字里是【鍾】,而不是那个送钟的【鐘】吧。我也是在月月这里看到才明白。我heart的东西,以前有sj一起heart,现在人家不heart了,heart什么中华交友网去了。搞得好像我以前品味很差的样子。

也没有理想,设一个目标,做一些事情,给别人看看,其实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话说因为业务原因,公司员工的劳动关系都转到了xx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我就想,今年走亲戚的时候要很装b地说:嗯,我是做咨询业的,欧巴桑们大概会觉得很高级吧……广告二字带给他们的茫然不解从此会拨云见日了。我如果说,哦,我在做一份工,我自食其力,这挺好的,不知道人家会不会觉得我有毛病。土耳其科学家穿着土耳其衣服去讲他的科学发现,就没有人要理他,穿西装人家就信了。伐克伐克,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道理。

高一的时候,在军训回来的大巴上,我坐在后排当中的座位,正好透过前面的大玻璃窗看到前面的道路。彼时全车同学都昏昏欲睡,唯有我两眼放亮,精神抖擞。

那精神抖擞的魏小树同学,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又去听杨弦的《岁月》了,朝向普陀,听那海潮和梵音。杨弦说年轻人当你回首往事发觉人生最快乐不是你的事业和你赚多少钱,而是你年轻时候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可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惭愧得想死。

看的人注意,没事别在这篇后面瞎留言,个别人除外,你们知道你们是谁。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so cold, so much snow

snow girl (apparently it's female, hoho) made by the colleagues.
cool idea, i love these guys.

Friday, January 25, 2008

太外婆的八卦

  今天给外婆做头七,听的却是她婆婆的八卦。我是很喜欢听八卦传播八卦的人,从小拿着一本户口簿把所有家人的出生年月背到滚瓜烂熟。
  照片里是我太外婆(左)和她姐姐(或妹妹)的合影。我是没见过太外婆的,据舅舅说她是个很能干的老太太,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并且会做火炉(火炉是什么?)。在我妈妈的记忆里太外婆也是很bh的,年纪很大的时候独自拄拐摆渡到浦东去看亲戚,她是小脚的……并且,太外婆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会常常念叨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例如:“求人不如求己”、“损口不如自走”之类的,全是旧时读书人的那一套自尊与骨气,于是我觉得,很有腔调。
  照片是我从舅舅家翻出来又拿DC翻拍的,不算太清楚。我以前一直以为只有清末名妓才这样拍照的(童言无忌,老祖宗莫怪莫怪),原来这就是清末的typical照相款式……
  太外婆好像是1888年生人,便是光绪十四年,天哪……89岁上去世的,饶是如此,也是七零年代的事情了,于是她的八卦,大家知道得比较少。关于她老公,我太外公,就是那位kmt的监狱长,我大舅舅对他的印象居然是:抗战时期,为了逃避日本兵,太外公经常带着一群囚犯逃来逃去,便是日本兵在这个山头搜捕,太外公带着一群人逃啊逃在下一个山头出没……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场景便很冷,很强大。


Thursday, January 24, 2008

樹老師之x人x心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告訴你一個消息
  Elaine 说:
?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有個大陸旅有團的小姐在台灣絡跑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呼呼呼
  Elaine 说:
wa
  Elaine 说:
真香豔呀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以後好像會更嚴格一些了
  Elaine 说:
-。-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哪有香豔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很麻煩一ㄝ
  Elaine 说:
落跑?
  Elaine 说:
我還以為是裸跑
請不要留言給我,我用windows messenger 看不到 说:
以後你們要過來旅遊會比較麻煩一ㄝ
  Elaine 说:
為世界和平裸跑什麼的

Sunday, January 20, 2008

Grandma passed away

  我外婆没了,自五个月前脑溢血后一直昏迷,靠鼻饲进食,身体慢慢衰竭,直到昨天。享年94周岁,算是喜丧。
  这样的状况,家人早已预备好,没有太大的悲痛。家人有周六下午到舅舅家聚餐的习惯,一接到通知,火速赶到了邻近的医院。于是隔壁床的宁波老太还安慰我们说,年纪大了总有这一天的,今天女儿给她送终送到,现在你们那么快都来了,蛮好蛮好……整个过程很平静,惟有我感情脆弱的老娘一直抹眼泪。

  我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到初中,与祖父母却是缘浅(据说,他们重男轻女-,-),外公外婆都是民国二年生人,他们身上那种特质,我以为才是传统中国人的温良恭俭让,安守本分,毫无企图心。错开了那个时代的人,总没有那种温良的气质。我现在相信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幼时环境所潜移默化的,我的童年生活很纯净,因此人大了也学不会世故,其实,也看不上。

  在我心里,我的祖籍一直是算外公外婆的故乡,九省通衢的武汉。据说,那里的辛亥革命纪念堂里,是有我太太外公的名字的。外婆的老豆是绸庄boss,因此她小时候读教会学校,着实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日子。她提起她老豆,总是说“我父亲……”,听起来很庄严很文雅的。她早年脑子清楚的时候,还会拿出一张年轻男人的戎装照片,说是她大弟弟,年轻轻得猩红热死了——那是相当的帅。绸庄boss在武汉的那栋房子,早年政府说要收,后来不知怎样。按我家人的习惯,估计也懒得跟亲眷们争取些什么。外公外婆打四九年以后,就习惯了贫穷,事实上,当时大家都很穷。可抱怨的都是舅舅辈,老人却是不说什么的,外公以前的厂里有人上门看望退休职工,送点芝麻绿豆,他们欢喜地受了,还觉得蛮好。跟着他们受溺爱,当然会惯出不少坏毛病,但坏心——那种因为历经沧桑而恶毒了的心思,却是半点都沾不到的。

  可是我还没有去过武汉哪……虽然有句话说,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可是武汉在我心里是那么温良安宁的城市。这种情结,跟真正在武汉出生长大的年轻人,又是不一样的。
  我要找机会去一下武汉,看看外婆小时候住过的房子。她在武汉的侄子侄女和孙辈,很多都是酷肖的脸:细眼睛高鼻梁,肤色白皙,让我看了就觉得亲近。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ps. 丧礼上听到的八卦多则:

1. 话说外公的爷爷,辛亥革命纪念堂里那位,是清末贡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后来回来参与策划武昌起义的。后来因为不满袁系的倾轧,愤然辞去公职隐居。后来牵头兴修了某某铁路……啧啧,这个非常教科书啊。

2. 话说我外公的老豆是kmt的监狱长(咔咔kmt的监狱长也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呢),在民国时期养我外公这个独子绰绰有余,所以我舅舅们小时候经常听外公炫耀说,哦哟,你们这些收音机照相机,我读书的时候早就玩过了。

3. 话说我外公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但他本身不是个有开拓精神的人。后来在重庆的中央造币厂里当职员,用手摇计算机算帐,算盘打得飞快,账也做得极其漂亮。当时的办公室职员全都西装革履,衬衫的领子浆得笔挺,皮鞋蹭亮。于是我年龄比较大的舅舅,上学的时候总能看到家里有一瓶一瓶各种牌子的凡士林,而“他们老头子”经常拿着新做西装回来试法试法,镜子照照,又拿回去改。便问我外公,要改到怎么样啊。我外公说:当然要改到我满意为止。话说那些耍帅的照片,文革的时候都烧了-。-人家还是票友,那些戏装照,也都没了。

4. 后来内战,上面钦点我老实可靠的外公调去台湾工作,并且谈了两次,被我外婆一票否决了。我舅舅们不大看得上外公,因为觉得他耳根软没主见,不会估计形势。

5. 后来便倒了霉,三反五反的时候把外公关起来让他交代,他这个软弱的人,脑子一糊涂,就开始胡编乱造,说xx给了他2w,xx给过他10w,便胡乱牵连了很多人,当然后来对不上证就被放了。外公吓破了胆,认为当知识分子便是要倒霉,就去当工人了,在流水线上钻无线电的螺丝啥的-。-

以上是【老子先前阔多了】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篇。

Friday, January 18, 2008

谁有兴趣看一下么

  以下zz from 《海边的卡夫卡》第19章,我非常喜欢的一段。
———————————————————————————————————————————————————————————

  十一点,大岛和我打开图书馆。开门也没人马上进来。大岛教我检索电脑的方法。图书馆常用的是IBM,我已习惯了它的用法。接下去教我如何整理借阅卡。每天有几本新书邮寄来,用手写进卡片也是工作的一项内容。
  十一点半有两位女性结伴而来,身穿同样颜色同样款式的蓝牛仔裤。个子矮的头发弄得跟游泳运动员一样短,个子高的头发编成辫。鞋都是散步鞋,一双是耐克,一双是阿西克。高个儿看上去四十光景,矮个儿似乎三十左右。高个儿花格衬衫戴眼镜,矮个儿则是白色衬衣。双方都背着小背囊,脸色如阴天愁眉不展,话语也少。大岛在门口存行李,她俩颇不情愿地从行李中取出笔记本和笔。
  两人一格一格细看书架,认真查看借阅卡,不时往本本上记什么。书不看,椅子不坐。较之图书馆读者,更像检查库存的税务署调查员。大岛也捉摸不出这两人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他朝我使个眼色,略微耸了耸肩。极其审慎地说来,预感不大妙。
  到了中午,大岛在院子里吃饭,我替他坐在借阅台里边。
  “有件事想请教。”女性中的一个走来说道。个子高的。硬梆梆的声调,令人联想到忘在餐橱尽头的面包。
  “啊,什么事呢?”
  她皱起眉头,以俨然注视倾斜画框般的眼神看我的脸:“喂喂,你怕是高中生什么的吧?”
  “啊,是的。在这里实习。”我回答。
  “能把哪个多少懂事的人叫来?”
  我去院子叫大岛。他用咖啡缓缓冲下口里的食物,拍 去膝头掉的面包屑,这才起身走来。
  “您有什么要问的?”大岛热情地招呼。
  “实话告诉你,我们的组织是站在女性的立场,对日本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的设备、使用便利性、接待公平性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她说,“计划用一年时间实际跑遍各类设施,检查设备,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公开发表。许多女性参与此项活动。我们负责这一地区。”
  “如果您不介意,愿闻贵组织名称。”大岛说。
女性递出名片,大岛不动声色地仔细看罢,放在台面上,尔后抬起脸,漾出华丽的微笑凝视对方。那是极品级的微笑,足以使身心健全的女性不由得脸颊上飞起红霞,然而对方眉毛都一下不动。
  “那么,如果从结论说起,遗憾的是可以发现这座图书馆有若干问题点。”她说。
 “就是说,是从女性角度看来喽?”大岛问。
  “是的,是从女性角度看来。”她清了声嗓子,“想就此倾听一下经营管理者方面的高见,不知意下如何?”
  “经营管理者那样神乎其神的人物这里并不存在。如果本人可以的话,但请直言不讳。”
  “首先一点,这里没有女士专用卫生间。不错吧?”
  “一点不错。这座图书馆内没有女士专用卫生间,而是男女兼用。”
  “纵然是私立设施,既然是面向公共开放的图书馆,作为原则恐怕也应该将卫生间男女分开。不是么?”
  “作为原则。”大岛确认似地重复对方的话。
  “是的。男女兼用卫生间有各种各样的harassment。根据调查,大部分女性对于男女兼用卫生间切实地感到难于使用。这显然是对妇女利用者的neglect。”
  “neglect。”大岛现出一脸吃错什么苦物的表情。他不大中意这个词的发音。
  “有意忽视。”
  “有意忽视。”他又复述一遍,就这句话主语的阙如思索一番。
  “这点您是如何考虑的呢?”女性克制隐约透出焦躁。
  “您一眼即可看出,这是座非常小的图书馆。”大岛说,“遗憾的是不具有足以修建男女分用卫生间的空间。自不待言,卫生间男女分开再好不过。可是眼下利用者并未就此抱怨。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图书馆没有那么拥挤。如果二位想要追究男女单用卫生间问题,那么请去西雅图的波音公司提出超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卫生间问题如何?比之我们图书馆,超大型喷气式客机要宽大得多,拥挤得多。而据我所知,机舱内的卫生间一律男女兼用。”
  个子高的女性眯缝起眼睛注视大岛的脸庞。她一眯缝眼睛,两侧颧骨陡然水落石出,眼镜亦随之上蹿。
  “我们现在不是在此调查交通工具。干嘛风风火火地提起超大客机来?”
  “超大客机的卫生间为男女兼用和图书馆的卫生间为男女兼用,原则性地考虑起来,二者产生的问题岂不如出一辙?”
  “我们是在调查每个具体的公共设施的设备,并非来这里谈原则的。”
  大岛终究不失柔和的微笑:“是吗?我以为我们正在就原则加以探讨……”
  高个儿女性意识到自己似乎在哪里犯了错误,她脸颊略略泛红,但那不是大岛的性魅力所使然。她试图卷土重来。
  “总之这里不涉及超大客机问题,请不要端出不相干的东西制造混乱。”
  “明白了,飞机的事按下不表。”大岛说,“话题锁定在地面问题好了。”
  她瞪视大岛,呼一口气后继续下文:“另外想请教一点:作者分类倒是男女单列。”
  “是的,是那样的。编排索引的是我们的前任,不知何故,男女单列。本想重做一遍,但始终抽不出时间。”
  “我们不是要对此说三道四。”
  大岛轻轻摇头。
  “只是,在这座图书馆内,所有分类无不是男作者在女作者前面。”她说,“依我们的想法,这是有违男女平等原则、缺少公平性的举措。”
  大岛把名片拿在手里,又看一遍上面的字,放回台面。
  “曾我女士,”大岛 说,“学校点名的时候,曾我在田中之前而居关根之后①——对此您发过牢骚么?叫老师倒念过一次了么?罗马字母的G在自己F的后面你气恼  过么?书的68页尾随在自己的67页之后你闹过革命么?”
  “和那个是两码事。”她语声粗重起来,“你一直有意识地扰乱话题。”
  听得此言,在书架前继续做笔记的小个儿女性快步赶来。
  “有意识地扰乱话题。”大岛就像在字旁加点似地重复对方的话。
  “难道你能否认?”
  “red herring。”大岛说。
  姓曾我的女性微微张着嘴,不置一词。
  “英语中有red herring这一说法,意思是虽然妙趣横生,但距谈话主题略有偏离。红色的鲱鱼。至于这一说法何以产生,鄙人才疏学浅自是不知。”
  “鲱鱼也罢竹荚鱼也好,反正你是在扰乱话题。”
  “准确 说来,是analagy的置换。”大岛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雄辩术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斗智性的把戏在古代雅典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深受欣赏并广为应用。十分遗憾的是,在当时的雅典,‘市民’的定义中不包含女性……”
  “你存心挖苦我们么?”
  大岛摇头道:“听清楚,我想奉告二位的是:倘若有时间来这座小城的小型私立图书馆到处嗅来嗅去、在卫生间形态和借阅卡片上吹毛求疵,那么不如去做对保障全国妇女权益更有效的事情——那样的事情外面比比皆是。我们正在为使这座不起眼的图书馆发挥地区性作用而竭尽全力,为爱书的人士搜集提供优秀读物,并尽可能提供富有人情味儿的服务。您或许有所不知,这座图书馆在大正时期至昭和中期诗歌研究资料的收藏方面,纵令在全国也受到高度评价。当然不完善之处是有的,局限性是有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在尽心竭力。较之看我们做不到的,不如将目光投在我们做到的地方,这难道不才是所谓公正吗?”
  高个儿女性看矮个儿女性,矮个儿女性仰看高个儿女性。
  矮个儿女性这时开口了——第一次开口——声音尖利高亢:“归根结底,你口中的无非内容空洞的意在逃避责任的高谈阔论,无非以现实这个方便好用的字眼巧妙美化自己。若让 我说,你是个百分之百的男性性pathetic①的历史性例证。”
  “pathetic的历史性例证。”大岛以钦佩的语气加以复述。可以听出他对这一说法相当中意。
  “换言之,你是作为典型的歧视主体的男性性男性。”高个儿隐饰不住焦躁感。
  “男性性男性。”大岛依然鹦鹉学舌。
  矮个儿置之不理,兀自滔滔不绝:“你以社会既成事实和用以维持它的自以为是的男性逻辑为后盾将全体妇女性这一gender②变成二等国民,限制进而剥夺女性理应得到的权利。这与其说是有意为之,毋宁说是非自觉所使然。故而可以说更为罪孽深重。你们通过对他者痛楚的漠视来确保作为男性的既得权益,而且在这种不自觉性对女性对社会造成怎样的恶果面前佯装不见。卫生间问题和阅览卡问题当然不过是细部,然而没有细部就没有整体,只有从细部开始方能撕掉覆盖这个社会的非自觉性外衣。这便是我们的行动原则。”
  “同时也是所有有良知女性的共同感受。”高个儿面无表情地补充一句。
  “‘有良知女性当中难道有和我同样遭受精神折磨和我同样苟且求生的么?’”大岛说。
  两人沉默得一如并列的冰山。
  “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拉》。经典剧作。我反复看了好多遍。另外顺便说一句:gender一词说到底是表示语法上的性,表示肉体上的性我想还是用sex更为准确。这种场合用gender属于误用——就语言细部而言。”
  冰冷的沉默在持续。
  “总而言之,你所说的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大岛以温和的语调不容置疑地说,“我不是什么男性性男性pathetic的历史性例证。”
  “何以见得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敬请通俗易懂地予以指教。”矮个儿女性口气中带有挑战意味。
  “免去逻辑的偷梁换柱和知识的自我卖弄,我就通俗易懂地说好了。”大岛说。
  “洗耳恭听。”个儿高的说道。另一位略一点头,像是表示赞同。
  “第一,我不是男性。”大岛宣布。
  所有人瞠目结舌。我也屏住呼吸,瞥一眼旁边的大岛。
  “我是女的。”大岛说。
  “少开无聊的玩笑!”个子矮的女性呼出一口气说道。但感觉上那是必须有个人 说句什么那样的说法,并不理直气壮。
  大岛从粗棉布裤袋里掏出钱夹,拈出一枚塑料卡交给她。带相片的身份证,大概是看病用的。她看着卡上的字,蹙起眉头,递给个子高的女性。她也注视一番,略一迟疑,脸上浮现出递交凶签的表情递还大岛。
  “你也 想看?”大岛转向我说。
  我默默摇头。
  他把身份证收进钱夹,钱夹揣进裤袋,之后双手拄着台面说:“如二位所见,无论从生物学上说还是从户籍上说,我都不折不扣是女性。因此你的说法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我不可能是你所定义的作为典型的歧视主体的男性性男性。”
  “可是……”个子高的女性想要说什么,但接不上词。个子矮的双唇闭成一条线,右手指拽着衣领。
  “身体结构诚然是女性,但我的意识则彻头彻尾是男性。”大岛继续道,“精神上我是作为一个男性活着的,所以嘛,你所说的作为历史性例证未必不对。我或许是个铁杆歧视主义者。只是,虽说我是这样一副打扮,但并不是同性恋者。以性嗜好来说,我喜欢男性。就是说,我尽管是女性,但不是变性人。 阴道一次也没用过,性行为通过肛门进行。 阴蒂有感觉, 乳头几乎无动于衷,月经也没有。那么,我到底歧视谁呢?哪位给我以指教?”
  剩下的我们三人再次缄口不语。有谁低声咳嗽,声音不合时宜地在房间里回荡。挂钟发出平日所没有的大大的干巴巴的声响。
  “对不起,正在吃午饭。”大岛莞尔笑道,“在吃金枪鱼三明治。吃到一半给叫来了。放久了,说不定会被附近的猫吃掉。这一带猫为数不少。因为海岸松树林里有很多人扔猫仔。如果可以,我想回去接着用餐。失陪了,诸位请慢慢休息。这座图书馆对所有市民开放。只要遵守馆内规定,不妨碍其他读者,做什么悉听尊便。想看什么看个够就是。你们的报告书随你们写什么。我想无论怎么写,我们都不会介意的。我们过去没接受来自任何方面的补贴和指令,全凭自己的想法开展工作,以后也打算如此继续下去。”
  大岛走后,这对女性面面相觑,继而觑我的脸。估计把我看成了大岛的恋人。我一言不发,闷头整理借阅卡。两人在书架那里低声商量什么,随即收拾东西回去了。她们的脸色十分僵冷,在借阅台我递给小背囊时也没说声谢谢。
  不久,吃完饭的大岛折回,给我两根金枪鱼菠菜卷。这东西的主体类似绿色的玉米饼,夹有蔬菜和金枪鱼,浇着白色调味酱。我当午饭吃着,又烧开水喝嘉顿袋泡茶。
  “刚才我说的都是实话。”我吃完午饭回来时大岛说道。
  “上次你说自己是特殊人就是这个意思?”我问。
  “非我自吹,在她俩听来,我的说法决无夸张意味。”
  我默默点头。
  大岛笑道:“从性别上说我无疑是女性,但 乳房几乎大不起来,月经也一次都没有。但没有鸡鸡,没有睾丸,没有胡须,总之什么也没有。若说利落倒也利落。想必你不理解是怎么一种感觉。”
  “想必。”
  “有时我自己都全然不能理解:我到底算是什么呢?你说,我到底算什么呢?”
  我摇头:“嗳,大岛,那么说,就连我也不晓得自己是什么。”
  “identity的古典式摸索。”
  我点头。
  “但至少你有带把的那个物件,而我没有。”
  “不管你大岛是什么, 我都喜欢。”我生来还是第一次对别人说出这样的话,脸上有些发烧。
  “谢谢。”说着,大岛把手轻轻放在我肩上。“我确实有点儿特别,但基本上和大家是同样的人。这点希望你明白。我不是什么妖怪,是普通人,和大家同样感觉、同样行动。然而就这一点点不同,有时让我觉得如坠无底深渊。当然,想来这东西也是奈何不得的。”
  他拿起台面上又长又尖的铅笔看着。看上去铅笔仿佛是他身体的延长。
  “本来我就想把这个尽早找机会如实讲给你来着。较之从别的什么人嘴里听来,不如我亲口告诉你。所以今天算是个好机会。是这样的。倒是难说心情有多愉快。”
  我点头。
  “我就是你眼前的这样一个人,因此在各种场合各种意义上受人歧视。”大岛说,“受歧视是怎么一回事,它给人带来多深的伤害——只有受歧视的人才明白。痛苦这东西是个别性质的,其后有个别伤口留下。所以在追求公平和公正这点上,我想我不次于任何人。只是,更让我厌倦的,是缺乏想象力的那类人,即T·S·艾略特说的‘空虚的人们’。他们以稻草填充缺乏想象力的部位填充空虚的部位,而自己又浑然不觉地在地面上走来窜去,并企图将那种麻木感通过罗列空洞的言辞强加于人。说痛快点儿,就是刚才 来的两个人那样的人。”
  他叹息一声,在指间转动长铅笔。
  “变性人也好,同性恋者也好,男性至上主义者也好,女权主义者也好,法西斯猪也好,共产主义者也好,克利什那也好,是什么都无所谓。无论打什么旗号,都与我毫不相干。我无法忍受的是那些空虚的家伙。面对那些人,我实在忍无可忍,以致不该出口的话脱口而出。就刚才的情况来说,本来可以适当应付一下打发走了事,或者找佐伯下来由她处理,她肯定笑吟吟对答如流。然而我做不到,不该说的要说,不该做的要做,无法自我控制。这是我的弱点。明白这为什么成为弱点?”
  “如果一一搭理想象力不够的人,身体再多也不够用。是这样的?”我说。
  “正确。”说着,大岛用铅笔带橡皮的那头轻轻顶在太阳穴上,“确实如此。不过么,田村卡夫卡君,有一点你最好记住:归根结底,杀害佐伯青梅竹马恋人的也是那帮家伙。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这种个别判断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事后不是不可以纠正。只要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却同寄生虫无异,它们改变赖以寄生的主体、改变自身形状而无限繁衍下去。这里没有获救希望。作为我,不愿意让那类东西进入这里。”
  大岛用铅笔尖指着书架。当然他是就整个图书馆而言。“我不能对那类东西随便一笑置之。”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Youtube很好很强大

  看一个佳视版《神雕侠侣》。佳视是白垩纪的事了吧,当年听说罗乐林演杨过,很胸闷。如今看些片段,竟发现古早的香港武侠电视还是拍得比较有准头的。比如说,少年杨过难得的眉清目秀(注意啊,其余很多版本里,包括刘德华的那个版本,少年杨过全都是猪头!)。罗乐林似乎演得很像个样子,而且不是刑四文国泰那样的死鱼眼形貌可憎;米雪的黄蓉一看就是好的,沉静练达;还看见了很年轻的秦沛,以及很年轻很年轻的嘟嘟姐,演公孙绿萼。
  只是……看到这个苹果脸圆嘟嘟的小龙女,就无法了。还有那首歌,神雕侠侣,千秋万世推举,就很扯。






  接下去贴两个我比较喜欢的。如果听到这个人的声音,这一首歌,再看到这个画面又不明其意的话,那么,你一定不是我们的人。06神雕在香港播出的时候,预告片里旁白说,xx台xx日起每晚xx点,【情义永坚持】。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么,嘿嘿。

  以上为八卦鉴定贴。











Tuesday, January 15, 2008

便看到去年写到一半的某篇草稿-.-|

  前些日子在火车上翻完了早就买来的《奇鸟行状录》,每次读到绵谷 升出场,也跟主角一样攥紧拳头期望那致命一击。村上春树的很多书,我以为都是在讲同一件事:强势实体——或为国家、或为社会、或为集体等等——对个人的伤害。生活在巨大的利维坦中,我们不免每天每天被它伤害,但不用小题大做——有些伤害是应受的,程度无异于器物的自然磨损;而另一些,则是由于绵谷 升这样的恶势力的篡夺所造成的。毫无疑问,绵谷 升其实是一个外观华丽、设置高级的bullshit generator,同样的例子还有《寻羊冒险记》的“先生”,《挪威的森林》里那个说谎的13岁女孩,《海边的卡夫卡》里田村卡夫卡的父亲。文学的责任是唤醒人们对自身与这个强大实体的认识,以防止恶的扩散以及不必要的侵害。
  后来,写到这里我觉得思路混乱,不知所云,就变成【草稿】了。

Monday, January 14, 2008

殷正洋——迴旋曲

  原来好听的歌,都是下不到mp3的歌。殷正洋的样子很正,中山装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粒纽扣,露出一个雪白的衬衫领子,好像民国时代的照片里那些端正英武的男人,像什么蒋公中正啦张灵甫将军啦(btw,其实我觉得张学良就很土很不帅,很没有腔调),穿中山装,穿长衫,比西装更有腔调。现代人的照片,就不再有这种神韵了。我一直纳闷,究竟是摄影技术退化,还是……国人的形象王小二过年了。后来转念一想,觉得洋人也存在这个问题,便不解了。Those good old times...听歌吧。





Sunday, January 13, 2008

祝cute guy生日快乐兼论少年情事江湖无常

  今天是我一个朋友的25周岁生日。他说我见过真人的最好看的一个男小孩,至今我都记得他九年前穿学生装那严肃安静的样子。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唯一的yy对象。
  一般来说,成长是一个yy日渐破灭的过程。因为我们后来发现,曾经以为的华丽的未来从未来过,而那些曾经年少幼稚地yy了无数日夜的人,亦不过血肉之躯,不是我们供奉的金漆神像。
  然而,我想到这个人,心里仍然觉得很快活。看到他老实地在space里贴出全名、生日、职业、地址和手机号码,却没有任何其余的修饰,心想真是低调得不行啊。像这样的男孩子,成长在教养良好的中产家庭,有儒雅的牙科教授爸爸和美丽的妈妈,去了很好的大学里念工程,热爱运动,是球队主力……总让我联想到《血疑》里的三浦友和,他代表一种几乎过时的醇正、干净与阳光。同学们,华丽而低调真的是杀得死人的。
  以上是少年情事。

  后来我经历的几段感情,或青涩或不青涩的,都不是安然无疾而终的。很多bullshit事,很多莫名其妙,最后不是我伤了人,就是人伤了我。提起来,总是如鲠在喉。我show单身戒的时候就跟Yier打趣说,I'm engaged to singlehood. 谈起感情,我跟她都总要说:很难。
  以上是江湖无常。

  惟有想起这个现在已经成为工程师的男小孩时,我是轻松愉快的。回到16岁,新虹桥俱乐部,橘色灯光,我右手右手边穿立领制服的英俊少年。那时的感情虽然无厘头,却真的不涉及追求占有,更无关婚嫁厮守,携手供楼——便真的看看他就好了,现在想来,这样的感情,是很好很强大的。
  我想起在延安中学的时候,从浴室洗完澡走长长的路回寝室,端个脸盆,拖鞋踢踏踢踏,活脱一个年轻的纺织女工。虽然傻,但那种未经伤害和磨损的岁月真的是很好的。
  Dear Koichi, Happy Birthday!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刻舟求剑

  其实我是可以想得清楚的。感情,各种感情,有时候只是天时地利和心情交迭在一起的因缘际会。没有什么道理,也但愿它没有什么道理,在任何逻辑和法则都触及不到的深处。因此,不应有怨尤。
  但是,还是会非常难过。逝水流年,是不是说生命中有太多事,都从指尖这样流过去了。刻舟求剑这个故事,真是既诙谐又使人怅怅。

  真的很难过。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忘了我是谁

  其实,歌和诗词、舞蹈等等这些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郁积的情绪的替换表达。
  那些腔调啊文艺啊个性啊原则啊,怎么通统抵不过刹那心动如斯呢。

Wednesday, January 9, 2008

背景音乐——《江湖上》

  其实我本来想贴的是杨弦的另一首歌——《岁月》,在2005台湾的【民歌嘉年华会——永远的未央歌】里,《岁月》是序曲。那旋律,那意境,我就不说了。谁能从上班族蜿蜒的车队跨越到恒河旧墟的历史,又如此娓娓道来。可是这么好听的歌,网络上竟然是找不到mp3下载的orz
  《江湖上》是余光中的词,杨弦的曲。注意里面那句: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音乐。
  
  《岁月》的歌词大约是这样,贴个youtube的链接,谁有兴趣去看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9Teu9YImQQU  

每天一早便开车加入上班族长长蜿蜒的车队
  一样的风景 一样的拥挤 一样的忙碌 一样的寂寞
  不停的工作 不停的计划 经历希望欲望健忘和淡忘
  数着岁月 数着白发 数着青春 岁月的流逝

  盼望着有一天我能离去 去跋涉遥远的高原和大漠
  朝着普陀 听那海潮和梵音
  走回家乡 梦回童年 走回家乡 梦回童年

  从小到大立下许多志向 多少披星戴月的夜车路
  多少考试 多少窄门 多少遥远的异乡路
  爱情来又去 空留回忆 亲朋难相聚 多少生别离
  多少烦恼 多少牵挂 此心何时 才能歇息

  幻想着有一天我已离去 去寻找恒河旧墟的历史
  在那雪山和荒原里沉思
  从哪里来 往何处去 从哪里来 往何处去

Sunday, January 6, 2008

闪亮的日子

  早些年,在我最喜欢的那本《神雕侠侣》里,教我深深感怀的是重逢时小龙女一句: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温柔缱绻,十六年岁月一笔勾销。而如今再回想,脑海里跳出的却是另一段文字:
……在潭边走了一圈,见到一棵大树上有人用刀尖刻了两行字道:”一灯、药师、伯通、 瑛姑、蓉、英、无双至此觅杨过不遇,怅怅而回。”
  杨过心中感激,道:“他们终是没忘记我。”小龙女道:“谁也不会忘记你的。”
  这是一段能使我心潮澎湃,悠然神往的文字。而最懂得杨过的人,是小龙女无疑。

  有时候不经被告知,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自己浑浑噩噩的存在,其实对别人有多大的影响。即使这种存在,不地道不积极不迎合主流甚至有欠责任与担当。可是我知道,所有的怀疑与不平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内心的思想和抗争是有价值的。2007年于我是个shit year,最shit的部分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处境,而是,在日复一日的为生活忧虑里,我渐渐沉沦而麻木。好彩在年末的时候,我见到一个朋友,而我从她这里看到希望。
  有些人并没有真正走进过你的生活,从未事无巨细互相知悉,可是她在那里,她是那个样子,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她在那里,对你的鼓舞,有时候真的无法计算。
  如果对于别人,我也会有这样的意义,那么这样的人生,已经足够美好。

  以上文字固然煽情,尚不及我此刻的心情煽情。背景音乐是我提过的《闪亮的日子》,也许不是你的type,我仍想算作是送给你。未来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客观条件有限,而我生性懒散,"hopefully",我会一样一样想清楚去做。

  谁也不会忘记你的。

另:

  【亲爱的王子夜同学,引用一下你的心水歌,是因为我实在也很喜欢。】

Thursday, January 3, 2008

我哀怨啊我哀怨~~~~

  好像山一样高好像海一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