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还是觉得《颐和园》苍白无力疯疯癫癫,我也记得了那句“我只是想生活得强烈一些”。家传的低调与爱清静并不妨碍我热爱那些极致的情绪,那些热烈的奔放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东西。中午的时候抽空跟张江芯片女ziye同学聊了一下“生活得强烈”的问题,虽然她是典型白羊我是典型水瓶,在这点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很多人心底都会有一种热望,期待在某时某地被瞬间击中,然后张开双臂去大街上捕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好吧这句已经用滥了。
李安那些罗嗦而低回之致的电影中,唯有一部《卧虎藏龙》是我心水。我也情愿看到玉娇龙一个人的江湖,她年轻无辜的神情,她热烈的爱与决绝的离去。在我心里,这是一种强烈生活的典范。
旧日剧《因爱之名》里那段核心三角关系,在我眼里根本构不成稳固的三角——我几乎是第一秒钟投入时男的怀抱。哦~长发飘飘的时男,不务正业的浪荡子时男,去南非挖金子寄回来照片说生活很充实很快活的时男。而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健吾,梦想成为政治家的健吾……No. 那不是可以生活得强烈的人。
有时候,这种强烈表现为绕指温柔。好像电影里Linda谈起Gia,她说Gia像一只小宠物狗,整天嚷着爱我爱我爱我,然后Linda顿了一顿,她说:and I did, I did right away. 这太强烈啦!打通任督二脉,怕也不过如此。于是我找无数人念叨了这段桥。
说到底,我们还是不愿被生活淡化和稀释的那些人。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跟年龄阅历成熟度无关。但这些强烈的生活,强烈的人与事,总难免要拿代价去换。
P.S. 这个主题我说不明白,太多是个人的体验。何况脑子里塞满了拉丁字母串,思路都被堵住了。便这样吧。
9 comments:
便是丰盛而浓烈的生活即使是幻觉么?
主席你说的这个像磕药的...
强烈让人有存在感。
我强烈地喝着椰奶。
魚老師不亂用【得地的】,我很欣賞。雖然。。。聽說現在小學語文教育把這三個字的區別取消了。
那麼現在便有「強大」和「強烈」的區別麼?「強烈」比「強大」復雜多了。一會兒是「刺激」、有痕跡,一會兒是「自我的決定」,一會兒是「帥」,一會兒又是叫人融化的「殺手」,最後還是与世俗生活抗爭的人。看來樹老師的這幾天imagination又run wild啦,要是不堵住那還得了。anyway,這篇散文也很強烈。PS: have you got over Linda yet?PSS: 魚老師語文不會比你差的。不過這個是否應該算語法?這樣的話我也不會比你差的,哈哈~
fuck you!
你死到哪里去了也不来管管我。。。亏我还指望跟你建立些伟大的友谊之类的
我现在run wild了,非常wild!
~~~~~~~~~~~~~~>.<~~~~~~~~~~~~~~~~~~~~~~~~
P.S. i'm drown in Linda!!!!!!!!!!!!!! mourning for the love i eventually lost, you know what i mean
靠,對於強烈的文章我一般是怔住,不敢多說話的,所以等到現在了。另外麼你也知道的。「Gia」確實是強大,我是哭了好多次。啊啊啊!這種電影很救人,也很害人。
其实只是把“的”和“地”的区别取消了,“得”还是不能混用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