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电影同作为故事的载体,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花桥荣记》的改编电影怎么看来都四平八稳,不过不失,却始终觉得少了韵味。文字背后是有着无穷张力的,即使娓娓道来波澜不惊,意思也见深沉。至于电影,将满幅的画布展现于人眼前,想象的空间却被压缩了,要求反而更高。
郑裕玲早年主演过港版的《谪仙记》,与谢晋导演《最后的贵族》出自同一本原著。但港剧是这样:无论演出哪里的故事,都是粤曲的腔调。这次的米粉店老板娘仍是这样,似乎也不是演员个人演技的问题,镜头一转回叙她年轻鲜妍时——那种好看,跟桂林的山明水秀,绝对无关。
周迅当然要好上很多。罗家小姐在原著里是虚写的人物,她代表着无从着落的青春与乡愁。我以为电影的着墨可以更淡些,不需要在失散处痛哭的戏,只一帧旧照便已足够。
卢先生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里都写着他的家世与教养,纵然白了少年头,仍能看出当年体面的长相。怎么就成了电影里那个忸怩木讷的后生,讲一口拗不正的台湾国语,最不能忍的是,还gay气十足!
顾宝明则等于是一种品质的保证——有他加入的戏,总还是可看的。
因为听说谢衍导演去世的消息,查他的资料才知道原来有过这样一部电影。怎么说呢,先小说而后电影,对电影不免是苛刻的。《最后的贵族》里的潘虹被我挑剔了许久,末了听说本来的人选是林青霞,才感到有些舒心。
其实我已经用想象给这些人物定下了规格:李彤、朱青、金大班、尹雪艳……与之有偏差的我总是不满意。所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后生晚辈来说,也只是臆想与幻觉。
郑裕玲早年主演过港版的《谪仙记》,与谢晋导演《最后的贵族》出自同一本原著。但港剧是这样:无论演出哪里的故事,都是粤曲的腔调。这次的米粉店老板娘仍是这样,似乎也不是演员个人演技的问题,镜头一转回叙她年轻鲜妍时——那种好看,跟桂林的山明水秀,绝对无关。
周迅当然要好上很多。罗家小姐在原著里是虚写的人物,她代表着无从着落的青春与乡愁。我以为电影的着墨可以更淡些,不需要在失散处痛哭的戏,只一帧旧照便已足够。
卢先生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里都写着他的家世与教养,纵然白了少年头,仍能看出当年体面的长相。怎么就成了电影里那个忸怩木讷的后生,讲一口拗不正的台湾国语,最不能忍的是,还gay气十足!
顾宝明则等于是一种品质的保证——有他加入的戏,总还是可看的。
因为听说谢衍导演去世的消息,查他的资料才知道原来有过这样一部电影。怎么说呢,先小说而后电影,对电影不免是苛刻的。《最后的贵族》里的潘虹被我挑剔了许久,末了听说本来的人选是林青霞,才感到有些舒心。
其实我已经用想象给这些人物定下了规格:李彤、朱青、金大班、尹雪艳……与之有偏差的我总是不满意。所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后生晚辈来说,也只是臆想与幻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