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岛出来,骑到台东捷安特还了车。原本是计划由台9公路途径几个小镇骑回花莲的,奈何被牛山惊吓得不轻(据说台9没那么具挑战性),就放弃那段行程逃回台北吹空调了。在花莲站下车去还了头盔(因为头盔不能异地还),祖籍安徽的小哥看到我很兴奋:啊,你真的做到了?好棒!但我总的来说,就感到自己很挫……
不过经历这回事,怎么说呢?"Been there, done that"在我看来,也是人生了不得的成就。毕竟最后谁也不会记得我们,所拥有者,也不过是一个been there, done that的现在/过去完成时。
剩下的台北只随手按了几张:
 |
台北猫 |
 |
国家剧院? |
 |
中正纪念堂 |
当年我第一次来台湾,拟给游记的题目是一首老歌歌词:《故国已在望,不过是错觉》(然而我并没有写)。诚实地说,我爱的台湾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所谓“高级外省人”的台湾。字正腔圆、又有一份区别于大陆普通话的文雅的国府国语,温良恭俭让的、像我外祖父母那样的老式中国人,再有就是滚石流行歌歌词里那属于东方人的温柔、低回与沧桑。而真实的台湾则更朴实、敦厚与乡土,是台湾人自己的台湾。很明显,我少时在大陆所能接触到的台湾,是一个失败的右翼政权在岛上做的自由中国之梦。一想到我也跟着一起做过这梦,对台湾人民不免有点罪恶感。
所以在台湾旅行,都会区也不过是上海,“故乡原风景”的那部分我又实在不感冒,感觉自然不如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香港那样好。但是这样方方面面的、既传统又现代、既前卫又乡土的圆型的台湾,可能是许多东亚社会可以借鉴的一个楷模。如今,我可以换一种方式和角度继续爱台湾。
最后几天在台北瞎逛,偶尔走过长安东路或南京西路,自然想起来一首滚石旧歌。回酒店之后就这么样写了明信片。可惜我有些明信片是寄给洋人同事的,他们自然不明就里。我的英文手写不堪入目,每每只能写中文给他们以挽尊……后来我把底下这张发了朋友圈,sj微信里问我还有没有,我说空白的有,她又追问那有你字迹的呢,我没好气地说没台湾邮戳有什么意思。其实我还是巴甫洛夫的狗,但是肉已经不是她那块肉了。台湾篇完结。
 |
《双城故事》——给台湾的最佳情书 |
 |
平安抵达 |
临时想起来更新一段最终章!我拖着行李箱等班车去机场时,同站又遇到一位爱聊天的台湾阿姨上前搭讪我。我一口字正腔圆普通话“对不起,我不会台语”,阿姨都没看出来我是陆客(大概我跟她说了回美国,又被当作华侨),开始跟我吐槽外籍配偶(重点是陆配)如何不安于室还虐待老人。为了避免尴尬,我立马开始掩饰口音……阿姨提起李登辉,怒骂“这个老贼”,提起柯文哲,表示幸亏他来当市长不做医生了,否则他神经兮兮会把病人医死啊!简直太好笑了。最后,阿姨等的车到了,一边赶去车门一边对我说:小姐,后会有期啊!嗯, 后会有期。
2 comments:
我覺得你的字很好看,可惜不知道是內地郵政不靠譜,還是厄瓜多爾郵政不靠譜,總之我沒收到明信片~
再次確認跟你去的不是同一個台灣,中正紀念堂、國家劇院都沒有去!
我觉得可能是我的锅。。。我的字很花很难认。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