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归元寺在汉阳离古琴台不远的地方,打车5块钱(武汉的出租车起步费3块,但是由于计算方法不一样,似乎也并不便宜)。一下车就有中年女人冲上来诓我买香,无视。归元寺也就是个……寺庙,有香客有游客。基督宗教最是忌讳拜偶像,认为那都是邪物。人不能也不可能用可朽坏的世间物来描摹不可朽坏的神。我虽然离开了教会,仍然十分赞同这点。再就是我虽然相信宗教有其不可思议的智慧,却不爱那些人造出来的繁文缛节规矩教条。因此佛像我是不拜的。
这是黎元洪的题字。黎元洪是我外公的黄陂老乡,所以叫黎黄陂,在武汉境内的名胜题过一些字,凭良心说这个字就一般吧。
归元寺里最著名的是五百罗汉像,造型各异。我绕一圈看了一下,有很多某某尊者的金漆神像,有金刚怒目也有菩萨低眉。必须承认我对造偶像这件事是不以为然的。那些巨大的观音像释迦牟尼像其实很难让人无视,置身其中不能不生出一种敬畏。但是需要专门在世人面前造出这样一种震慑力来,我觉得本质上很难说是善的。或许是世人曲解了神佛呢?
走出寺庙的时候,跟在静安寺附近一样,被中年妇人亲热地牵起手腕要看相,拒之。
此地空余黄鹤楼
在归元寺搭401旅游线回到武昌的黄鹤楼,又过一遍长江大桥。武珞路的另一条连着武汉大学的珞珈山,是城市的主干道,非常宽阔漂亮。然而那是现代城市的样子,高楼林立,山德士上校与m记的招牌随处可见。略差一些的地段则有许多破落的小店与旅社,店门口也会坐着一些灰头土脸为生活忧愁的人。城市之间的雷同也是我不爱旅行的一个原因。
我在车上想起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要说的是离愁与无奈,心有所感,不是要说这楼多好多妙的。
这是正门看过去,“三楚一楼”,很大的气派:
这是黄鹤楼的鹤:
进去看了一下各个朝代的黄鹤楼模型,原来黄鹤楼是个经常旧瓶装新酒的概念,唐宋元明清皆经历重建,现代的亦是,并且我们已经把代表工业文明的电梯造进了黄鹤楼。图为很不精致的“钩心斗角”与电梯收费标志:
登上最高一层看到的长江:
传说中拍摄黄鹤楼最好的视角:
反过来看入口,“江山入画”:
很可惜那些如诗如画的景象只存在于描述与回忆中,作为景点的黄鹤楼余下的是一个试图模仿古典的躯壳。多少人在这里做过诗,也都随着黄鹤一去不回了。
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