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3, 2023

Belgium, 2023

        公费旅游就没啥好说的。四天三夜晨昏颠倒,又遭遇欧陆的恶劣天气以及法国人罢工(这倒也不算什么遭遇,毕竟他们一年起码得要罢工一个季度吧……),此次比利时之行除冒险值拉满以外也无甚亮点。回来之后赶忙更新游埠常用打包清单——常用药倒在其次,洗鼻盐与洗鼻壶断不可忘,要紧要紧。鼻(窦)炎发作起来可真是生不如死。
  一周内往返北美欧陆,飞去戴高乐又搭巴士和火车来往布鲁塞尔,连番折腾之下一件东西也没丢,已经很厉害了(突然没关系bot上身……)。而我直到回来上网搜索,才整明白布鲁塞尔在法语区,也够好笑的——管它法语德语荷兰语,我横竖是一个字都听不懂。唯一肯跟我说英语的是一位乞丐,在听我说身上一个欧都没有之后失望地走开了……
  其实我早在上次的欧陆之行经已发觉,欧洲果然是北美的大表哥二表哥。一路跑下来,欧美无论在建筑风格、吃食习惯、生活与沟通方式上都一脉相承。欧陆国家虽与英国有些许不同,但大体样式也差不离。无怪欧洲最好玩的还是捷克、波兰这些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究竟情调上有着微妙的不同。
  所以布鲁塞尔就感觉是——另一个慕尼黑,而Bruges则感觉是——just another明信片小镇。但一场来到,即便是凄风苦雨我也坐火车去了次Bruges,摄下照片若干。




        最后,戴高乐机场真是天坑般的存在。出关、安检效率之低,规定之严苛(竟然被没收了一把旅行餐刀),无不令人发指。又及,我在美国虽为异乡人(but not in a bad way),但每次游埠返美,在亚特兰大下机即感轻松,因为一切重又变得熟悉而可预期,此次被戴高乐traumatize之后尤甚。难道不知不觉间,这里竟成了第二故乡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