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5, 2011

随便说豆瓣

      我对什么电影感兴趣的时候会去豆瓣查资料,而逐渐发觉如今这不是个好的选择。最当初的豆瓣和最当初的网络一样,没有那么多的喧闹吵嚷,人们有礼而自持。我给zy留言说,豆瓣上太多满口粗话自以为有趣的人了。她回说,绝对的,这世界上就不能有点美好的东西么。热门影片下哪些推荐数最多的影评,往往是靠说俏皮话而受大众喜欢的文章。它们或许很痛快很泄愤,但除此之外毫无价值。我不认同把取悦受众作为写作的首要目的,因为取悦的成分太重,就鲜见真诚。那些开始在影评中使用俗言俗语的,或许只是想把自己和那些拿腔拿调的专业影评人区别开来,给豆瓣带来一丝清新。可是当粗俗和拿腔拿调一样被作为快速消费品打包出售,他们又回到这个怪圈里。
      网络上的言论和争吵往往能反映一些很微妙的心理,例如,把热映大片批判为一文不值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心态。很自然的,批评一部作品能使自己(在表面上)显得格调更高,而赞扬它难以有此功效。这么说虽然有阴谋论嫌疑,却也符合人性。上次读到有好事者在豆瓣上创建了一部子虚乌有的影片,并装饰以各种文艺元素(欧洲电影,奇怪的片名,解构主义,etc.),结果竟有上千人表示曾经看过这部电影,有的更写出煞有介事的影评。人类的虚荣心还真不可思议。
      我不是天性质朴的人,当然也有过虚荣心强烈的少年岁月。如今看来,这仍是内心不强大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足够爱自己、接受自己,就不会以刻意的、虚假的自我来博取外界的认同。
      我总是觉得,类似于豆瓣这样的平台,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微妙而卑微的心理。而这种刻意与虚荣,进而扭曲了影评的意义和所传达的讯息。

      我顺便想到的问题是这个跟民族性格、文化之间的关系。西瓦多教授上次做关于求职的presentation,告诉学生说不要怕说I don't know,真是实诚的西方人作风。这样的事,天朝闻所未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