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2, 2013

少年派——我的震撼与狐疑

  《少年派》又是讲吃人。
  也有人争论中年派讲的故事里哪个是真的,我觉得是没什么必要——反正两个都是原著作者虚构的……既然观众执着于要在两个虚构故事里选一个更可信的,那就在某种程度上放过了虚实之争。香蕉或不能浮在水面上,但17岁少年随木筏漂流227天而获救的故事比这可信很多?
  这里牵出的是客观事实与主观感知的问题,说的大一些就牵涉到唯物还是唯心。我承认我当时给五星不排除作为李安脑残粉的效应。现在想来,直到片尾图穷匕见之前,我都觉得是在看一场华丽的马戏……偏偏我对视觉效果啊3D啊这些很冷感,所以大喵君理查德派克才是我的兴趣点(大喵君的一颦一笑也太像我家的喵星人啦)。大喵君头也不回地归隐山林之时,我完全是想到我养过的喵星人们总有一天要猫老归山,就伤感死了……
  因为之前没被剧透,结尾给我极强的震撼。斑马鬣狗什么的都还好,母猩猩被咬死的时候是分明感觉到派的哀恸,然而老虎呢?原著里主人公说他很庆幸在最危难的时刻与他相伴的是这样一头匀称漂亮、威风凛凛的猛兽,不是其余样貌猥琐的兽类……老虎即是派的自我认同,他在与这种野性搏斗之时,同时也是尊重钦佩它的,他并不嫌恶它。在电影里,从舱底窜出的老虎如武侠小说里的草莽好汉,狠狠教训了恶人。这好汉虽非善类,也杀人越货,却也有些金刚怒目的酣畅与威严。派面对的自己是一个这样的形象,他要修炼、要驯化它——若是鬣狗,倒也不必驯化,直接砍杀了便是——让我想到一灯在《神雕侠侣》里点化慈恩。这种人与自身的互动与探索,我觉得很动人。

  这样一来,吃人的背景倒是淡化了。在如此恶劣的非人情景下,不要说拿厨子腌肉吃,哪怕是拿母亲的尸体,旁人都没有任何立场去评断。电影里的派在讲到这一段的极其不忍,他哽咽流泪,几乎讲不下去。
  真正让我不舒服的是书里的派——他以一种冷静偏执的态度回避那第二个故事。我或许缺乏悲悯心,一个失去一切、在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中存活的少年,应该容许他有如此的偏执。他用他的那套逻辑不依不挠地和日本人绕,试图说服他们客观事实并没那么重要——这两个故事有同样的起因与结果,我都是遇了难死光了亲人,我所以为我亲历的事情,何必要与客观世界的标准与定理符合?电影里派也说了这话,所谓这本书能使人相信上帝,意思是信不信不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这只是个个人选择。也许在227天的颠沛流离中,正是马戏团的故事支撑着派的生命。
  派的坚持让我不舒服的地方在于,他忽略了客观世界里的他人。水手、厨子和母亲可以全数上过救生艇,也可以是水手厨子、厨子母亲、厨子个人等等排列组合;又或者艇上真就是个小小动物园。究竟是厨子杀了水手,水手杀了厨子,或根本是派杀了母亲,根本无从得知,因为派是唯一的幸存者。派的故事可以不止两个版本,既然他专注于他的感知世界,那故事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但这只是派的世界。如果母亲被厨子杀了,那为什么她在另一版本的故事里可以不明不白地消失呢?把关于她的片段抹去是对死者的尊重么?如果厨子被派杀了,那起码该让他在故事里被杀,也是偿他的尊严。用句大俗套的话来说,坏人也有父母妻儿。因为派的存在和作为,世上有另一人的轨迹被完全改变了(虽然少年派是个排骨精还不够塞牙缝,但厨子若杀了他也有机会存活,因为他显然更谙料理一道),而派冷静而坚持地说,因为客观事实不重要,这些都“可以”没发生过。是,厨子是罪有应得的,他或许先后害死了水手和母亲,派或许只是出于自卫……以当时的环境论他不负道德责任,更不至于被起诉。但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让我满腹狐疑。这样的自我与执拗,跟我们平常了解的变态杀人狂的心理,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与李安电影里那个坚忍善良的少年派相比,原著里的派给我一种亦佛亦魔的感觉。我是不是想多了呀……

Sunday, July 7, 2013

《银狐》是部烂尾的戏

  ATV《银狐》。
  总的来说,当宋学礼父子火并挂掉之后,《银狐》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银狐》固然是片头就气场强劲(小时候一直念叨“是是非非——不离不弃——醉生梦死——再生天地”来着),制作上诚意十足(开篇直接到东北取景,伍咏薇逃难当真素颜!),终究没记忆中好看。大概是看一群广东人扮上海移民终归不接地气。这一干人走难到香港都瞬间找到归属感,不奇怪么?李香琴固然是假模假样嫌弃了一番香港,然而还有谁比她更有南粤风?到后来的《戏王之王》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是香港人扮上一代香港人,一下子就妥帖了。
  黄日华演奸角算是突破,但我始终觉得贵气不足,说段绍祥是十六铺做苦力白手兴家的上海大亨倒有说服力,然而看他家庭该是世家子弟。当年忠黄奸苗的时代,黄华都是演什么蒙古苦孩子或江湖草莽,小王爷的角色一律是留给苗侨伟的。
  倒是方刚的宋学礼,贝雷帽骑马裤一上身,阴险中竟也生出一份倜傥风度来。江华的宋泽元更是风骚到不行。宋氏一家人的角色构建都出奇的好——吕颂贤虽然又是无趣的白莲花一朵,但也要允许这样单纯良善的富家子弟存在;宋巧元生得不美,却有富家女适度的高傲与任性,她高傲在不屑于讨好父亲或社会,任性在坚持自己的为人原则,所以哪一样都不讨人厌(结果莫名其妙地挂掉了……);鲍起静的宋太太则简直是大婆楷模,她的目标一直明确——老公玩小明星讨小老婆都是无所谓的,如果需要的话自己的胞妹也可以奉上(所以就是顾曼璐),反正她大太太的地位和物质利益不能动摇——这一笔,好真实。甚至是梁惜梅,段绍祥当时哪怕能置起一间带洗手间的小屋子,她也不至于回宋家。白羚就能捱这种苦么?她好在有个精明老辣的妈,一路都没吃什么苦。梁惜梅就是宋太太的年轻时代,若没有段绍祥过来勾引,她大概会悟出红颜未老恩先断的道理,变得务实起来。除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惜梅真没做错什么,段绍祥对她是丧心病狂的。
  宋学礼父子为颜如玉反目,被两人演得颇有说服力。宋学礼虽然够狠辣,但美女当前从来是一副急色鬼的模样,一点腔调也没有的,活该他死在女人上。宋泽元除了跟着老爹搞搞偏门之外,其实是颇单纯的富家子(跟宋仕元也差不了多少),怎么是颜如玉的对手。这些情节深刻地描绘了“偷不如偷不着”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自从宋家败落之后,戏份就转移到段绍祥白羚和宋仕元的狗血三角恋上,好没意思。我并不讨厌白羚或段老太的白莲花作风。白羚厌恶段绍祥依据是充分的——既然他可以这样对梁惜梅,终有一日他也会这样对自己。但是这个角色又王语嫣兮兮的没个决断,终于坏了事。至于段老太,这一类吃斋念佛的老太太笃信因果,择善固执实在无可指摘,虽然方法比较极端和无用。
  然后我就疑惑红牡丹和江家母女这条线的存在意义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烘托江凯伦的成长背景?那又为什么要安排江母很狗血地、像《义不容情》里蓝洁瑛那样狗血地死掉呢?话说彼时香港的司法制度就这么混蛋,一个至多是误杀的罪名要环首死刑?红牡丹一开始也带女儿在演艺圈混,我一心以为湘云会怎么样的(比如在白羚和颜如云pk之时变黑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总之这条线整体上狗血荒唐没逻辑,而且使人不愉快(我本来是多喜欢小蝶爸爸和露露的马票西施妈妈啊)。话说楚湘云作为上一代的女星,身高真是出色,鹤立鸡群的。刘丹那条线也非常鸡肋,那个叫冯带喜的乡下姑娘非常莫名地成了红星,然后又非常莫名地给宋仕元拖累死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个烂尾的戏。

  姚菊人(菊人兄?袁世凯的菊人兄?!)和江凯伦成为终极Boss倒是港剧里难得的神来之笔。这两人一贯是六亲不认的坏胚子,都不需要什么戏剧性转变的,要多无耻有多无耻要多bitch有多bitch。是为宋学礼段绍祥们所代表的衣冠楚楚的外来资本的没落,以及本埠烂仔的兴起。

Monday, July 1, 2013

夕阳下不再有我

  ATV《戏王之王》。
  这个故事的年代基本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平行,由六七暴动到廉署成立、鱼翅捞饭这些。虽然前者走深刻暗黑路线,我倒觉得诙谐得来温情脉脉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好看些。《戏王之王》的不少角色都嫌扁平,比如秦沛和鲍起静的戏份整个都很酱油,大概是为了交待父子情仇——但是林祖辉演蒲杰这种狠角色又不到位,反倒是罗烈和江华这样的父子情还真实可信些。

  二姐说这部戏里宋子祈和蒲俊都不算有魅力,我说方刚应该很有魅力啊!虽然之前我颇怀念方刚那张橘子皮脸,但乔刚这个角色真是睇来眼冤,能不看就不看……《银狐》宋学礼固然是恶人,也就是嚣张、凶狠,乔刚则别有一种阴鸷,他上位后开始穿皮草佩戴宝石扳指,我就感觉他一定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了……乔刚的发迹又有太多杰克苏的成分,比如雷百川谢郁文都是动一根手指就能把人玩死的角色,哪里为了美色就轻易败下阵来。正派阵营里的宋子祈一样是杰克苏,我很怀疑这样的纯情人物怎么可以在电影圈存活。存活也就算了,他还很成功——大概是因为电视剧总要给人点希望。另一方面,宋子祈的好处是他不执着,中意的姑娘爱上了兄弟他没要死要活,和小曼也好乔茵也好都是欢欢喜喜拍拖;他得意的时候也不忘形,不像蒲俊那样计较。大概是福泽深厚之人吧,虽然的确是一点魅力也没的。

  人物之间还是纠结的食物链关系。雷百川和谢郁文的罩门是雷昭仪,雷昭仪爱乔刚,乔刚唯一对胞妹乔茵剩那么点真情(但为什么我觉得乔刚对雷昭仪也是真爱啊好纠结),但乔茵爱他的对头宋子祈。支链上蒲杰爱小曼,小曼痴恋子祈……子祈么,我说了,福泽深厚滥好人,谁需要他他就爱谁多一点的样子,所以我还是把箭头指向余凯晴吧,最后凯晴爱蒲俊,蒲俊爱凯晴,总算有个圆满。
  理论上我是萌蒲俊凯晴这一对的,因为他们活得比较纯粹,就好像我在《金枝欲孽》里只喜欢远离是非的福雅。蒲俊就是天生的明星,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这种。乔刚不能怨自己长得丑,有些气场是天赋的,多少小白脸一样埋没在演艺圈呢。世俗机变一道,蒲俊是不通的,子祈虽然圣母得过分,也比他清醒得多。所以蒲俊就是片头里那尊实为扯线公仔的奖杯,被幕后运作玩残是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这种风光背后的辛酸,在艺术上又是件一啼万古愁的美事。在这点上乔刚赢不过秦峰,也赢不过蒲俊,大结局里那场悼念活动,点题点得好。
  二姐说江华这里演得很应付,我觉得大概是对手不行。阿晴的纯真中别有一种刚烈,很是特别,天王巨星蒲俊只取这一瓢饮,合情合理。但区姐姐的阿晴基本上就是个一根筋的受气小媳妇,各种烦人各种不make sense,而且乱穿衣服。她那一双妙目里见不到多少痴,反而透出轻度的弱智……后来两人重逢的时候蒲俊多么灿烂多么舐犊情深啊,这个当妈的纯粹把旁边的小孩当活道具。所以江华大概戏接得很吃力吧……这个角色怎么没找万绮雯呢?

  小曼这个角色有人说很出彩,我觉得是情商低抗压能力差……失一次恋就顿时觉得什么都靠不住一心为名为利了,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好伐。李香琴也是靠谱慈爱的星妈,又没逼良为娼卖女儿。为名为利之后,小曼又突然要真爱了,蒲杰人品相貌上没得挑,而且是真爱,结果她嫌弃人家捞偏门——被包养也算是捞偏门啊,这道德感好诡异。也可能她最爱的始终是宋子祈,那又大可不必去招惹蒲杰。她似乎不懂人生总有遗憾,她一条路走不通,就求其换套价值观再来过,终是折堕。
  大多数人都有贯穿始终的价值指导。雷百川和乔刚追求商业利润和个人的绝对权威,宋子祈坚持艺术与良知;蒲俊则不理这些,他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他连自己的小日子也过不好,但摄影机一开他就光彩夺目,这样一个浮浪子弟,演戏倒从来不敷衍。至于凯晴,蒲俊就是她的天,肯付上千万倍什么的。所以以上都求仁得仁,小曼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她是几乎穷途末路了,才看清人生。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国语歌和国语电影还大行其道。蒲俊和阿晴的主题曲是蔡琴的《我曾经来过》,大概是主写阿晴的,可是我听到“夕阳下不再有我”一句,脑中却是蒲俊邪魅的笑容,那一个潇洒的转身。

Friday, June 28, 2013

人吃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一九四二》。

  没有深刻的态度,就浪费深刻的题材。电影中穿插各类大片必备之炫技:邻乡人抢粮闹事拍成热闹的武侠片;飞机轰炸时血肉横飞的场面毫无节制;毫无存在感的外国明星。饥荒之下狗自然要啃饿殍,二缺洋记者傻兮兮地拿着狗吃人的照片找上委员长,把后者气得摔杯子——拜托,你外国人没见过世面委员长也这么没见过世面?若换成人吃人呢?电影审查或许通不过,票房上也不讨好——为不幸者落泪或使观众产生高尚感,但你不可揭人性的麻木丑陋给他们看,因为多数人不爱这面镜子。 
  所以冯导算盘打得精,灾难片一向以煽情为主。地主一家虽然几乎死光光,也勉强算是父慈女孝其乐融融;长工哪怕饿得天昏地暗,也梗着脖子不受鬼子的侮辱。然而你可知道在真实的饥荒中,可以是人还没死透,家人就在旁边煮上汤?易子而食,这还算好的。有什么人性,有什么尊严?其实,人吃人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值得在电影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人在基本生存需要都无法达成时,就回归到牲畜——不,这不可以是真的!人类更善于面对由文明驯化而生的恶:嫉妒、傲慢、贪婪……唯不能接受如此的回归。

  所以我们去影院看《一九四二》或是《唐山大地震》,为他人的不幸恸哭一番,责任全归给委员长和贪官污吏,感受所谓心灵的荡涤,而就此作罢。票房有了,口碑也有,观众收获高尚感,这就等于又拍了部皆大欢喜的贺岁片。
  不直面人世的荒凉刻薄,也就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阴暗。这第一步都跨不出,谈什么反思谈什么内涵。别闹了好吗?

Monday, June 17, 2013

也算个影评

Elaine Wei
你叫我啥。。。
话说我刚才去看before midnight了= =
Ziye Wong
好看吗
Elaine Wei
豆瓣评价很高,我觉得一般。。。
Ziye Wong
其实前两部我也没觉得那么好看来着
Elaine Wei
就是中年危机
可是前两天我很喜欢!
Ziye Wong
前两部?
Elaine Wei
对。。。前两部
Ziye Wong
中年危机是个啥情况
Elaine Wei
就是话痨
Ziye Wong
难不成两人分别结婚了
Elaine Wei
分别结婚还不危机
两人跟彼此结婚了
就。。。。好幻灭md
Ziye Wong
就结婚了
一开始就结婚了?!
这还有毛好拍
幻灭
应该是一直不结婚
最后一部的话那么允许他们结尾有点结婚征兆
Elaine Wei
第二部结尾之后就搞上了,男人就离婚了
Ziye Wong
还差不多
Elaine Wei
不是的。。。
Ziye Wong
坑爹呢那么
Elaine Wei
生了对双胞胎
Ziye Wong
这太……普通了
Elaine Wei
似乎没领证,但是也很中年危机
Ziye Wong
生娃不领证美帝好像挺常见来着
Elaine Wei
男人为了前妻的儿子想回美国,女人说为毛要我换工作
生活在巴黎
吵啊吵啊啊
Ziye Wong
这就太家长里短了
Elaine Wei
吵吵吵~
Ziye Wong
幻灭
幻灭
幻灭吧
Elaine Wei
超幻灭
然后都很老。。这也不用说了
Ziye Wong
我其实主要是他这三部上映的时间都很有爱
Elaine Wei
吵啊吵女人就说guess what...
Ziye Wong
1995,2004
Elaine Wei
我再也不爱你了
Ziye Wong
好老套的感觉
Elaine Wei
我心想蛮好的,结尾就是分手,留个念想把
Ziye Wong
最后又还是和好了吗
Elaine Wei
结果结尾都小清新团圆了
我就= =
Ziye Wong
太无趣了
嗷呜呜
Elaine Wei
对的
Ziye Wong
据说现实生活中这个女主角很快就挂了
Elaine Wei
.......
Ziye Wong
就是导演真心经历改编的
Elaine Wei
是么
Ziye Wong
第一次见面就是叨叨叨巨谈得来
然后后来就因为也是两地,虽然留了联系方式还是不了了之了
Elaine Wei
这也得两个话痨啊
稍微内向点都谈不了一部戏
Ziye Wong
然后后来他拍好第一部电影上映知道妹子之后两年就挂了
大约和这个瓜左既妹子,那感情还是颇为难忘
所以拍了电影
说要捕捉一种气氛
一种感觉
就是他和妹子中间的那种
就还……挺浪漫的
而且主要是妹子还挂了
Elaine Wei
我看了几乎要confirm这句话了
Ziye Wong
太符合文艺片那种“在最美好的时候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掉”的原理了
Elaine Wei
爱情要么就是相对到厌弃
要么就是怀念到哭泣= =
Ziye Wong
就不会有中年危机的戏码了
Elaine Wei
嗯。。。中年危机也是跟别人去中年危机,还有点念想。。。
Ziye Wong
对的,跟对方去中年危机真没劲
Elaine Wei
就真渣都不剩了
Ziye Wong
要是这两人是分别和别人结婚,然后来浪漫一段中年危机,然后分开
彼此怀念
就还是挺好的
Elaine Wei
没错
Ziye Wong
搞得我都没兴趣看了
想想就乏味
Elaine Wei
我的同学。。。
她们已经知道我喜欢看无聊的片子了。。。没想到真的很无聊=
一直问我要结束了么
我说叫做midnight,等到半夜了片子就要结束了哈哈哈
Ziye Wong
就是个类似于革命之路的中年危机片?
而且还没革命之路拍得给力那种
Elaine Wei
对,但是结尾没有小清新
我是说革命之路没小清新
说起来革命之路真好看
Ziye Wong
嗯我没看完
因为太残酷了
我看得难受
Elaine Wei
最残酷的是。。。两个人确实很相爱啊
不是不爱的
Ziye Wong
对的
我看到一半多就受不了
然后还被剧透了结局
Elaine Wei
哈哈哈
Ziye Wong
就再也下不了决心看完了
Elaine Wei
结局也挺好看的
Ziye Wong
我知道
Elaine Wei
房东太太那段?
Ziye Wong
就是女主角死掉了啊!
Elaine Wei
最后的最后,虚伪的房东太太说,这两夫妻本来我就看不上的,神经兮兮的,我的房子都给他们吵架打架损坏了很多东西blahblahblahblah
然后房东太太的老公
就默默地关掉了助听器
Ziye Wong
Elaine Wei
这是最后的最后= =
唉,这个片子跟张爱玲一样残酷= =
我要把我们的聊天记录贴到博客上去,作为我对midnight的总结= =
Ziye Wong
好的,可以
Elaine Wei
哈哈哈
Ziye Wong
逃离这种中产阶级套路挺难的 
Elaine Wei
对的 
上次有部拉片,美国的,the kids are alright
md拍拉片,两个女的,也是中年危机 
Ziye Wong
听说过似乎 
Elaine Wei
我恨恨恨
跟美国美人差不多我觉得
中年couple,有两个俊美的好孩子,找了一个精子一人生一个
一个女的是医生,家里住郊区大房子,开豪车。。。
然后另外一个女的没那么优秀,就中年危机了。。。跟精子donor搞上了~ 
但是结局也小团圆了。。。一家人开着豪车送女儿去名校,ending
卧槽 
Ziye Wong
=.= 
Elaine Wei
你懂,这种美国人片子,就是要推销中产阶级那套,同性恋异性恋还是变性人,最后都会小团圆 
吃不消 
Ziye Wong
对的,没意思 
我那天看了美国美人,大失所望 
Elaine Wei
也是中年危机片。。。 
在美国革命之路这种算奇葩 
伊拉就是个其实千疮百孔还要欢天喜地过生活的民族 
我突然理解了张爱玲写的pink tears为毛一直被退。。。
这种辛辣犀利和诚实,美国人吃不消。。。
当然她后期确实也没好作品 
Ziye Wong
=.=没看过啊 
Elaine Wei
好像就是怨女的英文版 
Ziye Wong
就是不是一直美国丽人评价很高嘛,我以为是革命之路的水准 
看了以后觉得好平庸 
Elaine Wei
怨女好像跟金锁记差不多,我记不清楚了 
美国丽人我好像一直没看完 
就是中产男挂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人生一幕幕啥的? 
Ziye Wong
是吧 
反正挺无趣 
Elaine Wei
我觉得上次你推荐的那个。。叫啥名字,两对couple吵架的大概蛮好看的 
Ziye Wong
大约因为主要是从男人角度来描绘的 
就比较糙 
就集中在sex 
忘记了,什么呢 
Elaine Wei
美国在西方国家里算是比较雄性气质的国家,糙点不奇怪 
美国丽人就是中产男yy隔壁那姑娘? 
那姑娘其实除了年轻,真没什么好看的 
Ziye Wong
对的 
还奥斯卡最佳影片呢 
Elaine Wei
我比较不喜欢男性荷尔蒙太浓厚的电影 
Ziye Wong
对的,我就不喜欢美国丽人 
Elaine Wei
书啊电影啊我都不太喜欢那一类的 
before xxx系列算是很feminine了 
Ziye Wong
对的,这种“想要捕捉我们之间的那种气氛感觉”的说法就很 
Elaine Wei
大约一个直男必须要对女性尊重和欣赏到一定程度,才能拍出比较细腻的不那么糙的电影 
Ziye Wong
阴性的 
对的 
这个很难了 
Elaine Wei
弯男另说 

Saturday, June 1, 2013

墨镜虐我千百遍 我待墨镜如初恋

  我是墨镜王的脑残粉,纵然不是故人提起来,我也会去看。
  电影大半是被台词毁了,忽而暧昧不清墨镜风,忽而正经八百讲道理的大陆历史剧风……很分裂。像“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这样的台词其实没什么稀奇的,一句一句接着来就很审美疲劳。叶问一生传灯无数,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都不用明说,严重低估观众智商。想当年嘉玲姐在马背上玩儿,也没有画外音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个女人的寂寞与意淫……啊。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待见赵本山,我觉得本山大叔演得很好啊!而且东北腔很道地,这点连宫家父女都不够好不好,马三说台词连儿话音都不带的。而且有这样卖相挺括的师弟撑门面(王庆祥以前演不知所谓主旋律片《生死抉择》的时候大家说他是中国高仓健诶),自然也有这样形貌猥琐深藏不露的师兄做里子,符合武侠故事的一般路数(嵩山派的人杀了曲非烟之后是被谁料理的?)。同样,三江水这样的江湖混混也非常有存在合理性,真正让我出戏的是张震——一线天不管出身中国哪一省,都不该是这么个口音啊……一线天入军统搞暗杀又破门出教,开理发店守候命途中邂逅的侠义女子,是范遥一类的狠角色,他一开口我就呃呃……穿越到台湾偶像剧(我也是看九十年代台剧长大的好吗?以前的台湾演员也不是这么个腔调……)。


  墨镜王跟宫二自白一样,至多见自己。见天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就连大衣纽扣也不用留(注意:这是墨镜的惯用小道具,cf.鸟笼、船票、凤梨罐头等),就连流年逝去也不用唏嘘,那就不用说“叶先生,我心里有过你。”反正武学千年,湮灭这一段情,有什么大不了的。墨镜王似个邪教教主,爱把玩人心中那一念之执,所以是见不到天地。所以我是他脑残粉。


  后半段演武林高手隐匿在香港破落街巷里,不仅有金庸古龙,也是白先勇式离家去国、不得不重新生活的无奈(柏林版加了宫二在香港餐厅里点不到东北菜的戏,可恨看不到),也有点“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的落寞。如此加乘,真是被虐了又虐。


  话说墨镜王在拍电影之前潜伏幕后多年,染指各种我从小看到大的港剧港产电影,荼毒我多年。那一年是说在我最好的时候我最爱的人都不在身边,现在是只要相遇也算是运气,以墨镜的邪教出身算是难得了。叶问大概是他最不神经质的男主角(喂喂洪七这种不算男主角好不好?),人生不能四季如春,他凭三板斧安然度过。宫二却选择留在自己的岁月里,《十面埋伏》里那莫名其妙的北方有佳人,却应在了宫二身上。这两种人生态度,让我想起三毛说的:“芙蓉随风摆动,百折不挠;青桐凄然挺立,柔肠寸断。仍爱青桐。”我也是一句仍爱青桐,一入邪教深似海啊啊。
  
  又及,有人戏言这电影改名叫一代女宗师更好。其实英文名是GrandmasterS,本来也是向那一代人的武林致敬。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Wednesday, May 29, 2013

回头皆幻景 对面是何人

  《一代宗师》。文艺或装逼,一褒一贬,都不是知音人给的评价。王家卫就是一句江湖切口,是一些人的白驼山桃花。电影本身也还好,淡淡地把故事交待完,一生也就过去。台词好像过密,处处机锋,也就没了重点。可是那有什么关系,我就看宫二好了。看毕发出一条短信:“看过了。似这等烈性女子,一生成空,才是传奇。”谈话就像谈情,懂就懂,不懂就不会懂。
  宫二就是玉娇龙,她雍容沉静她桀骜不驯,却是一式的决绝。看评论才知道一线天追到香港开理发店是为守护宫二——谜底竟是“卧虎藏龙”。这个故事,如果把年代换作南宋末年,把列车场景易为嵩山少林,仍毫无违和感,碰巧郭襄也行二,张震也算是长眉深目瘦骨棱棱。一样是国破家亡、衣冠南渡,一样是奉道修行、孤单终老,郭襄在四十岁上大彻大悟的,何止是一个杨过?大道才知是,浓情悔认真。少年时看武侠只爱谈情,其实不明所以——那里面一物一景皆是江湖,相遇是江湖,相忘更是江湖。
  这冷清凄艳结局才配得起宫二风骨,这就是圆满,不用怀疑。

Sunday, May 26, 2013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的家明

  《天与地》。
  现今看TVB难免要倚老卖老。最执迷是玲姐死都要戴上方进新十块钱的戒指,容易受伤的女人;最潇洒是江新月面对黎国柱递来的打火机,淡淡说她戒了烟。N.M.,一弯新月,我至今偏执地以为,如果有人觉得陈慧珊的Annie不漂亮,那是品味不够。
  所以说《天与地》是神剧就未免言过其实。我实在看不出那几句对北京政府的吐槽有何过人之处,就更难理解为什么要禁播。若论思想性批判性,连亚视的作品都向来高于以师奶为受众的无线。

  雪山食人这样的主题虽然惊悚,以电视剧的尺度很多都无法表现。我感觉不到那三人彼时的饥饿、寒冷与绝望,就很难代入那种扭曲挣扎及天人交战。如果一个人将好友生吞活剥吃进肚里而存活,那要如何面对此后的人生?这种创伤恐怕比现世任何一种损害侮辱更甚,因此中年派安定祥和的眼神才更震撼人心——这没有几人能做到。

  编剧有神来之笔,更有硬伤。最落俗套的是主角之一演变为反派大Boss,但终究邪不胜正。鼓佬的幡然悔悟,对我没什么说服力——他一路走来都是伪善人,少年时偷钱连累家明,对女友极尽不负责任,最先提议分食家明的也是他。中年时更不用说,假模假样做义工其实是官迷,家明尸骨重现时,最孬最没胆认的也是他。相比之下,Angus实在善良可爱太多。然而最先下手又失去记忆的Ronnie呢?他心中的恶是否更甚?
  这三兄弟的少年时期与成年的形象气质并不吻合,更毫无辨识度——我是看了好久才分清楚三个长毛怪里眉清目秀的是Ronnie,拉面头是鼓佬,而最貌不惊人的是黑仔。说黑仔当年最清高最不中意谈钱,又对阿Yan最为痴情,少年戏里半点看不出来。少女阿Yan,我总觉得她有点大舌头。反倒是少年Gina,跟陈芷菁竟有七八分神似。几个少年里最出彩的是没份长大的、被吃掉的家明。

  许家明人如其名,象征逝去的港英岁月。编剧玩时空交错,安排成年阿Yan与这个白衬衣、笑容干净的少年相遇,我看明白时一阵心伤。生于80年代,长于TVB之手,我和同代人中不少的情感理念深受港台流行文化荼毒。“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珍贵”,这句怎么能忘。
  家明更是各人心中的少年梦想,他虽走得早他青春不老。阿Yan可以自欺自弃,在丈夫与情夫间无所谓地劈腿,但想起家明,她又成为那个外表倔强内心脆弱的小女孩。而在食人三兄弟心中,阿Yan是世外仙姝寂寞林,他们各自恋慕她,因为她对他们的音乐是爱而重之,他们分享那段黄金的岁月。无论是此前的Gina,此后的Shirley、Emma或Jessica,都是局外人,是他们的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所以全剧最有味道的,必须是Angus婚宴后那一幕。


  阿Yan这样的角色设定,无论如何都是我极爱的女性。可我对佘诗曼的既定印象是刑四阿Man,温婉有余而刚烈不足,当然倒不是说她演得不对,大概就是……不合我的眼缘。想当年人家亚视拍僵尸约会,什么马小玲马当娜马灵儿马叮当都乱有个性。不要说亚视,哪怕是十年前的无线……张可颐若年轻十岁,这角色该是她的(前几年张可颐在《月满轩尼诗》里演张学友ex,走出来的时候吓我一跳,美人迟暮呀)。当然,以上是白头宫女花天宝。

  陈豪黄德斌亦多少有些扮斯文的嫌疑。Angus有黑道背景和打泰拳的嗜好,这还好说。Ronnie一路精英上来,怎么还有何德广的江湖气。真性情的Emma很招人爱,但翁家两姊妹那条线有点莫名。其余的,陈芷菁和汤盈盈都是熟人了,果然毫无违和感啊。说起来,这里有Jackie的何德广、Henry和他小姨子、阿Joe暗恋的护士长姐姐,而另一些,人面不知何处去啊啊。

  在这个年纪上,我多少可以体会一些阿Yan的落寞。已成长为独立坚强的个体,日子不再捉襟见肘而或可独当一面,然后有些东西是终从指尖溜走了。阿Yan选择不去认尸,放过吃掉家明的三人,这态度我始终不能赞赏,但大约在一片荒芜中,他们毕竟还算她的知音。家明也未必是她最爱,只是他碰巧被吃了,只是他一直那么和煦、明净、善良,就像他们的青春一样。

Friday, May 24, 2013

万般恩恩怨怨都看淡

  这次去三藩开会恰逢Yier伉俪追看马版倚天,于是我也兴致勃勃跟看了一番。我成为铁杆金庸迷是拜此剧所赐,《倚天屠龙记》是我的第一部金庸,随郭襄由少室山拾级而上之时,郭靖杨过早已成为传奇。看完原著其实是嫌台版改编诸多、啰嗦而滥情的。杨逍纪晓芙的不伦之恋,原著里不过白描手法寥寥几笔,格调却高。然而然而,吹叶子的杨左使,我们少年时是多么爱他。
  这一版里还有最好的张三丰、宋远桥、灭绝师太、四法王(excl.紫衫龙王)五散人、朱元璋乃至是常遇春。台版的配角演员各有风骨,不是悭钱的TVB可比。有这样的朱九真朱长龄才算是“奇谋秘计梦一场”;有这样的小昭,才有“与子共穴相扶将”和“东西永隔如参商”。跟着黄霑哼《随遇而安》的时候最喜欢那句“仰天一笑泪光寒”。想一想,最初是这部台式狗血武侠剧,给我一个江湖梦。

  在Kindle上重翻《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感觉热血又在暗涌。四女同舟何所望,殷离伤重时对“狠心短命的小鬼”的呓语依然如泣如诉。“不识张郎是张郎”,我说过一万遍但还是要说,这才是倚天里最美最浓烈又最诡异的一段情。
  
  阖上书便忘却这一切痴缠苦恋快意恩仇,但现实更是没什么好去面对的。杨逍一句倚天剑在我眼里也不过是破铜烂铁,就活活气死了孤鸿子。这么潇洒的都是小说里的人。但也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我的热血还不至于流空。

  万般恩恩怨怨都看淡
  不够潇洒就不够勇敢
  苦来我吞酒来碗干
  仰天一笑泪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