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清华研究院导师王国维而修建的那座纪念碑,今天依然矗立在清华园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事实上,丰富而深邃的中国历史。在那时,已然变成了农民起义史,阶级斗争史。而当时所谓的知识分子改造,也不乏粗糙。当许多知名的学者撰文表示与“旧我”决裂的时候,陈寅恪却坚持以自己的学术安身立命。他最终没有北上。
5 comments:
haha!妳怎麼可能是“右保”,不過我笑死了。靈的靈的~~~ps:“請”的,不是“情”的。
oops...打错字了我觉得我有右保的一面,尽量不给你看到,是怕你不喜欢。
从此已无陈寅恪,他也是学不了的
like what?...我有很多地方妳不喜歡的,但不一樣是我的朋友啊?
最明显的是文化上的好恶,而后是对法律的态度,思考问题时所站的立场和所持的态度(你知道我反对愤世嫉俗的激进思想),以及一系列的价值观然后,我当然赞同要做真人,对人说真话,但是一个重要的除外条件是,不该说的不要说。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