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懒于读书很久了,但书架上的书起码要读完,遂拾起年前买来的最新英译本《射雕》来读。阅读过程常提醒我自己作为一代移民、非母语者的艰辛,因为我读英文小说的速度恐怕不及中文书的三分之一。文艺小说里更有大量生词,要不就跳读要不就查字典。至于阅读英译本武侠是何感受?只能说原作中古雅幽远的意境丢得七七八八,使我有一种在看比如《鲁滨逊漂流记》的猎奇感……但也有新鲜感——正如我给第一册写的短评,说是摘去某层滤镜再读这故事,确能感到郭靖是至诚君子,而小王爷则是地道low货。盖因逐字逐句认真啃书会注意到一些读中文时一扫而过的细节,比如郭靖在桃花岛上听周伯通说五绝旧事,秒懂王重阳为何曾想毁去《九阴真经》,也难得少年人有这样质朴磊落胸襟;杨康与梅超风的地下师徒情本来也不是不可以嗑,杨康巧言令色,哄得梅超风对他着实不错,但我又读到一处,见这小贼暗恨梅超风教了他些不管用的邪派武功……烂人都没半点真心,无可救药。
正巧网上播《金庸武侠世界》(也不知道为何要给翻拍《射雕》取这种网大、网游类名字……),我又借机盘了一下明报版的秦南琴剧情。网上说金庸给这位郭靖的仰慕者取名南琴,是为呼应金刀驸马的北国未婚妻华筝,是为“南琴北筝”,挺有意思的说法。金庸删去秦南琴,便将我以为的连载版中最疯批最带感的两处情节连根拔起,令我大叹可惜。这两处情节,一是秦南琴复仇,二是穆念慈殉情。复仇本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情节,可过程中秦南琴心机之深沉、手段之激烈、精神状态之美好,值得本疯批收集癖反复咀嚼(这才是杨过亲妈!);殉情更是武侠小说中的俗烂情节,但一向质朴刚健的穆念慈在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种疯癫凄厉的美感。更为有趣的是这两位在自己的主场剧情里一点也不给真女主黄蓉面子——秦南琴爱慕郭靖,讲到自己被杨康奸污是非要郭靖坐下来听,否则她就不讲,一旁围观的黄蓉说什么都惨遭她无视;至于穆念慈,由走入铁枪庙直至自裁,全程拿黄蓉当作空气,亏得勉强算得上半个闺蜜的黄蓉为她大哭一场,后来还好生安葬了她。这些黄蓉吃瘪的情节简直使一向不怎么中意她这款的我都对她产生了一丝怜爱哈哈哈哈哈。
咦,不经意间又唠叨了这么许多。可见我虽懒于读书,却仍是勤于码字。剩下的改天来补。
作为简中互联网难民,我的痛苦在于毕竟生于斯长于斯,一切曾使我沉浸的东西——金庸的武侠小说、九零年代的港剧港片和台湾流行音乐——我一旦想要回味就避不开简中平台,而简中平台用户野蛮、魔怔与戾气我又厌恶至极。离开那个环境越久,就越明白那地方是个大型斗兽场,人与人之间互为精神凌虐是常态,因此无论讨论任何话题,先站定阵营,防御状态拉满、随时准备攻击也是常态。因此我出于好奇回微博搜一搜“秦南琴”,跳出来的首先是各家粉丝混战,那种夹枪带棒、叉腰骂街的姿势难看极了,也看不到一点对小说人物或他人的同情之理解。遭赤化的文化惯于出产此种好勇斗狠的小将,因为共产政权太善于滋养和搅动仇恨并从中牟利,当今的年轻人长在习的中国,只有更积重难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