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4, 2024

满血复活!

        本想好好经营这个假期,殊不知上周惨遭三连击(那必是流日不利),不仅计划受阻(英文版的金庸没啃下去,因为想到Lofter那些小将就犯恶心;Zelda也没开始玩),有益身心的日常活动例如做饭和健身都暂停了。人生每逢至暗时刻,我就开始瞎折腾,要不就买跑步机,要不就去台湾骑行,要不就买房子,要不就搞玄学!于是我就认真拜了个师父学八字。
        是的!就是要搞这种在学界和朋友圈里会招致即刻社死的事,否则怎么能叫瞎折腾呢?
        
        小时候读《法圆师妹》,唯记得小说结尾,还了俗的法圆改名常满,错过了她的男主人公才忽然想起法圆对他说过,自己的法名是“万法常圆,没有滞碍”的意思。至于听闻作者林清玄人品猥琐,那又是后话了。万法常圆没有滞碍,因一个机缘而折腾上一件事,于我也是圆满。Everything comes in full circle,我又岂可辜负自己八字中的太极贵人与华盖!

        如此一来,往后几周的日程安排就有点紧张,毕竟课也还在教,将会在高知与神棍间反复横跳。管它呢,怎么舒服怎么来!

Friday, July 19, 2024

然而,当难民还是强于深陷粪坑

        因缘际会,本来这几天有些大决定要做,例如要不要去台湾sabbatical(持猪肝护照的可行性也许不强,如果遇到狗熊发疯攻台也会很麻烦),例如往后十年要不要挪地方(如今的生活虽然惬意,但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也挺可怕,更何况I don't believe in anything I do)……谁承想会以最吊诡的方式被简中小将气到笑,是为上一篇博文结尾的最佳注解:
        作为简中互联网难民,我的痛苦在于毕竟生于斯长于斯,一切曾使我沉浸的东西——金庸的武侠小说、九零年代的港剧港片和台湾流行音乐——我一旦想要回味就避不开简中平台,而简中平台用户野蛮、魔怔与戾气我又厌恶至极。离开那个环境越久,就越明白那地方是个大型斗兽场,人与人之间互为精神凌虐是常态,因此无论讨论任何话题,先站定阵营,防御状态拉满、随时准备攻击也是常态。因此我出于好奇回微博搜一搜“秦南琴”,跳出来的首先是各家粉丝混战,那种夹枪带棒、叉腰骂街的姿势难看极了,也看不到一点对小说人物或他人的同情之理解。遭赤化的文化惯于出产此种好勇斗狠的小将,因为共产政权太善于滋养和搅动仇恨并从中牟利,当今的年轻人长在习的中国,只有更积重难返。

        其实我对简中(用这个词有点侮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友人,但是反正他们也不太用中文……)互联网的风向很敏感,在2017年前后就因为整天被喂民粹屎主动退了知乎、微博,之后又在豆瓣销号,目前为止唯一使用的平台是Lofter。谁又承想,嗑自己的cp都能遇到小将冲击……盖因我没事做把当年知乎旧文贴上Lofter,因为tag了书名和男女主,被小将直接骂上门说这非但不是你写的,你还恶意篡改,暗贬我们杨龙,赶快删除!我看到几乎笑出声来,随即明白人家这么想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我也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己,小孩子饭圈心理,能哄就哄,于是非常ooc地写私信去解释。但可能我离开粪坑确实久了,已经不记得在此地文明世界的kill with kindness是不好用的,老中人见你礼貌,只会更觉得你心虚和软弱可欺,又蹬鼻子上脸发私信跑来骂。我看了半天才明白,原来我说小龙女扣了神雕侠侣的“侣”字,跟前三字都没啥大关系,惹得饭圈不高兴了,说你凭什么说她不是侠女!啊这……瞬间回到大学时给人做家教,被问“既然X是负数,那为什么不写成-X”的无语崩溃状态。之后叨逼叨一段又一段情节试图向我证明杨龙最可爱的人……呃,所以我应当继续跟你辩论,证明自己最爱的这个虚构人物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举凡蠢钝如郭芙的人你最好不要跟她engage,因为蠢人听不懂好赖话,更时刻处于防御状态,随时就要发疯。我本也不欲刻薄,但是这起子小孩的行为相当恶劣,相当流氓无产,先是未经同意篡改我的文章拿去贴,在我贴了原文后却举报我抄袭篡改,仅仅因为有些内容他们不(看)喜(不)欢(懂)。而真正让我翻白眼的,是小孩末了来了一句“咋地,你比金庸还牛吗?”这典中典的粗胚吵架模式,让我觉得她(看ID是个女孩子)下一秒就要来我家门口撒泼打滚拉屎拉尿。

        在毛象上感叹如今小将怎么这样,象友说从来都是这样。只不过你当年上网时门槛高,这起子人村里还没通网。如今通了网,不管你是谈时政还是谈文艺,基本盘都是这路货色。我不太愿意这样傲慢地去想问题,因为毕竟“盖茨比他爹曾经曰过”……但平心而论,谁又愿意抛却分别心与这样的群体混在一起呢?有限的智力和心思都用在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上,自己不知道吃点好的,还在粪坑里强行按头:你为什么不吃???

        Totally fed up.  Not a single Chinese social media is worth your time.

Thursday, July 11, 2024

假期闲话——秦南琴、疯批文学与简中难民的痛苦

        我自觉是浪费时间的能手,平日闲坐刷一刷手机便是一天又过去。趁这悠长假期,总要完成一些(闲)事,在此发博以示决心。
        一是懒于读书很久了,但书架上的书起码要读完,遂拾起年前买来的最新英译本《射雕》来读。阅读过程常提醒我自己作为一代移民、非母语者的艰辛,因为我读英文小说的速度恐怕不及中文书的三分之一。文艺小说里更有大量生词,要不就跳读要不就查字典。至于阅读英译本武侠是何感受?只能说原作中古雅幽远的意境丢得七七八八,使我有一种在看比如《鲁滨逊漂流记》的猎奇感……但也有新鲜感——正如我给第一册写的短评,说是摘去某层滤镜再读这故事,确能感到郭靖是至诚君子,而小王爷则是地道low货。盖因逐字逐句认真啃书会注意到一些读中文时一扫而过的细节,比如郭靖在桃花岛上听周伯通说五绝旧事,秒懂王重阳为何曾想毁去《九阴真经》,也难得少年人有这样质朴磊落胸襟;杨康与梅超风的地下师徒情本来也不是不可以嗑,杨康巧言令色,哄得梅超风对他着实不错,但我又读到一处,见这小贼暗恨梅超风教了他些不管用的邪派武功……烂人都没半点真心,无可救药。
        正巧网上播《金庸武侠世界》(也不知道为何要给翻拍《射雕》取这种网大、网游类名字……),我又借机盘了一下明报版的秦南琴剧情。网上说金庸给这位郭靖的仰慕者取名南琴,是为呼应金刀驸马的北国未婚妻华筝,是为“南琴北筝”,挺有意思的说法。金庸删去秦南琴,便将我以为的连载版中最疯批最带感的两处情节连根拔起,令我大叹可惜。这两处情节,一是秦南琴复仇,二是穆念慈殉情。复仇本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情节,可过程中秦南琴心机之深沉、手段之激烈、精神状态之美好,值得本疯批收集癖反复咀嚼(这才是杨过亲妈!);殉情更是武侠小说中的俗烂情节,但一向质朴刚健的穆念慈在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种疯癫凄厉的美感。更为有趣的是这两位在自己的主场剧情里一点也不给真女主黄蓉面子——秦南琴爱慕郭靖,讲到自己被杨康奸污是非要郭靖坐下来听,否则她就不讲,一旁围观的黄蓉说什么都惨遭她无视;至于穆念慈,由走入铁枪庙直至自裁,全程拿黄蓉当作空气,亏得勉强算得上半个闺蜜的黄蓉为她大哭一场,后来还好生安葬了她。这些黄蓉吃瘪的情节简直使一向不怎么中意她这款的我都对她产生了一丝怜爱哈哈哈哈哈。
        咦,不经意间又唠叨了这么许多。可见我虽懒于读书,却仍是勤于码字。剩下的改天来补。

        作为简中互联网难民,我的痛苦在于毕竟生于斯长于斯,一切曾使我沉浸的东西——金庸的武侠小说、九零年代的港剧港片和台湾流行音乐——我一旦想要回味就避不开简中平台,而简中平台用户野蛮、魔怔与戾气我又厌恶至极。离开那个环境越久,就越明白那地方是个大型斗兽场,人与人之间互为精神凌虐是常态,因此无论讨论任何话题,先站定阵营,防御状态拉满、随时准备攻击也是常态。因此我出于好奇回微博搜一搜“秦南琴”,跳出来的首先是各家粉丝混战,那种夹枪带棒、叉腰骂街的姿势难看极了,也看不到一点对小说人物或他人的同情之理解。遭赤化的文化惯于出产此种好勇斗狠的小将,因为共产政权太善于滋养和搅动仇恨并从中牟利,当今的年轻人长在习的中国,只有更积重难返。

Wednesday, July 3, 2024

Shanghai, 2024 (3)

        此处回沪,本欲过个低调working vacation,也少有饭局,但约到了自己去年还在写博客怀念的米粒,开心得不得了。

        话说我上次写米粒是说她身上多少有点玉娇龙式的拧巴与不落俗套,说拧巴也许是我想多,她其实不落俗套得来不费吹灰之力。席间谈及她自从掰弯混血美人后惹出一些首尾,又对三次元的情事感觉幻灭,自此也单了那么五六七年,靠嗑cp度日(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了!无奈嗑的方向南辕北辙……)。家中父母是早已放弃,且满门忠烈——同辈的cousins们只婚了一个,便岁月静好地啃啃老,一边享受这花花世界一边掰手指算几时退休。而她日常的玩伴是前前女友和前前女友的前女友……哈哈哈哈哈。又谈起她爸爸突发心梗时她在外面玩,赶到医院问妈说有没有事死了没。她的玩笑一向没分寸无厘头,而我的感觉是她跟我一样,也是厌恶老中愁云惨雾、以苦为荣的那一套。
        我喜欢见这样的米粒,而且感觉她见到我也很欢喜。同事一场,再见仍是当年的无厘头都市废青模样,自由无用。米粒听说我成日宅家做二休五甚是艳羡,却说她仍是太喜欢上海,不会离开。我答说上海的好处是怪里怪气的人多,因此什么生活方式都不是错。其实我与米粒年轻相仿背景相似,若是……我也可找份闲散工,心安理得住家里啃老,跟身边一大群大龄单女朋友游戏人间。说起来,当我娓娓道来说去年家中两位长辈过世,使我重新思考家庭观念与价值时,米粒敛起笑容说你可别告诉我你已经婚了,哈哈哈哈哈哈。婚不婚都是无所谓的事,我只是不乐见自己喜欢的人向世俗妥协,猜她也是。

        前些天看《玫瑰的故事》,女主妈跟她说人不该在肚子饿的时候逛超市,我深以为然。去年底状态低迷的时候,我也确实也开过dating app聊了好多人,但那究竟不是个事儿,反而是些使我的拖延症进一步恶化的busy work……果然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再困顿焦虑,违背自己的本心总是不快乐甚至也不可行的。以前歌里唱的是——“是否终身都这样顽强地等,雨季会降临赤地?”我现在甚至都不在乎赤地到永久了,因为自觉命已经够好,可以容许一些小小遗憾,因为——雨季曾真的降临过。也许她说得对,宇宙里只有运动,没有时间。

Wednesday, June 26, 2024

Shanghai, 2024 (2)

        此次回沪,遇到的人都好得很,令我心生恍惚——网上那些歇斯底里、卑且亢的粉蛆(这虽是骂人话,配他们我还嫌不够脏,可惜更脏的我也不会了),与这些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谁才更有代表性?又或许他们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就像当年的小白,一边在群里礼貌谦和地听我们骂共党,一边在微博上悄悄给无数蛆言蛆语点赞。说起来,某天傍晚走出小区时,确实听见一众乘风凉的上海老阿姨以沪语吐槽台湾,大意是官方宣导的“给脸不要脸”之流,唯以沪语表述,听在我耳中便没有那么典型。

        酒店前台的服务人员看着年纪都不大,笑容亲切做事爽利。新来的年轻女孩入职一月不到,我怀疑她都不满二十岁,每次去前台讨要洗衣液,她笑得都极灿烂。清洁阿姨们每次都电梯里遇到,都笑容满面地请客人先走,让我受宠若惊。内中有位高个子的清洁阿姨,给我换床单时遇到拎不清的油腻大叔侵门踏户走进我房间交代她做事,事后非常不好意思地给我打招呼,说是影响我休息了。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听到正要出门的客人在走廊里与她闲聊,聊起前几天从浙江过来看望她的大女儿,称赞她个子高像母亲,随口问了有否结婚,阿姨说二十九了还没,男客人非常识趣地回答说,现在的孩子结婚都晚,你也别着急。如今国人的边界感和分寸感都好了不少呢,我在心中暗想。

        请全家吃午饭后跟表姐妹从下午茶到晚饭又转了几个场子。缤谷广场有间素菜馆简约大气却门可罗雀,边吃边聊到关门时间,老板娘亲自出来寒暄送客。她说一口如假包换的沪普,身着套装,身形纤细挺拔,长发及腰,由头顶未及染的新发看来,头发是早已白了大半。这又是何等人物?我在心中啧啧称奇。这样的人物我当年在上海打工时见过不少,泰半是港澳台人士或者华侨——那时代的上海中老年女性仍烫着菊花头呢,哈哈。老板娘是个吃长斋的佛教徒,自称做过机构CFO、养老院等,唯这新开素菜馆仍是惨淡经营,未及回本。我心中暗暗赞叹,她这般年纪的上海人断无可能是老钱出身,但她偏有那种派头,温温柔柔斯斯文文的,竟能张罗出这么些事业来。我小时仗着读书好,总觉得自己大了以后也能这样,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我虽生于斯长于斯,这璀璨都市却不曾属于我。事实上,这城市的美食美景、购物中心炫目的照明、办公楼整面的落地玻璃……都使我不舒服。而手机app里满屏的小广告、红包和各种促销信息,也每每令我蹙眉(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全部调成长辈模式……对眼睛和审美都比较友好)。也许我的人格发展停滞同时激素水平也level off了,所以也就不需要太频繁的感官刺激?玄学的说法是六根易断,或者前世是个修行人呢。

        最后几天去惠南给房产过户,链家派来顶班的经纪自然大方,不是我想象中巧舌如簧的模样,闲聊中谈及本地的房产供需、发展前景,内容也都实在。这几年我才愈发觉得自己虽然出身魔都底层,却也不啻是个死天龙人,我几乎从未踏足市区以外的上海,来一次就在心里抱怨一声“远是远得来要死”。而比我小几岁的经纪姑娘则娓娓道来:这里的房价便宜,都是适合我们这些外地人的刚需房。交易结束后她好心地提出要送我去野生动物园(之前我老妇聊发少年狂,说是来都来了不如去看看脑斧……),我竟又非常不识趣地问了一句:你开车来的?结果人家骑着电单车载我……也可说是某一种的晋惠帝了。

        总之是——这座城市如今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住着些何等样的人,他们的生活质素又是如何……对我来说已经越来越抽象了。

Sunday, June 23, 2024

Shanghai, 2024 (1)

        此次回沪,事情办得异常顺利。回程机票留的layover时间极短,在首尔转机是恰好赶上登机,然而跨太平洋(北冰洋)的航班提前到达,好歹没让我错过回城的夜机,完美!使我忍不住又在脑中大搞玄学,感叹上苍若要塞钱入你口袋,非人力所能阻挡,都是时运使然。而运气一旦好起来,诸事顺利。
 
       身处本乡本土的松快,对我这漂泊异乡之人是种奢侈。学会使用支付宝以及另一百种扫码应用小程序的我,又可在这座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任意遨游,随心情自由切换沪语、沪普或标普,不会有一秒钟担心因口音露怯——我说的可是《繁花》中胡歌、吴越和马伊琍的同款口音沪语。这时我会想——宫二在香港约见叶问,恹恹道你我都是他乡之人,弥留之际更在脑中幻化出宫家落雪的庭院;倪匡恨极共产党,移民美国多年后却也回流香港。难道真是所谓故土难离?
        但我每次回沪都在度假,倒时差的时候半夜两点去罗森买鸡排吃,睡得晚了,可以十点起来骑共享单车去隔两条横马路的小店拎根油条回来。因与家人同住诸多不便,此次又订了附近的快捷酒店,自由度和舒适度简直拉满。说到底,不上班又不差钱,在哪里都可快活似神仙吧?
        酒店坐落于高中母校对面,每次去餐厅吃早餐,总能隔着玻璃窗看到私家车排长队送孩子上学。学校的外墙不知道哪年翻新的,刷出来另一种主题色,又吃掉附近的地皮开了游泳馆和田径场,使我看来不免有沧海桑田之叹。我十分怀念在这所寄宿制高中就读的三年,那时我的人格发展尚未脱轨,是正常的青春期少女,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事细究起来又是玄学——考入野大已是我前半生巅峰,此后人格发展停滞,精气神一落千丈,变得愤世嫉俗起来。这事如今看来很好解:我有幸生在全国最发达的城市,英语口音或秒杀全国80%的英语教师,在dos时代用五寸软盘存编程作业。但所谓发达城市从来都卷,卷成绞肉机一般,若无必要的焦虑感、求新求变的物欲、上进与野心,卷进绞肉机只会感觉痛苦与扭曲。我至今都品不出诸如小红书或抖音这种应用的好,因为它们活脱是“求新求变的物欲”道成肉身了。

        没办法,搬出玄学来说就是有些人唯有背井离乡才得发展,才得精神上真正的松快。如我所说,移民解决了我90%的不快乐。一旦驿马星动,便如离弦之箭,再无回头之日。也是一种活法。

Friday, May 3, 2024

发愿读古龙的一波三折……


        话说前几日看这个混剪入了迷,发愿要读一遍古龙,结果——暂且按下不表。
        虽然我对当下的古风创作颇有微词,觉得多为诘(狗)倨(屁)聱(不)牙(通)之作,但这古龙版《百战成诗》的填词言之有物,即使为凑字凑韵而颠倒字序、擅改成语都透着灵气,配合精心挑选过的影视版本,就看得我击节赞叹。这几天总在脑海中回旋的两句,正是“出而不染魔星耀四方,涅而不缁天与点酥娘”,对仗工整寓意上佳,倒是令我十分期待从《绝代双骄》原著中见识小鱼儿与苏樱这一对璧人。殊不知……
        之前放下《楚留香新传》,开始按创作年表读古龙转型期作品《武林外史》,亦不过发觉彼时的古龙对全局的掌握稀碎——正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且不说小说中有多少从天而降又莫名消失的人物,就沈浪那副永远成竹在胸的嘴脸,都是不好看的。朱七七的颠三倒四与无理取闹,投射出古龙都不屑掩饰的厌女。回想一下,后期楚留香新传《借尸还魂》与《蝙蝠传奇》(新传目前之看了这两部)里的女性,好歹比朱七七像样得多,更何况《蝙蝠传奇》中还有极为动人的东三娘。
        之后看有所期待的《绝代双骄》就直接想砸书了。古早某版《绝代双骄》用少女时期的陈玉莲出演慕容九,真是妙极了——果然她再过几年就去演了同样清清冷冷、凡事漠不关心的小龙女。小鱼儿初识慕容九,对她的诸般作为全然是中华男性魅力展示,内中的本质厌女逻辑够我怒骂五千余字(然而算了,不值当)。这段剧情甚至令我作呕到再也不想看一页古龙。
        不过转念一想,小鱼儿本来就是恶人谷培养出来的坏种臭流氓,本就不该对他抱有期待。读者难道因为厌恶韦小宝,就能否定《鹿鼎记》才是金庸的压轴佳作吗?(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反正我不喜欢《鹿鼎记》……)
        Anyway,没事就看看要不要继续读咯。古龙纵有千般不好,笔下皆是任侠,没那种道貌岸然按着完颜康头强逼他杀养了自己十八年爹的傻逼皇汉,也是有点意思的。

Wednesday, February 28, 2024

二刷《繁花》碎碎念

         第一集应该没人觉得好看吧……新年夜,阿宝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声中被车撞翻,令我想起《玻璃之城》的开头,港风浓郁,倒也没啥惊喜。                           
        之后警方(警察是沈晓海诶)做笔录引出群像,胖阿姨和割了双眼皮的徒弟金宝儿形象生动,玲子和汪小姐因为演员太熟反而暂时看得没感觉。
        游本昌的爷叔我一直觉得有些问题(我大概是一个人??)——他的形象、气质与做派让我觉得他十六岁时不是进股票交易所,而是奔赴延安了,之后回上海当了几年地下党那种。

        第二集交代撞车案始末,许多细节一刷时云里雾里,二刷时方才明了。
        进贤路群像挺好。胡歌是一如既往地不灵,但跟马伊琍的对手戏还不错——估计是马伊琍带得好。
        第一集交代胡歌祖上是地主,爷爷是资本家,这集里他提到祖父口称“阿爷”,可见是宁波籍上海人。
        墨镜的镜头语言真的可以,蔡司令一张完全不camera face的脸被他拍得异常生动及有故事感,然而我心中的本集最佳是张芝华饰演的发根老婆那仅仅几秒钟的嚎丧戏……

        二刷到第三集,细看阿宝如何给足陶陶面子,为一句让汪小姐“坐坐大腿”的下流话冲冠一怒,开始理解为什么墨镜让胡歌照着李逍遥演——墨镜万变不离其宗,从《东邪西毒》到《一代宗师》都是在拍武侠,《堕落天使》、《阿飞正传》甚至《重庆森林》,哪个不是武侠?
        至于胡歌get了多少我就不知道,反正我觉得他不灵,有马伊琍带的时候好一些。
        本集top我仍然觉得是出场寥寥几个镜头的张芝华;温兆伦饰演三十年前的自己,在墨镜镜头下竟然风采依旧毫无违和,也很神奇。
        看到阿宝李李爷叔几个打机锋就觉得神烦……“景秀哥演说黄河路”的戏也……有点多了。郑恺已经那么丑了,还留那个发型凸显他没脖子,认真没法看。

        第四集讲的是魏总装逼失败及宝总装逼成功的故事,也没啥好多说的。我也很难说清自己是更烦李李的莫测高深还是范总的口音……
        阿宝在夜东京跟玲子要钱,作势要拿饼干盒里的金饰,两人这就动起手来,有种贾琏戏平儿即视感。玲子故意让宝总帮忙拎东西回住处,邻居阿姨嘴里赞她好福气脸上满是鄙夷,墨镜细节上还是考究啊。

        第五集出现了菱红的夺命耳环,然后延伸到外贸局群像。
        唐嫣我对她一直印象模糊,好像并没看过她演的任何一部戏。她在剧中的长款红风衣+大波浪的打扮大概算90年代港风?反正令我无数次幻视TVB李佳芯(哦!王官!爱王官!),同时发觉原来她身高如此出色。
        至于金科和爷叔的过往恩怨……说是爷叔是金科姑父,娶了一对双胞胎姊妹花(这个设定简直比妻妾成群更糟糕!),后来为了一碗水端平跟两个都离婚,仅维持事实婚姻。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既然爷叔是金科的姑父,那么双胞胎姊妹花岂不是金科的亲嬢嬢,怎么金科听着跟她们一点也不亲,还没跟姑父亲?第二、爸爸的姊妹叫嬢嬢,叔叔的老婆称婶婶,宝总等一干人管爷叔的事实婚姻妻子叫两个嬢嬢,算是有深意吗?
        然后爷叔和宝总聊天,口语中出现“家主婆”。把“老婆”称为“家主婆”我这辈子只听过一次,是在TVB一个卖老上海情怀的剧里听顾冠忠说的……阿宝这个年纪的人真的会这么说吗?
        李李装逼的戏真的好烦啊。

        说实话,一刷看(听)到第六集我依然想弃剧。即使二刷看来,范总、玲子和汪小姐都嫌用力过猛,导致整个剧都……非常吵。二刷认真看剧情,什么火烧丝被高仿、至真园胖厨遭挖角交代得还挺清楚,但宝总和李李高来高去装逼实在惹人厌烦。与之相比,风风火火、认真打包各色菜式的汪小姐真是一股清流!
        要说有何妙处,只能说BGM总是出现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比如陶陶轧姘头时奏起《安妮》,无缝衔接到汪小姐招待香港来的时尚咖,此情此景对许多70后必是致命情怀杀,而当年尚属稚龄的我,对香港都怀有一种朝圣的心情。
        袁文康竟然是上海人,而剧组找个了矮胖替身出演费翔,辱daddy了欸!

        第七集开始我才觉得这个剧大概还能看下去,因为出现了一些有点意思的边角人物比如金老板卢美琳等等。
        汪小姐最有意思的片段是昂着头说出“阿拉国家单位的女同志,不是好欺负的!”之后扬长而去。虽然“国家单位”这回事我一直不买,但以汪小姐的清白背景,她在龙蛇混杂黄河路上的骄傲非常make sense。
        阿宝的面相倒不少——跟玲子耍耍花枪贾琏戏熙凤,跟李李高来高去互相装逼,后面还要跟汪小姐演识于微时的改开情谊,问题是这个人物毫无灵魂,立不起来,倒真像是李逍遥式的武侠rpg工具人男主。

        好看是第八集才开始有点好看的,虽然我觉得墨镜太懒,配乐直接从他自己的电影里贩来,有的还是二道贩运。
        唐嫣吵是真的吵,但上海小姑娘的腔调又实在准确,尤其蚌壳精时期初见阿宝,对他开国语“你是谁啊”,骄娇二气俱全哈哈哈哈哈哈。袖套和半截niong线手套也好传神。
        但汪小姐这个人物的内核又很港,带着周星驰电影里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无前的孤勇,教人想起的是《大话西游》里的朱茵和《降魔篇》里的舒淇。弹幕说现在上海没有这样的女孩子了,我心里想:难道你们觉得90年代有??
        然后因为我看剧的平台是那种海外华人薅羊毛系列,弹幕敏锐地指出小汪上班时间还得给领导干私活脱邮票,不愧是国家单位。虽然编剧后来有找补说金科让脱邮票是为磨炼小汪毛躁的心性,我也完全不买。

        第九集就更好看了一点,因为“黄河路保卫战”是比较实的剧情,没那么多的高来高去装逼(所以胡歌和辛芷蕾还是不大灵……
        进贤路的配角非常好。我对阿庆的印象一直是带点“寿头刮气”的上海土著,但他演葛老师是在喜感里加了一点教书先生的文气进去的,但不多,就很对。Papi酱一直沉浸在菱红这个人物里,完全不顾自己也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低配苏菲玛索,好评。

        第十集杜红根封神!一刷完毕邵峰仍是我心中的繁花top1,没有任何其他角色比得上。
        我甚至只为“咦?原来邵峰是上海人?”诧异了一秒钟,就完全被杜红根带入戏。他的上海混混腔调,他的嚣张与窝囊,他跟在卢美琳屁股后面叫“琳琳”,他对“琳琳”的怨与疚,对金老板的妒与恨,演得太好了啊!而谁又能想到,墨镜把本剧首出真爱咖/断情殇戏码,献给了雌老虎卢美琳呢??真的落实“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嗲得不得了!

        阿宝的发迹多少有点爽文性质,比如他跳苏州河救小宁波,万一双死了呢?比如他去诸暨找麻老板,对着一屋子抄起家伙的人一脸莫测高深,就不怕还没开口就被打出脑震荡?反正胡歌故作聪明潇洒的演法,始终未能说服我阿宝是个不世出的商业奇才。
        但连轧姘头都有贼心没贼胆的陶陶就生动多了。围绕他轧姘头,夜东京集团各怀心思——玲子清楚陶陶什么人,自己也要明哲保身不愿惹一身骚;菱红心里阿宝和陶陶是一路货色,因此她总要借机含讽谏,期望玲子有一天会醒;葛老师掉书袋来一句司汤达,偏要说“坟墩头”,让我想起读书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拿来玩笑,上完音乐课齐齐说那首名曲叫做“塞维利亚剃头额”哈哈哈哈哈。
        小阿嫂面相上有些显老,弹幕推荐的是倪虹洁或者……许榕真??
        李李送鲶鱼这种装逼行为我真的……完全懒得看。

        第十二集汪小姐惨遭陷害,东窗事发前直球了宝总,甚至为了他准备辞职。
        Again,我对这种男主游走在各色女性中的武侠rpg观感很……meh,所以也没啥想说的。不过硬要说,读书出身、老老实实的所谓“好人家”的孩子,多少更能relate到上外毕业的汪明珠(并且我还会遐想:八七年上外毕业,这含金量啧啧啧!),听到她哇啦哇啦说自己有精神洁癖,听到她气鼓鼓对师父喊自己被冤枉,怎么都是觉得她可爱的。

        十三集的夜东京集团内讧非常好看,各人暗藏的心思也一下子摆在台面上。仔细想来,Papi酱的菱红多少有点丑角的意味在身上——之前葛老师甚至取笑她“虽是单身,却不算女人”,难怪Papi敛起清秀的五官顶着那个发型扮丑,十分有吴君如感。
        在男女事上没什么花头的菱红,她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吃吃老酒啃啃鸡爪也蛮好”,对于闺蜜玲子对宝总的贪恋,她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但主要还是为之不忿,但却以极其难听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所谓相骂无好口,夜东京集团的整体文化水平又不高。一般上海人说起“个则女宁”,后面就不会有好听的话。我反正一听“个则女宁”就要应激。
        另一边汪小姐气鼓鼓憋着写不出检查,弹幕里的海外上海人老油条们纷纷指责她“还是不觉得自己有错”或是“不是有错才要认错”……看得我心烦。爷叔指导了一天之后要回家,汪小姐立马高八度表示要送他到家,爷叔说他的耳朵实在吃不消了,汪小姐自觉地表示:侬阿是yibian我太吵了?笑死我。

        第十四集实在是太墨镜、太对我胃口啦!
        倒不是说的宝总和玲子的屋顶戏——虽然这种交代也挺好。葛老师的房子怎么回事?租给的都是文艺界人士。楼下史老师放宝玉哭灵,玲子的反应是最烦林妹妹,“男人嘛男人抢不过人家,最后还自己一个人病死了”。可见玲子文化水平不高,但跟混社会做生意的宝总大概脚碰脚。
        从这一角度看,八七年上外毕业的汪小姐反而是低就了(当然剧中没人会从这个角度看……)。但我说这一集对我胃口,是因为剧情从生机勃勃汪小姐转场到了白月光雪芝。
        之前在豆瓣上看短评吐槽别的剧,说是男人感情戏大俗套即是“死去的白月光”,但是我我我偏偏就吃这一套!墨镜实在是太厉害了!本来我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70年代的共产中国一片黑蓝灰中如何产生白月光,但雪芝出场才走了几步,哇!之后在摇晃的13路公交车上两人背靠背的拉扯,哇!
        虽说白月光对标朱砂痣,但这些年流行文化的讲头都是前者而非后者。以剧情来讲你也可指雪芝贪慕虚荣,不过又一只爷叔口中所谓“讨债鬼”,但墨镜拍阿宝初恋,即使她离婚回来那场戏,都是拍她一脸的寡淡与一身的性冷淡,可见在墨镜的审美里白月光就是高于朱砂痣,“属灵”还是比“属肉”吃香(仅限文艺作品),宝玉还得要去哭灵。

        补充一下第十四集相关冷知识:
        其实《偷心》的作者郭子自己也出过唱片。《偷心》的副歌部分他其实作了两版,张学友唱红了一版,而他自己唱了另一版(他自己比较喜欢那版,但是听着确实比较……土)。

        第十五集小汪阿姐和阿毅的互动哈哈哈哈哈哈,从节奏到台词真的太嗲了。
        沪联徐总的继任竟然是严晓频,弹幕激动地表示看这个剧简直像在开盲盒。
        梅萍这个角色从形象气质到表演都非常对,但是王菊的上海话“我”发音太过新千年死小孩风格,令人扫兴。

        第十六集的东京爱情故事,哇!《突如其来的爱情》前奏一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是……
        那么一通国际长途,将玲子的身世也交代得差不多:家里有亲爹没亲娘,在银座辛苦打工的钱还要寄回去让爹给后娘买冰箱,是所谓六亲不靠的命格,难怪后来回了上海也孤家寡人租房住。
        玲子与阿宝相遇最嗲的地方,是玲子从电话亭出来听到阿宝讲上海话,literally雀跃,是两个人在寒冷的东京街头一人一句“外头冷来兮,你去吃点东西”“外头冷来兮,我陪你尬特歇三无”,再有就是一脸苦相、表情麻木的菱红给阿宝面里疯狂加浇头,再三嘱咐“闲话不要多,吃!”
        白月光雪芝又出场,原来并没发迹而是在半岛酒店做服务员。弹幕吐槽这种“前任过得不好”的情节多少有点爽文性质,但我说人生际遇各有高低起伏,阿宝对此反应克制,回国跟陶陶提起还给足雪芝面子,就不算爽文。杜鹃迄今为止,从70年代圆点棉袄到80年代(伪)香港富婆装到半岛酒店服务员装,无一不美无一不如天边皑皑月光,实在令我垂涎!
        天边白月光一再与下放工厂的小汪衔接,大概是想表达宝总心里对汪小姐也不一般?但这种“我心里有念念不忘的白月光,因此我对谁也懒得commit”的戏码确实有点自恋加烦人。小汪还是move on吧……

        第十七集宝总的红颜知己纷纷开始觉醒出走,这一看就是新时代编剧的手笔,墨镜这种封建老男人未必想得出。
        “单相思大楼”里,前几集就交代玲子会对钢琴老师噪音投诉,却不理史老师咿咿呀呀唱戏。今次的片段是史老师等的男人又不来,玲子物伤其类对她报以同情之理解的一笑。
        汪小姐戏份是热血青春剧……跟主剧其实并没有那么搭。我们小汪有文化却不娇气,非常拉好感,因此不仅范师傅对她翘大拇指,工友显然也一致好评,离别时还要送送她。
        除此之外,范志毅的老婆是周瑾,演得比范志毅可差远了。周瑾最初出道的时候甚至不叫周瑾,而是跟其他四个女孩一起主持一个叫做《乐乐音乐乐园》的节目,她那时的艺名叫“虾米”,因为眼睛像。
        范志毅的丈母娘由上海老演员朱茵出演。朱茵当年在一部叫做《夺子战争》的沪语剧里出演男主老婆,夺子战争的头号反派了。
        金老板的拆白党软饭男形象太贴剧情了,难怪宝总很man地吃了卢美琳一记耳光后,卢美琳黯然神伤(但是琳琳不要气馁,侬huan有红根!

        第十八集玲子和汪小姐纷纷走出更远。亮点是戏份不出彩、演出也稍嫌僵硬的潘经理开始咧开嘴嗑汪小姐和魏总的cp……作为同代的超模,杜鹃和佟晨洁在本剧的待遇也差太多了……

        第十九集里玲子的形象进一步立体——明面上老吃老做成日里跟宝总耍花枪要钱,实际账面上清清爽爽毫不含糊。
        想当初玲子以一张好运签换了进贤路一爿店,而汪小姐离开27号开公司,李李主动送上开业酒席,师父则赠以天价集邮册…… 主打一个义气儿女,仍是武侠片的底色,跟现实情况不搭脉。
        早说了郑恺烫那个头更显矮又没脖子,在唐嫣出色的身高与头身比衬托下更显不配——墨镜要么是故意的。
        而宝总送凯迪拉克的行为真的令人不适,我是汪小姐我也要翻毛枪。如nasyo太太所说,宝总时常流露出“因为她是女的,所以我要照顾她”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现今的观众不怎么买了。
        卢美琳奚落魏总之时,小江西建议她把开业酒席生意接下来做,广结善缘。这种上进务实态度曾令我觉得小江西一定能上位挤走卢美琳,殊不知……

        另外就是……金科和小汪的师徒cp虽然好嗑(本剧的bgcp除了杜红根卢美琳就没什么可嗑的……),但我一边看一边想大家不过一处打工,搞得这么肝肠寸断有无必要???代入自己的同事这种剧情我就完全受不了(除非同事是许玮甯!

        第二十集汪小姐创业,股票戏继续装逼,然后有强慕杰和玲子的往日情。
        汪小姐创业戏里有点好玩的是富二代魏总被世叔伯劝着回海宁继承皮革城……想想真是又舒适又令人窒息,突然就理解了他之前为什么在黄河路上作妖跟宝总抢三羊牌。
        强慕杰和玲子的往日情真的毫无必要,但BGM是真的灵。“南方天空飘着北方的雪”,一记将我击中!

        二十一集。股票戏无聊极了,黄觉的肿胀感和难听的嗓音都十分……王丹,暂且按下不表。
        小江西金老板眼看就要跳楼,自己却懵然不知。卢美琳作为传统女性,可以肆意打骂老公却不愿离婚,两人吵闹间又提起姘头杜红根,金老板高声奚落他,“劳~改~犯~”也算是戴军的演技高光时刻。
        李李在海边的戏可真美,瞬间穿越到韩国电影。墨镜真的还是白月光爱好者啊。

        二十二集最好看的戏都是马伊琍带活的——玲子与菱红的道别,玲子探望胼手胝足开公司的汪小姐。
        玲子急急地掏出两刀钱要塞给菱红时,我想起《倚天》里赵敏执意跟着反贼张无忌跑路,汝阳王最后问她的话是她的伤碍不碍事和身上可否带够钱。真是很好哭。
        前情说菱红嫁过日本和尚,在东京拉面店一脸苦逼地打工,可见出身比玲子寒微,人也远不及玲子能干。她离开玲子的庇护要去北京打拼,又惹得弹幕里独在异乡的上海囡囡们爆哭……
        虽然戏份是有些过于煽情,但马伊琍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表情又特别有上海市井烟火气,使剧情落到实处而不悬浮。
        与之相比,宝总和李李的开车戏也就那样。唯一令我想到了的是阿孝为了让婷婷在车上好睡耗尽了一缸油……(不是!
        新时代的(女性)编剧多少是有些觉醒,因此加了许多女性之间不通过任何男性所建立的互动与情谊,然而弹幕还在神知无知地说玲子探望汪小姐是失恋者联盟,神烦!

        二十三集唯一的看点是夜东京股东大会分崩离析,有种大观园诸芳流散的感觉(bushi……
        葛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强总眼睛小来兮,他不看好,有意外笑点却不令人出戏。阿庆出席宣传时说爹妈没把自己生得好看,但被墨镜拍得挺好看,我深以为然——竟然也有些进贤路梁朝伟的感觉了!
        宝总强总加上李李triple装逼的戏实在是难以下咽,那场戏胡歌为了拗造型突然讲标普而非沪普,而且故作潇洒状*100,oh my eyes...

        二十四集……强慕杰遭到弹幕强力吐槽,说他“橘子皮”+“口音怪”+“油腻”。我对他的股票戏毫无兴趣,而且他对玲子的思慕绝对是本剧第一大蛇足。
        另一边房东阿姨讨租,汪小姐头皮发麻正准备躲开去,阿姨却说汪爸爸礼拜头已经为女儿女婿付掉三个月房租,另外眼见宏庆为了生意卖掉貂皮大衣,连赞汪小姐福气好。汪小姐倒也真是某一类上海小姑娘/江浙沪独养女儿的代表,真·掌上明珠。

        突然想到一点就是……跟阿宝产生情愫的女性角色名字都从王字旁:汪明“珠”、金“玲”以及真名为陈“珍”的李李。王字旁又作斜玉旁,所以有好事者说阿宝是黄河路贾宝玉,倒也没什么不可以。但他的白月光名唤“雪芝”,可见人家只念绛珠仙草、木石前盟。
        不过再胡思乱想下去就很好玩,因为贾府里贾宝玉那辈从的就是王/玉字旁。陈珍对应有贾珍,汪明珠对应有贾珠,而金玲对应的是……贾玲!(bushi……

        第二十五集。
        先看范总。范总逐渐从前半部的洋泾浜喜剧担当蜕变为义气儿女。编剧倒也不算“野豁豁”瞎来,之前范总跟梅萍有一场对手戏,也看得出他的仁厚实在本色。
        之后是阿拉卢美琳专场!围绕金美林的人物与故事无一不丝滑合理。卢美琳固然吃相难看斗争手段low,却是黄河路上独立干实业的女性典范,她对投机炒股的看法一以贯之——“赌博”而已,这份清醒在当时实属难得。可惜琳琳吃卖相,杜红根和金老板卖相都好,无奈一个劳改犯一个拆白党。琳琳吃卖相就要吃苦头,杜红根怨她嫁了烂赌鬼,自觉要不是他在背后撑着金美林老早完结。然而杜红根这话说得也不硬气——金老板那三十万赌债,毕竟琳琳真金白银还了他,是他自己生意做不起来,没把三十万还给爷叔。卢美琳虽然凶悍,却是不肯离婚的旧式女性,“不要靠近男人,会不幸”这一新世纪才有的讲头,她哪能会晓得呢?
        放高利贷的台湾林太,一开口却是daddy商务殷语口音,这就有点“野豁豁”。离开黄河路之际,林太抬望眼,淡然来一句「上海的雪,落在地上也积不起来」——能说出这句判词,必然与这城市有千丝万缕关系,不仅仅是个收数的过客。林太的身份,可以参考《血观音》里的棠夫人,比如她是外省权贵出身复杂、有黑道背景的外室,你让她说一口沪普、广普、川普都比说商务殷语靠谱…… 林熙蕾一开口你就感觉是来开瑜伽教室或者教做白人饭的!

        第二十六集汪小姐闯深圳。
        弹幕纷纷魂穿宝总,怒骂不接受宝总帮忙的汪小姐不知好歹还硬要争口气,厌女之风极盛。剧情翻转之后还在骂汪小姐走狗屎运。
        偶尔有弹幕批判男凝“恶臭”,还要被男的反过来骂女拳吃的是屎所以什么都恶臭……
        十分令人窒息,但这才是真实的上海与中国的人文环境。九十年代如此,现在也如此。

        第二十七集范总与汪小姐告别,金美林、小江西告别黄河路,而阿宝无人可告别,因为白月光竟然真的俗套地死去了……
        爷叔这个角色在我看来毫无必要,除非是在拍武侠,令狐冲需要一个风清扬。也对,汪小姐偏要对范总说“江湖再见”,而李李是劫后余生、改头换面的奇女子——究竟是在拍武侠。           雪芝真的需要死吗?只要阿宝不死,13路之花行经的轨迹、洪长兴雾气笼罩下的那半个人影即是永生,又早已死去,不可再追。为撒还要她肉身陨灭啦……
        卢美琳在本集的文艺性感伤有点多了,还是红根的表现稳!
        另外就是,李李那个俯拍的楼梯转身确实嗲,直到我看到弹幕说李李应该和魏总组cp,因为这样她就有穿不完的皮草……

        术业有专攻,第二十八集我能咂摸白月光部分的韵味,对股票战兴致全无(而且也看不懂)。
        阿宝旁白说雪芝是大小姐出身,临字帖、打棋谱、集邮票。弹幕竟有死小孩说书香门第大小姐沦为公共汽车售票员定是“读书读傻了”,可见从未经历过那时代的压抑与绝望。
        又有弹幕指雪芝在好些镜头里令其幻视陈冲。陈冲是老一代人的女神,我是不怎么买,但却知道她符合老派上海人的理想:出身书香、住洋房、会乐器……最要紧外文好。
        其实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对大户人家心向往之,往往是因为隔着高墙。雪芝念着“人往高处走”嫁去香港,但在阿宝的意念里她是傲雪凌霜的腊梅。
        雪芝念着“人往高处走”嫁去香港,那里没人在意她临的帖或集的邮,因此她死不死都早已死了。她在上海的家被拍出《一代宗师》里宫家庭院的感觉,墨镜是一定要给回不去的过往修座坟的,哪怕是衣冠冢。

        第二十九集没什么可说的。我对爷叔和阿宝的观感就跟对风清扬和令狐冲一样——两个都不灵。围绕他们的商战、股票战和最后爷叔的心灰意冷黯然退出,对我都毫无触动。
        新开夜东京的玲子依旧是进贤路诸人的定海神针,但陶陶回归家庭的戏实在有点多余了,搞得好像他有本事走出去过一样的。

        二刷刷完第三十集,只想说作为墨镜老粉,到《一代宗师》就嫌台词过多絮絮叨叨。至于他的那些金句——比如李李“要以自己的方式记住”——在《大话西游》里就被嘲过,但墨镜乐此不疲。
        剧版《繁花》这么个故事,拍十二集会很好看且余韵流长,但拍三十集就……频繁令我觉得“哪能还有啦?”
        第三十集的重重告别戏就像内娱一度盛行的83《射雕》、87《红楼》或《新白》再聚首,聚完又聚聚完又聚,直到观众再也不买过气明星吃情怀的帐。
        结尾里黄河路上的“戆度”仍在喊“宝总来了”,宝总如果像A先生一般如流星陨落,这梗勉强还能催泪,但你的小开宝总最终是换上乡镇企业家的皮肤去唱“希望的田野上”了诶,所以还是算了吧……

Friday, January 12, 2024

玄学笔记(三)

        在十几小时的回国航班上连上Wi-Fi,首先得知的是周海媚的死讯,令我的emo横跨一整个太平洋。 我本来预备在飞机上继续搞迷信看完一本玄学书籍,却代之以对这位港风美人全方位的悼念。
        烂俗的说法是我们不是悼念某一明星,而无非是悼念自己不可再来的青春。以我看来这“无非”二字大可不必——任何人对这世界的观感都是他的大脑运作,某种程度上的hallucination,而幻象不分高低贵贱。
        我孩提时代港风正盛,从大十岁的表姐手里接过娱乐杂志与明星贴纸,即对曾华倩与周海媚的美貌啧啧称奇。周海媚离世,既非横遭意外青年短折,亦非得享高寿,因此才更令人感到意外。得知这个消息,我立马从网上找来《末代皇孙》的剧照,配上主题曲鬼迷心窍歌词:“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这样的表白里有我们少年时的怦然心动,荷尔蒙激荡的时刻,也有份只属于特定群体的隐秘的骄傲。
        数年前去亚特兰大探望Yier,她妈妈指着电视里的周海媚说女儿小时候好喜欢这个人的。Yier自己则说,少年时的妄想是周海媚遭遇车祸坐了轮椅,那时全世界都忘记她,她就可以不离不弃守着她。所谓“美人如花隔云端”,我很确信,很多人少年时都有过这样偏执而残忍的妄想,因为那是我们接近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美人的唯一阶梯。

        但其实谁也没真的鬼迷心窍,心动过后那时的少年都顺遂地move on。一两年前有同龄象友曾感叹,说听闻周海媚定居北京多年,每天下楼排队做核酸,有种恍若隔世之感。我回她说演员都是漂亮的模具,所有那些激烈的爱恨、刻骨的情仇都是编导的手笔,是他们给这些漂亮的躯壳注入灵魂;当模具老旧、不堪此用,就再换上一批新的,如此而已。我甚至不算周的粉丝,是后来在豆瓣上搜资料,才发觉她定居北京后演过好多评分皆在及格线以下的电视剧……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作为一个上海小孩最记得的,是《吻别》,是屈家裕、纳兰如意和永远的周芷若。
        然而——要说她是“最好”的周芷若吧,偏生她两次出演《倚天》,遭遇的都是天坑编剧关展博。她的芷若前期清纯如白兔后期断崖式黑化,跟原著中那个心机深沉、事业心远胜于郡主娘娘的小周掌门根本是两个人。只是娱乐圈清纯佳人向来多,唯她清纯得来明媚大气,不堕所谓“九十年代港风”盛名。她更独有一份凛然不可侵犯的清冷,她拿千度近视的眼睛瞪你,你清楚听见她心里说“我憎你,好憎你,憎死你”,却仍是觉得她好美,是你自己真的抵死。

        话说回来,关展博虽为天坑,给这位峨眉年轻掌门安排的结局却高级。本来连载版《倚天》的结尾也是安排周芷若出家,然而“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的描写,主打一位恶女的现世报。关展博却让周芷若追随张三丰求道——她听过张真人的丹道名篇所谓“荡去飘来不自由”顿悟,一身素衣飘然远去。周海媚在《倚天》这场戏中有多出尘脱俗、飘逸若仙,我猜她自己都未必体悟到。因此我又截了这段视频,配文字说你掌门人只是远游求道去了,唯你还留在这红尘中荡去飘来不自由呵!
        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对于仍在红尘中荡去飘来的吾辈,屈家裕、纳兰如意和周芷若的影像仍在脑海中萦绕,她们是不死的。佳人难再得,但纵使她离世前依旧美丽,作为屈家裕、纳兰如意和周芷若的她,在杀青那一天早已死去,何必枉悲伤?

        希望周海媚,希望在2023年离世的我的家人们,已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