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书读完的时候,才发觉这是一本深情文字。
因为作者的笔调是冷静抽身而出俯瞰众生,他手里也有一把外科手术刀去解剖人性,我并没有料到小说会以如此深情的方式结尾。中国文化的因情去理,是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美在“不知”其究竟。二八佳人因情而死、因情复生,这完全没有道理的事,因为情深,也要变它作可能。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爱其实是不合常理的东西,而且它在分析性的思维下是不堪一击的。我们是几时开始频频用自嘲的语气来谈论爱情的呢?有的人对爱情的失望始于对他人的失望,而有的人对爱情失望,是先对自己失望——原来自己也没什么耐性,说过的话也并没有算数。
Tereza有感于Tomas的老态而心中翻覆之时,我如此羡慕他们。作者说人都渴望被注视,但他们渴望被注视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渴望被无数不知名的眼光注视,有人渴望被许多认识的眼光注视,有人一定要活在所爱之人的眼里,还有人幻想自己被那些不存在的眼光所注视。在这种分类规则下,Tomas与Tereza被归为一类。因为作者其实是小说世界的造物主,既然Tomas与Tereza被造成这种样式,就注定了从相遇到死亡整整半生的纠缠。因为他们所渴望的眼光是世上独一无二、又不可替代的。其实小说中我一直是偏爱Sabina,因为四处漂泊那一款我很爱,甚至还有Franz,因为我觉得男人那样清澈可爱是很难得的。大夫那一对,Tomas的猎艳史和Tereza过分用力的感情都是我个人不喜欢看的。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最终拥有了爱情的,是这两个在一起时未必快乐、甚至也未必互相了解的人。
一部小说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过不同生活体验的人来说,是存在多重意义的。就像Sabina与Franz之间的误解,可以是两种性别之间的,也可以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Franz带着满腔对受压迫的人民的悲悯跑去柬埔寨,这种奇趣的情节,西方世界的人永远不能如我们体会这般深刻。
但所有这些误读、解读、分析,我们可以拿来做研究写报告的东西,是在某种道理范畴之内的。也就是说,只要有恰当的科学的方法,这些奇趣的东西,总还是可以获取与掌握的。
所以,这个属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宇宙里,作者创造的最不可思议的东西,是一份在层层分析之下都没有崩溃瓦解的深情。虽然这在我们的宇宙里,也不知道在不在。
4 comments:
也不知道在不在。。如果自己拥有了这份神情,那就是在了;至于对方有没有,那真是无处探寻。
所以我觉得牡丹亭到离魂这一出还是合常理的,也就是二八佳人思春郁郁而终,也不是不可能;等到真的有个柳梦梅跑出来拾画开始,已经是不合常理了
Elaine 的文笔跟人一样 很有感觉
小莫的人跟她的走位一样有感觉,哈哈打球打球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