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1, 2009

我想不出题目了,就这样吧

  这算是欠易老师的一个解释。

  易老师在豆瓣上关于《喜宴》的评论,名字叫做“lies...”。我看完之后留评论戏谑说你的思维果然是鬼佬式的,她问我是不是在骂她,我答说并没有,只是要我写起来是另一个角度,不是好或不好,只是不同。我是个追求写意,因而也许欠缺分析性思维的人。《喜宴》让我心生感慨之处,是高伟同的父亲操着典型中国口音的英语对西蒙说:你是我的半子。联系到之前,高父问伟同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从军,伟同说不是为了响应蒋公“十万青年十万兵”(吼,这些说法太蓝了,真是让人血脉贲张)的号召么,结果高父说爸爸当年是为了逃家才从的军——起因是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或者说,少年人的逆反心理,硬要跟上一辈过不去。 

  每个人都年轻过,杨过不理解旁人口中的“祖师婆婆”为什么是画像中长眉入鬓的年轻女郎,而峨嵋弟子心中的郭襄祖师必定如灭绝般威严,可是他们不知道她曾任性到在寒天雪夜里跟着不三不四的江湖客去看传说中的神雕大侠。其实在旧版《倚天屠龙记》里,连灭绝师太都是为情所困而后挥慧剑斩情丝的,金庸大约是觉得这样实在狗血,修订时大笔一挥,把旧情人改成了亲兄长。我们总以为同龄人是最可以了解自己的,而父母辈却相隔几万光年之遥,这或许是狭见或谬误。可是少年人的心灵又太敏感,被轻视或误解一次之后就不愿意再尝试。又或者是做父母的时刻警醒要端着为人父母的架子,要保持威严慈爱要有教育意义。凡此种种,使得我们等不到春风解冻的一天。

  上次我在facebook上出的题目,有问到我最喜欢的家庭成员,自己的标准答案是外公。就像我说过很多次的一样,他是彼得潘这一种,爱玩爱享受,不懂得利用男性家长的尊严来板着脸孔教训人。他年轻的时候多少也是有点不靠谱的,供职兵工厂的时候又考进中央信托局,招呼也不跟人打一声就跳了槽。可是那是军事编制的单位,于是人家出了通缉令要拿他,事情好不容易才被家里亲戚出面摆平。他已经去世多年,而我们之间的年龄差距比一般的祖孙间要大很多,我从来没有机会跟他讨论任何严肃的人生问题,也无法假设出那个场景。我只知道我继承了他晃来晃去不靠谱的性格,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他抱着我看武侠片或是魔术表演的时候,还是在两个人不顾蛀牙危险把整整一盒糖分光的时候呢?

  至于我妈,最令我意外的一场是几年前她来打扫,我随手把换下来的裤子扔给她,猛然想起口袋里有烟和打火机,头皮一阵乱麻,结果她掏口袋的时候掏出来,不动声色地递给我说,喏。最近的一次,是南京寄来包裹,我扔在地上不收也不处理,她看到上面的寄件地址和人名,竟然跟我说,不开心的事情就不要再想了(!!!!)。

  我最近在想,是否我们已经长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去很认真地去思考与处理一下与家人那相隔几万光年的心灵距离了。

2 comments:

bones said...

庆幸我和家人交流算通畅,很多话都可以讲。我是觉得在父母面前才完全是最放松的一个人。

Elaine said...

那你去喜欢个女人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