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逛台湾的金庸茶馆,最烧辣的讨论必然源自神雕,一派拥郭靖黄蓉,一派拥杨过小龙女,言辞激烈之间,常常擦枪走火。这事如今想来很无聊,价值取向是最适合自赏最不适宜讨论的问题,过分执着则要陷自己于狭隘。黄蓉再好,也是珍珠变成了鱼眼睛,机关算尽从来不是美德;杨过再招人爱,襄阳鏖兵一回里也的确是“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无可推诿。但我乐于在正大光明之中发掘虚伪,在诡谲莫测之中寻到本真。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是丘处机怜悯世人悲苦所做的诗句,郭靖推崇备至,但我打射雕里就讨厌这位暴躁又好炫耀,侠义自许沽名钓誉,教不好徒弟,出了问题总要赖别人的长春真人。对他这一系所出的仁义道德云云,抱有隔岸观火的冷淡。
06神雕下半部始于杨过小龙女出绝情谷赴襄阳,出谷之后湖边那段有些像95古版。这也是黄晓明最好看的几场戏之一,脸庞英挺,目若朗星。戏剧的说服力往往倚靠演员的表演托起,我很喜欢黄晓明在这里的表演,当他几乎咬牙切齿地说:我们两个都要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活下去——求生意志炽热到几乎强横。射雕是青涩懵懂的小儿女情怀,是傻小子郭靖念叨着蓉儿“是很好很好的”;神雕则是冲动灭裂的少年,是百死不悔的青春与爱情。包括后几集里,当小龙女说我们要同生共死时,杨过说“不,我们要长生不死”,飞扬勇决。这样的表达,于杨过这一段可算是人生污点的经历,是很微妙的注解,我以为也是正解。
镜头转到襄阳城,黄gg的脸又肿了,刘mm换了奇怪的公主装,郁闷。席间,镜头切换和配乐很好地体现了气氛的诡异——郭靖全然不疑有它,朱子柳暗自沉吟,杨过包藏祸心,小龙女却是焦虑溢于言表,还有郭芙难堪而微妙的心情——断臂惨剧的引子和铺垫。但是编导们玩惊悚似乎又玩上瘾了,郭靖那件无头盔甲,看得人心里发毛(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之后的杨过断臂处)。这还是个人的口味问题,我喜欢平实铺陈的金庸剧不喜欢搞惊悚。
顺便八卦一句,郭靖给儿女取名字,说“冲破的破,驱虏的虏”,既然“鞑虏”都成了“他们”,为什么郭破虏还叫郭破虏不叫郭破他--|
刺杀郭靖,原著里一句“刀锋贴肉,都烫得热了”把全部气氛都带到。戏里没有大问题,只是音乐用的好诡异,男女主角谈情说爱的时候用用齐豫的歌也就算了,天高云淡的飘渺,为什么表现郭大侠宅心仁厚忠肝义胆也要用这首……总之该剧配乐差强人意,原创的插曲基本都很难听,没事就拿这首《欲水》糊弄人。
很高兴看到原著里那段很温馨的“我自然嫁你”、“我还是嫁你”被拍出来了,完全就是书里的感觉。月夜低回,遇到缠夹不清的大小武和郭芙,刘mm那一点点顽皮温柔神色,把握得很好。我还是嫁你,旁人与我何干?我喜欢小龙女浑然天成的执拗与坚定,如玩味诗句里“当温柔和壮烈同是一个女子的性格”,心有戚戚。相拥之时,小龙女喜乐而杨过苦涩——情意绵绵之乐,生死茫茫之苦,此处最是深刻。
赴蒙古大营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啊,郭靖对忽必烈横眉冷对侃侃而谈,看书时从来是眼光掠过,戏却处理得令我动容。我一直以为“国家”二字是应该慎言的,“国家”的旗号常被用来堂而皇之地践踏人性,听到这两个字我下意识的反射并不是爱或者崇高,而是伪善。但这个郭靖,对自己的国家和同胞的确怀有最质朴的悲悯之情,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杨过这小家伙也不得不为其所动吧。黄晓明的感觉是越来越好了,跟王洛勇珠联璧合啊。没有拍瘦马牺牲的一段,书里读来不知几煽情,我热爱杨过内心里的敏感和孤独,也因为如此,他日他也成名成侠,却始终没有与端正刚强的郭伯伯走到一路——他们如此不同。另,冯默风大叔很酷啊,以前射雕里那个柯镇恶也有型得教人不解——明明只是江南市井的贩夫走卒啊。
杨过必然不会杀郭靖,正如黄蓉真的提出要以自己的首级换解药之时,小龙女却说那怎么成。读者常批评他们自私狭隘,我以为这只是一对孩子,任性而欠妥帖,却存有赤子之心,底里其实极良善,与世故之人的阴沉险诈全然不同。刘mm由此处开始表演明显弱了,小龙女有向花瓶演变的危险,捏一把汗。
其他的,大小武这两个庸人,看了也多余,可怜的郭芙心理上饱受他们的摧残;金轮法王好歹也是一方宗师,怎么越来越丧心病狂了;黄蓉生产的戏可不可以不拍呢,多么虚假啊连脐带都不剪的--|;双剑合璧的武打设计挺好看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