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1, 2006

件事真系越来越得意

伏在暗处的感觉真好

Sunday, May 14, 2006

请时光为我镌下温柔

  有一些字词是我特别喜欢的,例如镌刻、蕴有、暗涌、沁入、沉淀……我喜欢它们所表达的淡定和质感。
  《追访有情人》的碟从遥远的山东邮寄过来,封面上有沈银河的侧脸。沈银河是我所见过最美丽的亚洲女演员,我所喜欢的那些字词可以全部用来描摹她,但又不足够。甚至在看《丑闻》的时候,我会揣想她出演郑氏的样子,全度妍是卑微谦恭的样子,但沈银河如空谷幽兰般矜持而清雅,采撷这样的女子,才会使花花公子赵原眩晕吧。
  相比之下,影片的中文译名还是过于花巧,它其实只叫做《采访》INTERVIEW。切着采访的主题,影片由头到尾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茫然,如开端处一群人围坐着讨论着要如何给他们的纪录片开头,嵌套得奥妙,真实与虚构来回穿插。摄像机是冷酷而真实的记录者,然而胶片被剪辑得迂回曲折,抽丝剥茧之际,我们不知道自己获得的是底里的真实,抑或极致的虚幻。
  今次,镜头里的沈银河,正面看略有浮肿憔悴,没有《八月照相馆》或者《爱的肢解》里好看。但那种深入骨髓却只淡淡挥发出的哀伤,非常动人。《东邪西毒》里,欧阳锋说换作别人的身份,有些事便不难说出口。杜撰一个谎言静静讲述,是不是可以沉浸在温柔里,不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呢?一份理发店助理的平凡职业,一个入了伍当大兵的男友,杜撰出来,好似得不到的爱情有了沉实的走向。这仅仅是我猜测的,她说谎的理由。
  摄像机是冰冷的机器,人心却百转千回,导演仁赫就不能只是静静地旁观,他的方式是追问。他不明白一年前那个灿烂的舞者,如今为何在镜头前扮演着另一个人。亲身践行就意味着沉溺,背负着过去的女人好像总是对冷静敏感的男人有吸引力。他的摄制组在拍摄身边千姿百态的爱情,华丽的质朴的,执信的怀疑的,凝重的轻薄的,而他追溯着一年前舞者的脚步,跌跌撞撞迫近了所谓的真相。在所有采访片段中,唯有这则以谎言起头的故事,教人牵记追寻。
  在便利店这样一个极生活化的环境里,沈银河闭上双眼,缓缓说出爱人的名字:余崇正;之后她睁开眼睛复述一遍,说我已经好久没有提起这个名字,眼里已有泪光。这是我所见影片里最情深动容一幕,她旋即又因为客人的叫喊而回复到现实。刻薄一点地去看,这镜头之前的功夫过于做作,这是电影中的真实,却未必是现实中的真实——你身边可曾出现过如此优柔而悲怆的怀念,又带有文艺性的美感?这样的女人如天边烟花寂寞开放遁入无形,还是从未曾存在?
  墓前的独白,与一年前那出电影全然吻合,但无疑现实里失去爱人的人更为真实而刻骨。结尾里导演回到摄影棚重播起那场华丽的舞蹈,两人翩翩起舞,她在他的身边仿佛化为羽毛,他痛苦萎谢而死,她呆住,万念俱灰。宿命点到之处,谎言与真实握手言和。一片萧条秋色中,银杏树孑然独绿,仁赫说美的东西总是很悲伤,情到深处人孤独,沈银河是这种寂寥深沉之美最佳的诠释者。
  但我仍然觉得影片始于茫然,终于虚妄。追问其实并没有答案,我看完了整部影片,沈银河出演的仍是没有姓名的女子——李蓉绮是真实的理发店助理的名字,那不是她。空谷幽兰静静开放在胶片之中,漾出爱与哀愁。这也够了。
  她说,在面对镜头讲述的时候,仿佛死去的爱人复活了,她便不再那么难过,她真希望那是真的。我终于明白自己一次次打开powerdvd,任影像滤过心底的意义。
  在那些时刻,我心里的温柔复活了,我希望那是真的。
  

Tuesday, May 9, 2006

神雕侠侣之九——胡为不救万灵苦

  以前逛台湾的金庸茶馆,最烧辣的讨论必然源自神雕,一派拥郭靖黄蓉,一派拥杨过小龙女,言辞激烈之间,常常擦枪走火。这事如今想来很无聊,价值取向是最适合自赏最不适宜讨论的问题,过分执着则要陷自己于狭隘。黄蓉再好,也是珍珠变成了鱼眼睛,机关算尽从来不是美德;杨过再招人爱,襄阳鏖兵一回里也的确是“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无可推诿。但我乐于在正大光明之中发掘虚伪,在诡谲莫测之中寻到本真。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是丘处机怜悯世人悲苦所做的诗句,郭靖推崇备至,但我打射雕里就讨厌这位暴躁又好炫耀,侠义自许沽名钓誉,教不好徒弟,出了问题总要赖别人的长春真人。对他这一系所出的仁义道德云云,抱有隔岸观火的冷淡。

  06神雕下半部始于杨过小龙女出绝情谷赴襄阳,出谷之后湖边那段有些像95古版。这也是黄晓明最好看的几场戏之一,脸庞英挺,目若朗星。戏剧的说服力往往倚靠演员的表演托起,我很喜欢黄晓明在这里的表演,当他几乎咬牙切齿地说:我们两个都要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活下去——求生意志炽热到几乎强横。射雕是青涩懵懂的小儿女情怀,是傻小子郭靖念叨着蓉儿“是很好很好的”;神雕则是冲动灭裂的少年,是百死不悔的青春与爱情。包括后几集里,当小龙女说我们要同生共死时,杨过说“不,我们要长生不死”,飞扬勇决。这样的表达,于杨过这一段可算是人生污点的经历,是很微妙的注解,我以为也是正解。
  镜头转到襄阳城,黄gg的脸又肿了,刘mm换了奇怪的公主装,郁闷。席间,镜头切换和配乐很好地体现了气氛的诡异——郭靖全然不疑有它,朱子柳暗自沉吟,杨过包藏祸心,小龙女却是焦虑溢于言表,还有郭芙难堪而微妙的心情——断臂惨剧的引子和铺垫。但是编导们玩惊悚似乎又玩上瘾了,郭靖那件无头盔甲,看得人心里发毛(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之后的杨过断臂处)。这还是个人的口味问题,我喜欢平实铺陈的金庸剧不喜欢搞惊悚。
  顺便八卦一句,郭靖给儿女取名字,说“冲破的破,驱虏的虏”,既然“鞑虏”都成了“他们”,为什么郭破虏还叫郭破虏不叫郭破他--|
  刺杀郭靖,原著里一句“刀锋贴肉,都烫得热了”把全部气氛都带到。戏里没有大问题,只是音乐用的好诡异,男女主角谈情说爱的时候用用齐豫的歌也就算了,天高云淡的飘渺,为什么表现郭大侠宅心仁厚忠肝义胆也要用这首……总之该剧配乐差强人意,原创的插曲基本都很难听,没事就拿这首《欲水》糊弄人。

  很高兴看到原著里那段很温馨的“我自然嫁你”、“我还是嫁你”被拍出来了,完全就是书里的感觉。月夜低回,遇到缠夹不清的大小武和郭芙,刘mm那一点点顽皮温柔神色,把握得很好。我还是嫁你,旁人与我何干?我喜欢小龙女浑然天成的执拗与坚定,如玩味诗句里“当温柔和壮烈同是一个女子的性格”,心有戚戚。相拥之时,小龙女喜乐而杨过苦涩——情意绵绵之乐,生死茫茫之苦,此处最是深刻。
  
  赴蒙古大营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啊,郭靖对忽必烈横眉冷对侃侃而谈,看书时从来是眼光掠过,戏却处理得令我动容。我一直以为“国家”二字是应该慎言的,“国家”的旗号常被用来堂而皇之地践踏人性,听到这两个字我下意识的反射并不是爱或者崇高,而是伪善。但这个郭靖,对自己的国家和同胞的确怀有最质朴的悲悯之情,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杨过这小家伙也不得不为其所动吧。黄晓明的感觉是越来越好了,跟王洛勇珠联璧合啊。没有拍瘦马牺牲的一段,书里读来不知几煽情,我热爱杨过内心里的敏感和孤独,也因为如此,他日他也成名成侠,却始终没有与端正刚强的郭伯伯走到一路——他们如此不同。另,冯默风大叔很酷啊,以前射雕里那个柯镇恶也有型得教人不解——明明只是江南市井的贩夫走卒啊。
  杨过必然不会杀郭靖,正如黄蓉真的提出要以自己的首级换解药之时,小龙女却说那怎么成。读者常批评他们自私狭隘,我以为这只是一对孩子,任性而欠妥帖,却存有赤子之心,底里其实极良善,与世故之人的阴沉险诈全然不同。刘mm由此处开始表演明显弱了,小龙女有向花瓶演变的危险,捏一把汗。
  
  其他的,大小武这两个庸人,看了也多余,可怜的郭芙心理上饱受他们的摧残;金轮法王好歹也是一方宗师,怎么越来越丧心病狂了;黄蓉生产的戏可不可以不拍呢,多么虚假啊连脐带都不剪的--|;双剑合璧的武打设计挺好看的。

Sunday, May 7, 2006

我觉得我是严重缺乏行动力的人

比如说,我常常跟吴小南嚷着要见子夜,但是半年过去了,我还是没见子夜。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情人和pipi等身上。
皑皑

Monday, May 1, 2006

有网上闲逛遇到妙文,总要快乐地随手拈来

结婚在中国,我想可以意味着的事情很多。经济地位,房子,政治资本,依赖,勉强可以,凑合着过吧,养儿防老,延续后代,责任感,等等。偶然的情况下,它会意味着爱情。但说起结婚,我首先会想到的是前面的那些词,而后才会想到,爱情。

或者用另外一种思路,人可以为了爱情而结婚,同样也可以因为以上的一切或者别的任何事情而结婚。结婚也不意味着幸福,我老是觉得,结婚让人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也就是说,人没什么盼头了,那就结婚吧,就那么过吧。

我为自己对结婚这个词语的消极态度感到歉意。

zz from某位不知名的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