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8, 2005

《诅咒》

  借来片子看了《诅咒》。我想说,如果片子没有如此浓重的所谓“上影制片厂”风格,它也许会好看很多。然而我看它,一如以前看电影版《第一次亲密接触》,影片色调、配角样式、摄影、配音都倒掉观者少少胃口,同时从影片中我看到年轻导演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是情节的文不对题,再有配角人物的苍白乏力,此外影片本身的定位颇为尴尬。那张田原背部全裸的宣传主打剧照,就更不知所谓,完全是噱头。
  镜头语言实在有些对不起田原mm,辜负这张在《蝴蝶》里糅合着稚气与蛊惑的脸,或许于表演她在《诅咒》中更有进阶,然而我看到她,唯一的想法是:好大的脸好大的脸--|
  老吴表演还是可圈可点。或许是影片不多的能呼应导演初衷(假设他有这样的初衷)之处,镇宇堕楼那一刻复杂的表情,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困惑与疼痛。摄像机从镇宇的视角仰拍平台上几欲疯狂的田原,那张酷似故人的脸庞,令我陷入遐思。
  武当绝顶,玉娇龙裙裾飘飘;沧月的小说里,白璎郡主堕天一幕;Lost&Delirious, pauline最后的振翅飞翔。躯体在半空中伸展之时,被压抑深锁的灵魂,是否因救赎而去向长空?

Sunday, November 27, 2005

复最近留言的朋友们

小j: 你好么?小麦离职之前我确有一段时间疏于tv和tvb,上次偶尔看到大时代的片头视频,那一张张熟悉的如今老去的脸庞,见到冷峻的邵仲衡温婉的李丽珍。总是感叹港剧的“大时代”也就此过去,后来的天地男儿、天地豪情里,沉重悲怆的情调已然一点点弱化;最近电视里居然重播《刀马旦》,对比如今的《胭脂水粉》,前者浓浓旧时代气韵,亦非后者所能比……恐怕变的还是我们,唾手可得的,总是不见得珍贵。现在bbs上很少见你,yc仍然层出不穷,我却没有太大兴趣去细看和评价好坏,总觉得那不是我们这群人的东西了。yueyue总是会“不合时宜”地出现贴一大堆flora的相关,然而应者寥寥,竟觉得凄凉。flora于我是打火机火光里笑容暧昧的annie,是干练套装下时而苍白脆弱的pauline,是阿cat、joyce、helen……也仅仅是tvb的flora。我们因为同样简单孩子气我却以为是干净的起因来考法律系,如今我投身一份平淡无聊的工作,你还在彼岸苦读,是否,未来不是我们想象。

jessie: sixty的工作,我不能说它尴尬,对于一个totally unsophisticated的学生来说,它至少是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如果不是这样的上司,这样的管理,也许我会喜欢这个在繁华地带办公,能接触fashionable things,能够间中说英语的工作——好像FRIENDS的rachel,时时在电梯里巧遇Ralph Lauren。

谢谢你的称赞(我不知道沙发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没有写随笔的习惯,如果有话就往msn space上一扔。自从那件事情以后我的整个信仰和价值体系都崩溃了,至今都没有重建起来,虽然现在也会偶尔写字,仍觉得自己是发条故障的玩具,失神地hanging around。

上次在msn上跟你讲述这件事,是意外的轻松舒服。我尝试过向不少朋友坦白讲述,总是要吃力地将对方从层层误解中拉回来,或自己抢先表明一些什么。对你我只是讲一件事情,平铺直叙然后被温和(八卦地)接受。这是我期待被给予的态度,也是我可以给予别人的态度。I appreciate it.如同我最近看的电影SAVING FACE,那里面有我激赏的元素:理性、尊重个体、摈除偏见、温情脉脉。

Saturday, November 26, 2005

頭先跟ziye聊天

  一路都是這樣,即使在互砸吉他的時代,很舒服,各說各的,不期望對方能懂得體諒,而有時候無視是最好的體諒。else說評論別人要設身處地,實在是1今年講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話。
  我很高興子夜可以漸漸抽絲于如此糾纏,而我也欣慰地在隨興的msn對談中,隱隱觸摸到冷靜和決絕的姿態。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復旦依舊

  今天回去复旦旁听一门课程,新建的双子楼已经造好,据说有点丑,距离太近,观感不好说。
  一切如故,只是有疏离之感——不是其中一员,也许再也回不去。光华楼前有好多练直排轮的少年,想起小柯的一首歌,内中轻轻吟唱:在你我相遇的地方依然人来人往,依然有爱情在游荡;在你我相爱的地方依然有人在唱,依然还是年少无知的感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PS: i'm having a crush on Michelle Krusiec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寫給TV

发信人: treeblue (0127·122·死亡是唯一的结局), 信区: TV
标 题: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写给tv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5年11月19日15:45:2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我曾经以为,毕业将是一场轰轰烈烈回肠荡气的离别,会混杂酒精和泪水的味道,会是侵蚀人心的惆怅。但今年2月意外地得到一份工作之后,我的大学生涯被画上一个尴尬的休止符,感情被麻醉在繁忙的工作和复杂的人事中,时间进行到7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留在校园。论文、毕业旅行、毕业照、毕业衫、毕业戒指、毕业典礼、毕业晚会……所有这些只在心上划过浅浅痕迹,恍惚间,一切都回不去了。

  而说了又说拖了又拖的版主辞职,如今也下定决心提出。朝来暮去,岁月推迁,是不可能在一个场所驻留永久。只是现在,我突然有了毕业的感觉,有了背起行囊,独自一个人走的感伤。

  我想感谢chess和小麦两位前任版大为版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对我的帮助,也许也是因为这样勤勉而坚持的小麦,宠溺我成为一名懒散贪玩的版副。如此兢兢业业不知疲倦的小麦,从来没有埋怨我的疏懒抑或因此而专横过,他一直如是温和体恤,是谦谦君子。我也想对所有在tv上一路走来的人(不包括站务)说抱歉,因为我这个不常亮灯的版主,为这里所做的事情诚然很少,甚至对许多近期的争议、乃至擦枪走火不明就里,更谈不上为之抗争。另外,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史以来这里被记过次数最多的版主:P not a great deal.
  对于那些指责我们这里只是交流感情为主的人,我非常反感,也有人在决定予我记过处分之前,指桑骂槐说我因为“与其他版主关系好”而偷懒不做事。我承认确有疏于版面之过,但我们不是倚赖私交霸着版面的一群人,我们生活在这里是因为热爱,心思都很透明,被说成ws和包藏祸心的样子,是我所无法忍受的。那些对tv一无所知,连篇像样的原创都写不出来却居高位的人,有什么资格指指戳戳呢?

  所有生长、繁荣、陶然于这里的id,都对这个地方怀有一种生于天然的感情。我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就常常震慑于琐碎讨论中那一忽忽灵光闪现,这样一种藏金于山藏珠于渊的神秘与惊喜,较之于那些精英主义的版面,别是一番滋味和情趣。曾经写过:我像每个八卦的孩子一样,在电视前揣想里寂寞成长。于是我在这里见到一个又一个八卦的孩子,我知道我们有同样的守候于黑白电视机前的童年,会等待《西岳奇童》那一次次爽约的下集,会为白猫探长的牺牲而难过,会想要小蓓的花钥匙,会力挺属于自己星座的那位黄金圣斗士(那个叫做《雪孩子》的动画片,是我人生最初的心恸--|);接着,似懂非懂里培养了自己最初的审美和判断——弃大好青年郭靖不顾,独爱白马轻裘的杨康,小孩子不懂,现在知道挣扎繁复的人格能够让心灵触摸到真实,后来,是齐浩男、丁孝蟹、徐家立、许文彪——孩提时代,香江是个遥远而优越的境地,如我这般tvb fans,岂是培养于一朝一夕;后来我们看短小精炼的日剧,虽然现在已经完全能懂得完治是跟里美在一起才有舒展的快乐,仍怀念年少冲动里,绝对的拥护与绝对的厌憎;在Growing Pains里看Matthew Perry,也在Friends里看Matthew Perry,也如同见证我们自身的成长以及不自觉被美国文化所“殖民”的过程……
  这里的每个人,性格和情绪元素里一定有被这些人这些事所影响甚至塑造的过往,于是我们来到这里,讨论,hc,八卦,抒情……Wuecho说她喜欢这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即使面对版主和站务的处罚,都有猫和老鼠的喜感和轻松,但我们很遗憾如今却不得不真的抓起铁兵器来抗争反击,这种温情的破坏是对tv元气的损伤。

  麦麦离职的时候,版上送别的文章很多(我总是觉得有些“十里长街”的味道,never mind),我会想起和麦麦的第一次见面,是五一的旅行,一干人在发车前5分钟从入口狂奔入站台(迟到大王我啊--|),然后在车上坐定、擦汗、喘气,才定睛看,喏,这就是小麦。之后几天行程里,小可的尽心竭力,熊兔伉俪的体恤关怀,以及小麦和绅士风度和厨艺,都令我难以忘怀。我怀念和麦麦一起瘦身,一起mmq的日子,也谢谢麦麦某天帮我挡酒而吹了瓶子,其实我并不介意筒子们拿我和小麦来八卦,虽然我如此欣赏这种光风霁月的异性友谊,并把麦麦当作一个最好的合作伙伴以及可信赖的兄长,而且这个老是唧唧歪歪埋怨没有mm的家伙如今沉浸在与seny的甜蜜中(wish u well~~)。
  由麦麦的离任思及离开或者还在这里的id们,我会记得每一个。是因为投身这里,我荒芜的生命才零星开出几盏颜色。此刻,我的widows media player随机播放是黄品源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并不契合本文主旨,我却在乐声里,痴了。
  
--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FROM: 60.63.48.228]

Sunday, November 13, 2005

金马奖、michelle krusiec及其他

  说起来舒淇得奖是多么意料之中的事,而我竟为michelle krusiec的落败失落阵阵,也好的,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我的眼光能聚焦于某样事物,以物喜以己悲,那日子尚不至于因为失丧轴心而苍白趋亡。

  Saving Face毕竟是拿了安慰奖性质的观众票选最受欢迎电影奖,身着晚装的michelle得以上台一次,以完全西人口音的华语说:哎呀,我只准备了我的最佳女主角奖……我开始微笑起来。其实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她之于金马奖都是太边缘的人物,如果我没有看过Saving Face,也会对这陌生的英文名字以及陌生的东方脸孔产生困惑。只是Saving Face里那个紧张矜持的外科医生意外引起我的兴趣,an American born Chinese lesbian doctor,Wil身份中多重而矛盾的盘根错节,在michelle的表演里得以整合,很舒服。Vivian或者是全盘西化的,而Wil的性格里却有很多东方家庭的传承:含蓄、压抑、为家庭所牵系。结尾里她说:"Vivian Shing, I'm asking u to dance with me",it's quite a big step forward,使得我不得不傻笑起来,多温暖的前嫌尽释,守得云开。纵然片子里这个华人社区最终获得的精神解放,带有王子公主过上幸福生活之类的童话色彩,但谁不爱童话结局呢。
  SF因为毕竟是comedy类的电影,以轻松的心态去观影,收获是妙趣横生。另外,看到自己所讨厌的中国式粘稠家庭关系和中国式老女人的gossip气氛被如此调侃,分外解恨。
  虽然我一直伪文艺青年地鄙视着美国片,但其实只要那么一点点音乐一点点浪漫,还是如此容易沉醉其中。

  前几天也看了金马奖大热门的《最好的时光》,用了2x速度看dvd仍觉得烦闷的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观影品味上已趋近于民工- -|。仍是不能靠影评去揣摩片子的金玉质地啊,我作为一个民工羞愧地说我不能懂得和感受它。同时舒淇借此拿了最佳女主角,我莫名不是滋味中,哼唧。

  电影,仍是关乎已身解读的行为艺术啊。所以我喜欢Saving Face而不喜欢最好的时光,我喜欢两生花而对肖申克不以为然,我不懂得却能感受到云上的日子,我能懂得能感受到卧虎藏龙别人却都说不好,这些,又有什么所谓。这些人这些事流淌过眼底耳畔,过滤于心间,结晶于灵魂深处。

  anyway, 金马奖还是伤了我的心啊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