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4, 2012

年轻时谁都爱过人渣

  我订阅了友人荒废已久的博客,因为她的博客同这里一样门可罗雀,每逢更新必是肺腑之言。她感叹年轻时爱过的人渣,世界如此荒凉,与sj正是对仗。她说:
对他来说是多么轻描淡写的一件事情,近来生活有点无趣了,假使在qq上再搭讪一下,追忆一下往日辉煌,想想曾经有个死心塌地的姑娘,又找个乐子,又过了一天。
纵然带些恨意,亦是聪明人口吻。我最喜欢“又找个乐子,又过了一天”这句,那犀利与不屑,正是我对sj的想法。我那时是个多老实的孩子,校门未迈出,世间的不堪亦未见识。与sj的事因为我有错在先,总是心怀歉疚,觉得自己死有余辜。如今看来她也不过拿我找个乐子,说得花好稻好,做的都是另一回事。我在网上遍寻不见如痴如狂时,搞不好她正躲在暗处看笑话,心想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她在澳洲拿会计学位,回国来供职银行,走再实际不过的阳关道。偏偏臆想自己是诗篇里“温柔而壮烈的女子”,在虚拟世界里玩玩过场也好,反正是无需实践也无需负责的。多年后我谈起这桩公案,她仍然执信戏假情真。也不知道是无脑还是无耻,反正在她的思维里她永远是无辜的。如今凡二线城市中产青年该有的她大约都有了,于是也偶尔为少年情事落点泪,好勉强自怜一番,好感叹人生的无奈了。
  因为她的存在,我每逢想到其余各位前任,无论起承转合孰是孰非,我都很欣慰地觉得,他(她)毕竟是个正常人啊。

Thursday, June 28, 2012

多年后再答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始终保有欣赏美的能力与自由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剧作家或者小说家的才华——天生说故事的人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失去自由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一下子想不出来,应该是我的金发美女老板吧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无论发生过什么,我都不曾怀疑人性及爱情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拖延症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今年的新奥尔良之行着实不错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虚伪、势利、世故、城府深、钻营向上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智慧和自由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应该是时间吧……我在相同背景的同龄人都成家立业的年纪仍然悠哉地享受学生生活,并且不以为意。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我认为精神上的痛苦与肉体上的(病痛)相较都算是浅的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爱国主义、父母养育之恩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大学教授;编剧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很多了,比如眼睛太小,腿短,发质不好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考大学的时候选了法律专业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暂时想不出来什么靠谱的;反正我鄙视首鼠两端、得了便宜又卖乖的人。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温和善良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这个我真不知道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温柔而壮烈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我最伤痛的事情应该是被sj甩的那次,如今往事已烟波浩渺。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open-mindedness/内心光风霁月,少有世俗之见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我最爱的猫是魏多多和魏西西,目前最爱的人是SD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我不希望死period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我是那种只要跟心爱的人在一起而无论何时何地的……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些私隐,我希望某个家庭成员没有死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我觉得年少时候无知无畏的爱与热情是好的,但是因为我并没有辜负这样的青春,即使不重现我也很安心。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我其实没有座右铭。如果硬要凑,那就“但是相思莫相负”吧。这不仅仅是讲爱情,而关乎对人生的整体态度。喜欢的、在意的事情就要做到极致,断没有什么“所爱的是一人,结婚生子的是另一人”这样的道理,也决不可以为了publication而对实验数据有半分的歪曲。No means no.

Thursday, April 5, 2012

A Simple Life

      《桃姐》当然是好电影,叶德娴威尼斯封后是实至名归,许鞍华更从未令我失望。这一出主仆情谊在中国大陆是拍不出来的——但凡涉及这一话题,很难不牵出阶级仇民族恨。讽刺的是,国人心中的等级观念从未被根除,所不同者,只是没了旧时人的老实本分。桃姐在Roger家帮佣一甲子,按情分早被视作家人,但她中风后立时要打电话给女主人“说我不做了”。香港是由满清直接到高度工业化的大英帝国,其文化变迁颇值得玩味。我小时候看到《五亿探长雷洛传》里宣布废止一妻三妾的大清律例,如同听天方夜谭。
      桃姐是老式的女佣,坚持用瓦锅煮饭。Roger住家亦保有浓浓旧时味道,从家具到摆设都vintage,大概也牵出一代港人的怀旧情绪。他的家庭是那一种低调的清贵,信基督,送儿女到美国留学,在九七之前早早移了民。网上有人问Roger到底算不算有钱,为什么总穿得像个修理工或出租司机。我倒觉得是草根出身的第一代中产最贪靓,以Roger的身份地位随意就好。他其实是个极讲究的人,看他收拾行李或研究银行合约即可窥见一斑。导演说Roger的原型挑剔优雅,很像刘华,果然如此。戏里桃姐说你这个人眼角高,睇唔起人时,也说到我心坎里去。
      虽然事前就知道客串明星的卡司,看到王馥荔老师还是小小惊讶。有评论说她格格不入,我看还好,亲切感胜过一切。毕竟我们对香港阔太的印象是被TVB歪曲的,梁舜燕李香琴都作不得数。不过这个角色换鲍起静或是金燕玲似乎都得。
      许鞍华的电影不满足于人云亦云的说教。有评论说因为导演因年逾花甲而物伤其类,我觉得未必如此。其实她不久前还拍了莺歌燕舞的《得闲炒饭》。电影里的老人院固然简陋,环境算不上恶劣。人老了,总要“现出下世的光景来”,即便琼楼玉宇山珍海味也是一样。电影里的梅姑不过中年,却要为方便洗肾住老人院,她母亲说“是我来看她”时,梅姑眼里的无奈才直指人心。与之类似的还有除夕夜里被问及家人时,蔡姑娘那几秒钟的沉默。人生就是如此,所谓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贫病老丑不过其中几粒。前几日我跟王子夜吐槽,说微博也好Facebook也好,人们最喜欢用社交网站来传达“I'm doing good”、“I have a life”的信息(以美利坚鸡血国为最)。许鞍华敢于直面背后的惨淡人生,可是她极克制,不煽情,因此是绝顶人物。
      刘华的演技好坏我从来不介意,他已经活成一个icon。他年少时演警察自有一份英气勃勃,不是梁朝伟或张国荣这样的传奇人物能学得来。我看过他三次上《康熙来了》,最早那次仍是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近两次已有老态,忍不住觉得有些忧伤。我从小就觉得他鹰钩鼻的侧脸最好看,也习惯了他耍帅的表演风格。戏里是Roger五十岁,正是刘华现在的年纪。高中的时候我和室友们去影院看《花样年华》,对旁边的老太太一把年纪过来看王家卫电影觉得不可理解,后来听她用老式的上海话说“潘迪华也老了”方才恍然。也总有我这一天。

P.S.我突然觉得秦海璐很萌啊……

Saturday, February 18, 2012

纯吐槽2——基督教

  1. 一个容不得半点质疑、永远将人对教义的困惑归结为这个人自身问题的宗教,本质上是野蛮、专横、与反智的。
  2. 基督徒中有许多品格高尚的人,但抽去其中的宗教背景他们的高尚依然完好无损。皈依宗教不能使人脱胎换骨,往往只是圣人更圣人极品更极品,因为他们为自己的思考及行为模式找到了强大后盾。
  3. 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一样使人愉悦。身为一个人数众多、吸附力极强的组织的一员,自然有此愉悦。让你费尽唇舌而将组织以外的人纳入本家的势力范围,那愉悦感就更不用说。牺牲或让渡物质利益未必不是利己的行为,而既然利己是人类本性,也就毫无问题。有问题的是给利己的行为披上“无私”的面纱。此即伪善。
  4. 同样的,为自己的意识、想法冠以上帝之名而强加于人,亦是自私、极大的ego。
  5. 教义要求教徒谦卑。然而当你们以悲悯的眼光看待“异教徒”,心心念念要同化他们之时。那眼光是居高临下不可一世,不是谦卑。你即使流着泪为他们祈祷,也是一厢情愿为自身谋感动。
  6. 自然正义一说古已有之,并非沙漠一神教的发明。是谁允许你们以教义绑架正义,仿佛不信者都是寡廉鲜耻的恶魔?
  7. 以基督教的世界观与价值标准要求不信者是一种专制。这跟50年代的中国人想要解放世界上另三分之二的人口,异曲同工。
  8. 我所参加过的基督教团契和共青团团组织生活,本来就异曲同工。
  9. 有一次我在团契里遇到一个慕名而来的佛教徒,她说自己虽然是佛教徒但是也很想了解基督教。基督徒的态度一如既往那么友善。佛教徒走后,他们开始严肃讨论要如何拯救这位姊妹。我突然觉得这些平素和蔼可亲的人有多可怕。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纯吐槽——Asian、等级社会、及人肉市场

      以价值观而言,我所能谈得来的大中华地区人士都来自于上海或香港。而那些识得的港人大多早年随父母移民,生长于美加,或都未算国人。我导师八十年代由上海到美国留学,风度翩翩不输洋人,断不是寻常华人所及。上次跟导师闲聊所谓虎妈狼爸,导师说他儿子的小提琴老师一年赚一万多块,住在房车上,高兴的时候就去摆摊拉琴收tips,然而她没有一天不快乐。我所读到的潜台词是“比那些天天向上、满面愁容的亚裔快乐得多”。我如果这么跟同学说,他们必然说“那是因为她有公民身份/绿卡”,因此我觉得跟国人聊天是很无趣的。我导师毕业时恰逢六四,随便领张血卡就搞定身份,然而他念及自己身在海外,与国内事务丝毫无涉,仍是请律师走正规程序办理身份。他不会像我所遇到的其他中国人一样整天纠结文化差异啊歧视什么乱七八糟,热爱生活热爱美国。价值观中真无地域优劣乎?鉴于这是门可罗雀的私人博客,就容我地域这么一下。
      月初我和以前在上海的同事同游新奥尔良,一路开车一路册那,畅快之至。途中也谈论到这一番地域差异,心有戚戚。当然我感觉总的来说,亚洲人民(自然含魔都人民)的mind-set就是等级社会式的,居底层则惶惶不可终日、一心钻营向上,有了出头天则回过头来鄙视层级低过自己的人——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羡慕嫉妒恨。小时候读书父母老师最会来的一招,是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去扫垃圾。说来说去不过是些小农思想,还觉得很美。我在读本科的时候经常在学校bbs上看到题为“月薪xx才能在上海过人过的日子”之类的帖子,这类提法的潜在讯息是底层人民——那些下岗职工、蓝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品质差到不足以被你看作人。这类东西非常烦扰我,至今如此。
      对于人的背景阶级,我也有自己的偏好。比如我不会愿意去date一个“的地得”不分的中国人或一个能拼错definitely的美国人,也不喜欢整天拿耶稣说事《圣经》读得还不及我一个反宗教人士熟的。但偏好是限于私人领域的,而每个人无论身份地位所应得到的基本的尊重应是等同的。赤裸裸的嫌贫爱富与不知反思的阶级意识,让我觉得充满霉味。所以亚裔美国人被贴上各种标签也不是不可以理解,我自己是Asian我都不喜欢了,让别人怎么喜欢去?

      前些日子跟子夜聊起dating问题,说是避不了那种人肉市场感——对方总是试图以各种优良条件(e.g.,名校、名企、车子房子、etc.)来打动你。对于我们这些视爱情为英雄梦想的人来说,这怎么能够?No, I'm not looking for someone with such values. I'm looking for someone who can mock them with me.

Saturday, February 4, 2012

Bye NOLA

New Orleans
Hurricane Katrina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Nancy Drew - the legend of crystal skull
Jazz
French Quarter
Cemeteries
Oyster
And everything

Tuesday, January 24, 2012

Spell of Love

      《情咒》是早年琼瑶戏女主角吕秀龄的琵琶专辑,我小时看MV就觉得美翻了。“撩拨”这个动词好似专为琵琶而生,不管其宾语是琴弦还是心弦。我会忍不住要背几句《琵琶行》——学校语文课本里很有些好东西,被我们嬉闹着就这么过去了。
      许鞍华的电影怎么拍,都有一点温情、一点冰雪在。以下截图是我在《得闲炒饭》里最喜欢的一段。周姐姐跟小男友这一路的娓娓道来都很有爱,不矫饰亦没有防备的姿态,只说自己太重感情,兜兜转转连个前夫也没有,家人都看不起她。然后她说,爱情是邪教。
      我喜欢这一款落落大方、愿赌服输。有情皆孽,因此说是情咒。
     









Sunday, January 15, 2012

随便说大选

      台湾又大选了。
      我刚频繁接触互联网的时候,很喜欢到台湾一个叫做“金庸茶馆”的地方去灌水,顺带了解了一些台湾的风物人情。网友讨论美貌的政治人物时(我还记得他们用的词是“玉面孟尝”),我第一次听到了马英九的名字。马英九那时还没出来选台北市长,而他的美貌完全是明星级别的,颇为惊人。还是中学生的我忍不住胡思乱想——要是他以后当总统,作为台湾人民,于虚荣心上是极大的满足吧……事实当然不是中学生所能想到的那么简单。
      两岸的交流,尤其是有关政局的媒体报道,是近十年才慢慢开放起来。高中的时候我为了准备一个跟台湾大选有关的演讲,只能在短波里听美国之音(?)转播的干扰严重的陈水扁就职演说。后来我才知道,我听写下来应付政治课演讲的那些内容,就是阿扁著名的“四不一没有”(汗)。更早的媒体报道更是对岛内政局讳莫如深,甚至连政要人物的名字都是不提的。现在微博上人人口称马英九蔡英文,未尝不可视为一种进步。

      遥想自己那时还在“金庸茶馆”为杨过小龙女和人掐架,又以“偷听敌台”之姿听写阿扁的就职演说,经过2004年的两颗子弹,2008年马英九真的当了总统,到如今的连任,真是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的)。村上春树那些日本60年代的故事里,常常会说“肯尼迪遇刺那一年”,大概也是一回事吧。

      2010年的时候我去过一次台湾,对它印象很一般。用歌词来形容就是“故国已在望,不过是错觉”。我对台湾原本的印象来自于解严前后的文化娱乐产品,那仍是蕴含大中华情怀和文艺气质的一些作品,不是当下的台湾,或许从来也不是真实的台湾。朋友带我去参观日治时代的糖厂,出租车司机好心送我台语歌唱片(汗),其实我是没有这种跨越民族与地域的大爱的……
      去过台湾之后很难再有什么羡慕嫉妒恨,即使对住街上铺天盖地的选举广告也没有。这次看到台湾人积极有序地完成投票,蔡英文不卑不亢地进行败选演说,还是从心底里钦佩起对岸的人民来。左派人士或许对民主、选举这样的字眼嗤之以鼻,民主制度也并并能确保自由安定繁荣。但由最初的政治闹剧、选举乱象到和平有序的政党轮替,台湾确实一直在进步。昨天谈起这个事情,顺便把一个忠贞不二的爱国分子拉黑了(好吧我不爽很久了)。立场不同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也不觉得我对而别人错,但我讨厌轻佻的口吻和挑衅的态度。

      另外,看开票看蓝色一路领先是一件很无聊很缺乏刺激的事情啊……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又去找虐了

      当年的港剧很虐,立意上也颇有雄图野心。我原以为以现在的道行,看TVB总是一眼望穿了。没想到重温《大时代》又入戏,看到姓丁一家杀人放火金腰带,竟然悲愤起来。原来我没有变,只是港剧不再。倒是今天看到方展博跟龙纪文说“做人最重要是开心……”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在这点上TVB真是死性不改。
      廿年前火柴盒式样的奔驰车、砸得死人的移动电话、女角身上大一号的职业套装……这些看来很老土的元素,拼凑成我印象中的英属香港。彼时资讯尚不发达,TVB怎么演,我的香港就是什么样子。香港是令我回味不尽的一个戏台子,所有的壮怀激烈快意恩仇都曾在那里上演,当然还有爱情。

      我现在已经不觉得丁孝蟹和方婷的故事有多感人。丁孝蟹基本上就是思路比较正常的丁蟹,但是因为少而失教又摊上这种神经病的爸爸,所以也正常不到哪里去。令我感动的部分反而是方婷帮陈滔滔打赢股票战之后,对阿孝说她突然想起自己的爸爸,她说很想为爸爸争口气。她是方进新几个女儿中最像他的,坚韧、果决、有傲骨,她眼前的天地很宽,跟阿孝这种流氓头子在价值、趣味上迟早出现分歧,注定走不下去。后来展博要走上街头抗议恶势力,方敏已经被丁益蟹(陶大宇你演得是有多贱)迫害到神志恍惚,方芳怕得直哭,只有方婷跟着哥哥写血衣,淡淡说一句:这个家里最应该死的就是我。再后来方家被灭门,玲姐发疯,喃喃讲起当年种种,说方敏小时候最难带,常常生病,但是功课最好,每年都第一;方芳命最苦,十四岁就出来做工,蹲在路边帮人洗碗;方婷最好强,谁欺负姐姐就去帮她报仇,打到鼻青脸肿回来,玲姐不问情由拿起藤条就打,但方婷也不讨饶,只是眼睛直直瞪着她。方家几个女儿的性格寥寥几笔就跃然纸上。我想到这个倔强中带点冷的方婷,最后也是以这样不屈的眼神瞪着阿孝,就……很想把丁家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剜下来炸一炸喂给他们吃。
      光sir是暗恋玲姐的一个警察,于细微处体贴备至,脾气也好,但是没什么用。一开始展博被捉,他呆呆在方家坐了一天,方芳送走他顺便吐槽了一番,说现在的男人一个两个都是没用的。这时玲姐望向方进新的遗像就出了神。但光sir是个实心眼的好人,方婷住在他家他就帮她买早饭千叮万嘱,方家被灭门时他被困在楼梯上,绝望地大喊救命,被救出来的时候精神都崩溃了,还在喊别管我先救她们……这么小的一个角色,也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
      甘草演员们真是绝了。龙成邦和周济生不怒自威,华姐甫出场是个劝架的角色,但我看到她除去鞋袜赤脚跷在沙发上,女流氓气就出来了,跟周济生一对亡命鸳鸯。后来这票人逃去台湾,龙成邦和周济生老朋友之间的负气斗狠,被他们演得活灵活现。龙成邦吐槽周济生迷信的时候毫不嘴软,说我们一生拜得是关二爷当年也都是狠角色,你一把年纪让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摆弄得团团转,好意思么。看得我笑死了……龙sir不愧叱诧一时的人物,女儿的毒誓,他挥一挥手说那就当没发过好了,那豪气。鸿门宴是后半部里看得最解气的情节了,一开始是英雄(好吧奸雄)迟暮的凄凉,周济生出场算扳回一城,跟着皇家警察(皇家警察啊,看到这个名词要落泪了)出动,恭恭敬敬一声龙sir。阮梅求丁家放过展博的情景有点好笑,好像小白兔和大灰狼讲道理。丁家兄弟没有对她耍狠,估计也是有点被囧到。阿孝那时候彻底扭曲,把他把最心爱女人摔死的段子拿出来讲,好证明自己有多狠,其实心已经虚掉了。他被阮梅拎着领口扯来扯去的时候,大概暗暗觉得自己可悲吧。
      周姐姐的阮梅是让观众被虐完之余能松一口气的人。从一开始我就喜欢阮梅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时那花痴口水的表情。周姐姐当年被说是花瓶,其实周姐姐演得很好。这部戏里随便拎一个角色出来看,现在的TVB都好去死。阮梅的角色设定是杭州临安人,所以阮梅那出场不多的外婆操一口吴语腔的广东话(细节是王道),我查了一下这个演员是欧阳莎菲,当年也是著名的电影演员。

      《大时代》里神神叨叨的宿命意味很吓人。玲姐为方进新求了一支下下签,说小鸟飞进笼子里再也出不来,这时方进新正在牢里要保丁蟹出来。展博最初在自家门口晃时,他徒弟随口说这家人风水不好,一定绝子绝孙。方家人去拜方敏,展博看到她旁边三个空的灵位。后来展博间接害死龙成邦和周济生,皆因为这两人当年间接害死方进新……

      好吧,我好像就是把网络上的各种感悟啊观后感啊又叨叨了一遍- -。

1990's

      我现在很明白为什么村上春树的小说常心心念念六十年代的日本。六十年代对我来说已经是古代,我想到彼时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残酷青春什么的,会感到不可思议。近几年我也发觉我也离不开九十年代,那时的电视电影和流行歌,是我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近在眼前的。《东邪西毒》是1994年出品的,按年份算起来是近二十年前的事,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城市一逢寒暑假就空荡荡的,我特别喜欢。去健身房只得我一个,一边听豆瓣电台一边跑步。私人频道里全是些九零年代的歌,有一次听到黄舒骏《改变1995》,念叨了好多人好多事,如今看来都是历史。最后有一句是:时间不停不停地走远,我的记忆却停在1995年。这说的就是我啊册那。